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太量
莊太量
莊太量

如何看一個問題根源

2021/10/29 04:13:38 網誌分類: 生活
29 Oct
          人總會遇上各種問題。所謂「對症下藥」,解決問題,須找出根源。可是,不少人看問題時流於表面,忽略背後的結構性原因。筆者與各位讀者分享兩個常見例子。

          試想想,如果在一個市場有十家餐廳,顧客只有一人,相信未曾研習經濟學的讀者也能指出,無論每間餐廳如何努力經營,還是會虧本。這帶出了第一個結構性原因:市場需求不足。這道理看似淺顯,但很多人並未能將之應用於現實生活。

          近年電子支付在內地大行其道,港府亦推出電子消費券來鼓勵市民使用電子支付工具,我在接受訪間時便常被問及消費券會否推動香港電子支付平台的發展。要回答這問題,先要知道電子支付工具在港不流行的原因,是市場失效還是需求不足。市場失效指消費者和商戶互相不確定對方是否願意轉用電子支付,因而傾向繼續使用現金交易。如市場失效是根源所在,那麼消費券便是推動各方安裝和使用這些平台的良機。可是,需求不足才是真正原因:市場上早有Alipay、Wechat Pay等供應商推購物優惠,但市民大多在兌現優惠後便不再使用相關支付工具。由此可見,消費者對只能用作日常交易,不能應用於金融和投資的支付工具反應冷淡,本次由消費券帶動的熱潮很可能是曇花一現。

          第二個原因是沒有考慮人的本性對市場運作的影響。各地政府在打擊販毒、賭博、吸煙等不良行為時常以立法作為主要手段,希望借此增加供應商的成本,從而減少市場上相關商品的供應。可是,立法非但不能遏制消費者對這些商品的需求(因這是人本性),更有機會是適得其反—當成本上升,供應商會上調價格,在政府懲罰力度不足時便可能令他們得到更大利潤。可想而知,要完全禁止相關行為和市場的存在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各位讀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思考:當你和父母、伴侶或朋友的關係出現問題時,究竟是由一些偶然小摩擦,還是根深蒂固的隱患引起呢?這樣做可讓你對社會、人生和人性看得更通透。

          香港中文大學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

        莊太量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