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理性決策定出優次

2021/10/20 04:13:16 網誌分類: 生活
20 Oct
          公共政策,經常會有矛盾的目標,為政者要以理性科學態度研究問題,定出優先次序。

          四年前政府搞出一個覓地小組,我和一個中五女學生討論覓地的問題,我問她最反對政府用甚麼方法取得土地。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填海!」我問她為甚麼覺得填海不好。她說:「填海會影響白海豚的生態。」這女孩回答這些通識問題,真是箇中高手,論點、論證、論據樣樣齊。事實上,她後來在高考通識科也真是拿了「五星星」。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個答案自然流於片面。我再追問她:「現時大學畢業生,一般工資每月只有一萬多元,但樓價和租金極高,將來你大學畢業之後出來工作,根本無力負擔出外居住,可能要和爸媽一起再住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後才可能搬出去自住。那麼,你還會反對填海去增加土地供應,平抑樓價租金嗎?」面對這樣一個矛盾抉擇,這女學生馬上變得猶豫。我再說:「你的房間有一百多平方呎,而現在有很多正在輪候公屋的低下階層,一家三口就住在比你房間更小的劏房內,孩子連一個溫習的地方也沒有,你還會反對填海,為他們建屋嗎?」該女孩子馬上表示不反對。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答案。我們這個社會,充斥著政治正確的答案。

          早兩天見報章訪問特首林鄭月娥,她詳細解釋政府發展「北部都會」策略。這個策略的確有遠見。

          當特首被問及為何叫停房協就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樓的研究,是否失策?她隨即否認,還說「呢個是德政」。她說郊野公園深受本地居民和海外遊客歡迎,而郊野公園與市區間有逾一萬六千公頃的綠化地帶,她反問,未去到最後階段,為何要破壞郊野公園?她說:「除非無常理嘅人啦,有常理嘅人點解唔係處理咗啲綠化帶,一跳跳咗入去處理郊野公園呢?要攞走郊野公園的地呢?」

          她更表示政府將會在北區的紅花嶺開多一個郊野公園,建設梧桐山、紅花嶺與八仙嶺山脈的生態走廊讓市民享用。

          「保育」是一個政治正確的要求,現代社會也應該都重視生態環境。但當香港如此缺地,嚴重影響民生的時候,香港有百分之四十土地是郊野公園動不了,政府還要開多一個紅花嶺郊野公園,的確令人震驚。

          一、先講紅花嶺。新界北的紅花嶺大部份規劃作綠化地帶,估計可供發展面積八平方公里,接近「明日大嶼」第一期的土地面積八成,「明日大嶼」計劃預計每平方公里最多可安置七萬人,估計若發展紅花嶺,可安置的人數少一點,每平方公里只有五萬,八平方公里已可安置四十萬人,共十二萬戶公屋,四點九萬戶私人住宅,另有三百萬平方米的商用面積。另外,紅花嶺的土地近百分之九十九由政府擁有,不似其他地區有大量收地的困難。政府就這樣輕鬆地把可以安置四十萬市民的土地用作郊野公園?政府這個決定,有徵詢過正在輪候公屋和等候購買房屋市民的意見嗎?

          二、如何定出優先次序?以我和中五女學生的對答為例,因填海受影響的白海豚是持份者,而換來的土地,讓正在輪候公屋和等候買樓的市民也是持份者。例如美國三藩市建造金門橋的時候,自然影響附近水域的生態,附近的海豚游走了,但橋建好之後,有研究顯示游走的海豚又游回來,而更重要的是橋造好之後,大大便利了市民的生活。所以三藩市當年不會因為海豚而放棄興建金門橋。

          同樣道理,究竟有多少市民會刻意去紅花嶺行山呢?但如果紅花嶺變成了新都會,有四十萬人可以安居樂業,亦有人可以在那裏上班謀生,孰輕孰重,何者優先,不說自明。大欖和水泉澳也一樣,拿來發展,附近的基建齊全,更快可以起到樓。順帶一提,這些地方都不是郊野公園。

          理性決策,要在矛盾的利益中定出優先次序。等候上樓安居的市民,應該排最高的位置,遠高於行山客和白海豚。一個窮家小孩生來住劏房,何來有選擇?他在擠逼的環境讀不好書,何來有未來?為政者不要學晉惠帝,去問劏房小孩:「何不去行山?」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