袁少林
袁少林
袁少林

醫護延遲退休 未必可留人才

2021/10/08 04:13:58 網誌分類: 生活
08 Oct
          上月底醫管局宣佈讓原定六十歲退休的員工可延至六十五歲,護理職系亦會增設「副顧問護師」職級,讓護士可有多一個晉升階梯,既可讓他們有持續發展的機會,同時也是挽留人才的手段之一。以上種種,皆是德政。以延遲退休年齡為例,很多六十歲的人士仍然有心有力,加上富於經驗,以不影響年輕人晉升為條件下,留住他們絕對有利。增設晉升階梯也能鼓勵護士進修,從而提升服務水平。但從整體留住人手的角度看,這些政策未必有很大幫助—首先是移民潮可能令大量人才流失,另外醫管局一大弊病是工作量龐大,以上誘因未必可彌補醫護人員減失。

          近日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便發佈二〇一九年的調查,訪問了五百一十四名年輕醫生,結果顯示逾七成受訪醫生過度勞累,大部份疲勞原因與工作及病人相關。就筆者多年來所見,不管年齡,很多醫護人員也充滿熱誠;但年輕一輩已經這樣疲勞,憑熱血可以捱多久呢?誠然在公營醫療服務有更多空間接觸新個案、鑽研醫術技巧及進行教學。但要是純為求財或稍為舒適,於私營市場可賺得更多,醫管局還可如何留下人才?

          筆者及同工經年曾經多渠道提及,建議政府提升本地醫科生及其他醫護人員學額,長遠持續增加人手。醫護培訓的時間比其他專業漫長,要以十年倍計的時間,才可讓香港有充足的醫療界人手。同時醫管局也要留住有經驗的醫護人員,以舊帶新,勿要造成斷層。當然,引入合資格的海外醫生只應是配合人手不足的措施。

          各個發達城市的醫療負擔亦相當龐大,香港也不例外;但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是政府的職責,既然目前有九成人口使用公營醫療,顯示市民對公營醫療的信任,當局應落力改善醫療架構,把病人推到私營市場只是權宜之策。

        文︰香港病人組織聯盟

        主席袁少林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及香港中文大學 藥劑學院藥物安全專題系列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