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正法流變

2021/11/25 08:26:04 網誌分類: 大乘亂象
25 Nov

唯識如來藏體系的理論確實是非常玄妙,也創造了大量的名相來完善自己的理論,又以不二論為基礎,演變出萬法就是真如,真如就是萬法,生死和涅槃不二這些玄說,靠著這些玄論以及不二論的詭辯和吸引力,大乘佛教迅速在印度發展起來,但可惜最後這些看似偉大的創新反倒成為印度佛教滅亡的根本原因之一。當(商羯羅)出世以後,看到了大乘的概念非常接近梵的思想,於是就進行了融合,使得婆羅門的(梵我合一)思想和大乘的思想幾乎一致,印度佛教失去了獨特的個性,最後衰敗滅亡。 “像法出,正法滅”。

大乘佛教發展到後期密宗,當然包括前面中觀和唯識,最後吸收了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的一些理論和方法,發展出來,這一派認為其他教法都是方便說法,而本派的教法是大日如來所宣的“真實密意”,不可輕易示人,需秘密傳授,因此稱本派為“密教”,稱所有其他宗派為“顯教”嘛

咒語早在佛時代婆羅門敎就有,雖然佛陀沒有規定標止在家人念咒,相信在家人本身有正見,不過出家比丘戒律不許持咒,佛不希望弟子利用外來力量,一切生活須通過八正道相應,八正道在分類戒、定、慧。大乘佛教開始般若經無咒語,東漢傳來的大乘經典也無咒語,心經發展到後秦·鳩摩羅什譯期尾部才加上咒語,目前流行心經是唐朝玄奘大師譯本保留過去鳩摩羅什所譯的原咒。

有些脩大乘法者自以為表現出一副自己很有知識法義樣子,常常用大乘偽經誹謗阿羅漢入涅磐,解脫輪迴生死只求自利不回來度眾生,我們的佛世尊色身到八十歲那年,進入三昧在入涅磐,同樣不回來度眾,但是佛的教法同樣尤阿羅漢聲間弟子流傳下來,佛法的本義就是從生死苦海解脫出六道輪迴。對了!萬一你在邪魔外道迷失了,沒關係、當馬戲看就好。

大乘教偽造佛經出現的原因1)一些佛教修行人不滿意現有的理論,他們覺得自己提出了更完整更準確的理論,或者認為自己的派別理論完全符合佛法,為了讓大家相信,讓自己的派別在門派鬥爭當中取得有利地位,他們就假借佛陀。有些甚至是自以為定中受到了佛陀的開示傳法,於是編造經典就理所當然。 2)佛教在和外道鬥爭的過程當中,面臨一些理論難題,為了對這些理論難題做解決,需要出現新的經典。 3)為了度眾,為了弘揚佛法同時迎合民眾的需要,出現一些最初是方便說,譬喻說的經典,後來直接被當成了佛經,部分則是直接偽造。 4)部分修行走上邪路的人,因為某些原因,主動編造經典禍亂佛法。 5)一些人為了迎合統治者的需求,為了獲得獎賞,名利而編造佛經。 (貴霸王朝時期)

大乘偽經除了刻意誇大佛陀與阿羅漢的差別之外,竟然還說阿羅漢的解脫不是究竟解脫,如《法華經》(藥草喻品)說:“諸聲聞眾(阿羅漢),皆非滅度。” (方便品)說:“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這種說法是嚴重扭曲與破壞“涅槃寂靜法印”。

佛陀的聲聞弟子阿羅漢,既然與佛陀是同一涅槃解脫境界,那麼當生必然是與佛陀同樣是“最後生、最後有、最後身、最後形得、最後我”(《中阿含經》68經) 當色身滅度之後,不再在三界受生輪迴,也不在其他地方受生,所以阿羅漢滅度後不必也不可能再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才是正確理解入無餘涅槃的本意。

在如是語(mvunaka)中,佛陀說的很清楚有三種人能真正利益世間上的眾生:[比丘們,這三種人的出現在這個世界是為了利益眾生,使眾生快樂,以慈悲心看待這個世界,以及為了帶來善,利益及快樂給天人和人。是那三種呢?(1)比丘們,在這當中,如來出現在這個世界,他是正等正覺者,也即是阿羅漢………。 (2)凡是覺悟證果的佛弟子。也是阿羅漢……。 (3)比丘們,還有那些正在勤修,多聞,嚴修守戒的佛弟子………。在這裡表明的很清楚了佛陀,他的阿羅漢弟子眾是第二種人能真正的利益眾生。

北傳《增一阿含經》卷十四、第五經記載佛陀悟道後往波羅奈度五比丘途中遇到一位修行者,佛陀對他說:「我成阿羅漢。」在教誨五比丘成阿羅漢之後,這世界就有了六位阿羅漢。所以,佛陀也是阿羅漢應無疑義。

經典上經常以十個名號來稱呼、崇仰佛陀,其中就有「應供」或「應」的名號,它是阿羅漢(arahant)的異譯,意思是直得尊敬.供養者、殺煩惱(賊)者、沒有祕密者。在經典中不少地方說到佛陀就是阿羅漢,南傳古老的經典《如是語經》(Itivuttaka)中很多經都是這樣開頭:「此是諦實,世尊如是語,些經是世尊證阿羅漢已說。」《自說經》(Udana)第一品、第十經也這樣說:「彼世尊者,實是阿羅漢,是證阿羅漢道者,正說成阿羅漢法。」

目前二十一世紀已沒人用大乘小乘,因為大家知道歷史真相,應改稱北傳、南傳,依照早期佛教,佛曾自稱是阿羅漢。

大乘偽佛經處處扁底佛的弟子,其目的就是要與早期佛教打對台。小乘一詞是罵人的意思,譯自梵語 Hīnayāna,其中 Hīna是小、低下意思;yāna 意為乘、車子,引申為教法、或通往解脫之道;合起來是“小車子”即“低下教法”的意思。這個名詞起源不可考證,但是沒有自稱為小乘的佛教教團,應該是大乘佛教興起對於其他佛教宗派的鄙視稱呼。

佛沒有教大乘,也沒有教小乘,自從有大乘興起就給部派佛教取名小乘。

歷史的真相指大乘經是後人寫的偽經,原始佛教(早期經典) 關沒有出現什麼大乘小乘,也不像大乘說的老黃賣瓜、自賣自誇。

假如大乘經不放如是我聞,有誰會相信,如是我聞”即是指聖者阿羅漢阿難尊者“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大乘冒充佛經真是罪惡深重。

三種菩提都建立在上座部佛教四眾弟子,依照佛陀的正法律去做,不像大乘行者口說自己行菩薩,說一套、做一套,掛羊頭賣狗肉。

別東拉西扯,金剛乘根本不是佛教,已讓印度教同化。

現在巴利聖典/阿含經還能保留佛所說,大乘、小乘早就在印度滅亡,密宗金剛乘已讓印度教同化,所以金剛乘根本不是佛教。

佛教歷史三次結集都沒有今天流行的大乘佛教經典!所有的大乘佛教經典都是佛滅五百多年後,尤世間宗教師、文人作家、墮落修行人和無恥之徒的創造幻想!特別在七世紀後產生的密宗更是方便出下流。

佛教當時在印度很興盛,都因為有阿育王傳播,許多外道上師看見出家人受到很好的供養,就混進佛教出家,其目的利用佛教把他們原有思想,搬進來混合在佛教,所以出現咒語。

公元前二百五十多年前,也就是說佛陀入滅兩百五十多年後,阿育王時代舉行了佛教歷史上非常有意義的第三次經典結集,隨後將這次結集的聖潔教法傳播到周邊國家。以摩曬陀尊者(阿育王的兒子,後出家修行)為首的傳教團將佛陀的真實教法傳到了今天的斯里蘭卡。今天世界上看到的巴利經典著作,其源流就是來自於摩曬陀尊者的第三次結集。但是,這裡面沒有任何大乘佛教的任何經典著作,比如說大乘佛教信徒非常熟悉的什麼: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楞伽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金剛經、觀音經、地藏經、心經等等。可以堅定至少到第三次結集完成時,都沒有今天流行的宣揚大乘佛教的任何經典!所有的大乘佛教經典都是佛滅五百多年後,尤世間宗教師、文人作家、墮落修行人和無恥之徒的創造幻想!大乘本來就是外道法,混進佛教破壞佛陀的正法律。

佛陀在比丘尼戒律裡也明白制訂出家人持咒,便犯下波逸底迦(注:中可悔罪,程度較突吉羅輕罪重,但重不及於失去出家人身份被逐出僧團【注:波羅夷罪,犯此罪者已失去出家人身份,無法再以發露懺悔使受到虧損的戒律恢復清淨【不通懺悔】,不可再接受在家人供養,一定要被逐出僧團,若仍混跡僧團,就叫做賊住,死後必墮地獄,沒得商量!

(中阿含心品多界經第十)        佛陀對阿難尊者說:「阿難,凡已親見正法者還會再去相信卜卦、問事吉、兇者,絕無可能;但凡夫相信卜卦、問事吉、兇者,這是一定會有的現象。 阿難,凡已親見正法者還會因心中的痛苦或煩惱再去詢問沙門、梵志卜問吉凶相應,以此為真者,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但凡夫就很有可能如此。 阿難,凡已親見正法者產生極重的痛苦,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思,不可念,甚至因此斷送性命,如果還會捨離從內心去探求滅苦之道,反而向心外求法,去學習外道沙門、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萬句咒語,以此祈求令我脫離痛苦,這種行徑反而是求苦、習苦、趣苦、苦盡者,已親見正法者絕不可能如此;但凡夫就有可能會這麼做。」

佛法流變後期,婆羅門出了一位商竭羅,他是來滅佛法的,當時的大乘師居然沒有一個能辯得過商竭羅,因為這些大乘師不瞭解他們的敵人「梵天」,也根本不知道「梵天」是什麼樣子的信仰,他們在自己的心中,編造了一個根本不是「梵天」的「假梵天」作為箭靶來練習攻擊,結果一遇到「真梵天」時,發現自己完全料錯了敵人,全都敗在商羯羅手中,商羯羅大勝而把佛教全部趕出印度。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