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佛教真相

2021/12/06 11:40:48 網誌分類: 大乘亂象
06 Dec

聖嚴,惟覺,星雲,大覺尼,傳喜,慧律,Hai Tao, 淨空,宣化,南懷師,蕭法王。 。 。 。等等不會告訴您們的真相,文章比較長,但完全可以了解早期佛教的流變,與佛教的真相。祝早日回歸佛陀本懷,放下迷信大乘法。

最近和幾位基督教朋友聊天,他們知道我學佛已久,便談起了宗教話題,大家就互相的見解交換了看法。在這裡我不想討論宗教之間的高下之分,我也不建議大家就此展開話題。因為我覺得在信仰缺失、物慾橫流、道德淪喪的當代中國,有信仰肯定比沒信仰要好,我尊重每一位尋求心靈解藥的人,尊重每一個人的信仰,而沒有信仰卻是最可怕的。一位朋友說,既然真正的佛教倡導無神論,那麼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與基督徒求升天堂有何區別?他認為,基督教信仰一神,而佛教信仰多神(諸多佛菩薩),所以佛教是有神論而且是多神信仰。

當然,單純就宗教信仰而言,我認為將宗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多神信仰是最低級,一神信仰是中級,而無神智慧型信仰是最高級。多神信仰是最原始的信仰,這是人類一切宗教的雛形。

那麼,佛教到底是不是多神信仰?我們現在所認知的佛教是不是真實的佛教?是不是佛教的本來面目?

首先聲明一下,我無意要引發關於大小乘的爭議,雖然此爭議從佛教部派分裂大乘成立之日起也一直沒停止過,我只是想提出一些疑問,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如果都是佛陀的教法,作為佛弟子千萬不要互相貶低、互相詆毀,這樣做的惡果是學佛的同時也在毀佛。

從某種意義上講,佛教是理智型智慧型宗教,也可以說,佛教是一種智慧教法而非宗教。佛教區別於其他宗教的顯著特點是:

1、佛陀是導師,是徹底覺悟的人,而非神;

2、無神論,否定神創造並主宰世界;

3、不神化佛陀,反對神秘主義,不搞偶像崇拜,否認依賴稱念、禱告、祈求偶像等方式而獲得解脫;

4、解脫之道的關鍵在於自求、自證,開啟智慧、斷除煩惱、究竟解脫,一切需靠自力,而非仰仗他力(偶像)的救苦救難。

希望我總結得沒有什麼偏差,不管你學習的是何部何宗何派,只要你是個佛弟子,應該都不會反對我講的上述四點。

據了解,上座部教法與大乘之間最重要最顯著的區別是——

上座部佛教特點:

1、生活方式及持戒方面,如托缽乞食、過午不食、不持金錢等,基本保持佛陀住世時僧團的原始風貌;

2、不燒香拜佛,不提倡磕大頭,也不提倡大禮拜,不崇拜任何菩薩,不持誦任何咒語(原始佛教並不完全否認咒語具有某些效應,但認為此舉對於解脫無益,故禁止持咒);

3、不承認淨土(極樂世界)的存在,不認為平日口中喃喃重複某佛菩薩名號,臨終時可得偶像感應獲神力加持而解脫;

4、又回到上一段——解脫之道的關鍵在於自求、自證,開啟智慧、斷除煩惱、究竟解脫,一切需靠自力,而非仰仗他力(偶像)的救苦救難。

希望我總結得沒有什麼偏差,如有修習上座的師兄望及時提出指正。

如果確實如此,那麼佛教應該是一種樸素、理性、非神化、更具唯物傾向的佛陀教法。

在高等教育趨向普及的今天,在唯物主義貫穿整個教育體系的今天,或許,早期佛教思想更有利於當代佛法的傳播,你讓一個從小在歷史唯物主義苦水中泡大的人相信死後有全身發金光的阿彌陀佛來接他去“另一個美妙的世界”,我想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既然佛教是無神論,否認神力(外力)的解救,不搞偶像崇拜,為何我們身邊的大乘會出現這些現象?

如:

1、念佛、拜佛、求佛接引往生淨土與禱告上帝解救升天堂,兩者性質難道不一樣嗎?如果二者都懷有對偶像的崇拜,祈求外力加持得解脫,那麼大乘是否將佛陀教導的自力解脫,替換成靠他力或自力與他力的結合?大乘是否已經脫離正統的佛教思想,將佛教轉化為多神教? (崇拜各種各樣的佛和各種各樣的菩薩,藏傳佛教中的崇拜供養對象更多,包括度母、空行母、護法神、山神等)

請不要告訴我上帝是虛構的,而阿彌陀佛是真實的。也不要告訴我拜佛拜菩薩只是僅僅表明一種虔誠表示以後要精進修行,大乘中的拜眾多佛菩薩和儒家弟子拜孔子有根本區別,儒家弟子不會祈禱孔夫子導師運用某種神奇力量加持自己考中狀元,大乘的神化偶像(向宗教方向靠攏的趨勢)已經顯而易見。

2、念佛持咒求得諸佛菩薩的感應加持是否違背佛陀教法的本意,有崇拜偶像、神化偶像、誇大虛幻神力之傾向?

3、佛陀住世時反對僧團算命、打卦、超度等行為,斥為“邪命”,為何大乘寺院經常舉行超度法會?

4、大乘是否已經改變了佛陀的根本教法?在攝化眾生的方式手段上披上了“迷信”色彩?

而早期印度的佛教與上座部佛教,也就是大家所蔑稱的“小乘佛教”卻沒有上述說法。

在中國祇要一提到“佛教”,大家腦海中立馬就會浮現出“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西方極樂世界”、“超度”等等,彷彿這就是構成佛教的主要元素,這不得不說是當代佛法教育的悲哀,而這些詞在原始佛教中是根本找不到。

為什麼?

我們將目光擴展到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中,南傳和北傳是來自完全不同的傳播路徑和系統。

在這裡,我並不想展開大乘是否佛說的話題(事實:大乘非佛說) ,鄙人暫時藉用佛教史學家的觀點來闡述,提供一種看法,提出一些疑問。

(以下資料經本人綜合編輯,供大家參考)

佛陀住世時並沒有所謂上座部、大眾部、說一切有部、經量部、法藏部等部派,更沒有所謂的大乘、小乘等區別。當時的僧團在教理上、戒律上皆是同一師學、和合無諍,並沒出現多少分歧。佛教內部由於對戒律和教義看法的不同,最初分裂為上座部和大眾部,佛教在日後漫長的流傳發展過程中,不斷分出許多部派和學說,但是,作為保守聖者的傳統、以維持佛陀教法的純潔為己任的「上座部」,自始至終都堅持三項恆久不變的原則:

  1.凡是尚未制定者不應再製;

  2.凡是已經制定者不應廢除;

  3.佛陀如何制定,即應如何受持遵行。

公元前268年,阿育王即位,將佛教定為印度國教,此時佛教開始外傳,東南西北分多路傳法。向南一支傳到了斯里蘭卡,向東一支傳到孟加拉國及東南亞地區,大家注意,此時因為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沒有直接將原始佛法傳到中國,而上述地區由於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侵略與衝擊,迄今為止基本保留了原始佛法的精髓和傳統風貌,而其他地區包括印度本土都受到了外來的政治軍事文化勢力的侵襲而不可避免地從量變到質變,逐步將佛陀神格化,將佛教神學化。直至後來佛教在印度徹底消亡。

部分佛教史學家認為,導致印度佛教滅亡的原因回教鎮壓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佛教最根本的理念和教法發生了改變,是自己毀了自己。

而佛法是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

公元前139年,佛滅後400年,張騫出使西域大月氏國,佛滅400多年後中國開始和西域各國展開官方接觸,佛滅後440年後,大乘漸漸興盛,《般若經》成立,大乘的諸多經典都是佛滅四五百年後陸續編輯出來的。而中國的佛法是從西域(中亞地區)路徑傳進來的,此時佛法已經在西域醞釀了近兩百年,當時中國所接受的佛法,是流傳於西域地區,經過與游牧民族國家文化相互融合兩百年後的佛教,那時佛法的流入都是斷斷續續的,不夠系統。

為了找尋佛法的源頭,重整經典,唐朝玄奘法師為求法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由長安出發,經過西域各國(注意不是翻越喜馬拉雅山脈直接進入印度),再經過帕米爾高原,途徑中亞地區繞了一大圈,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印度當時第一流大學——那爛陀大學,欲從佛陀出生地、佛法的發源地——印度,找到佛法精髓,此時(佛滅後1150年)大乘教法在印度進入發展後期,中觀和唯識兩派論戰不休,佛法漸漸演變成學術化研究,同時密宗開始興起,秘乘經典陸續成立。

後來有佛教史學家評價,玄奘法師用生命去求法,背回來的卻都是那一時期經過融合發展後的印度佛教經典,而不是他想要找尋的真正的原始佛法,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回國後,玄奘法師成立了唯識宗,又稱法相宗。

所以,中國的大乘教法都是那一時期的印度佛法,是經過長時間發展變化的佛法,並非佛法的真正源頭。而真正接近原始的佛法在斯里蘭卡,在東南亞各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了,巴利文經典與傳統修行方式被完整保存繼承至今。所以說,上座部和北傳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在上座佛佛教找不到大乘經典,也不到原始佛教中沒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西方極樂世界”、“超度”這些名詞。

(以下文字極有可能引起部分人的不適,我只負責編輯轉述不摻雜任何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原始佛法中是沒有燒香拜佛、供菩薩和淨土一說的,“阿彌陀佛”、“觀音菩薩”、“西方極樂世界”等說法,是在佛教傳播發展過程中,大乘教法漸漸出現的一些“方便法”,大乘的傳播特點是“方便”、“圓融”,為了攝化眾生,大乘大德們不得不採取一些變通的手段和方式,讓眾生更容易接近佛教。

在大乘佛教中以觀世音(Avalokitesvara)為首的大慈大悲菩薩的中心理想,未必完全與社會理想無關,當時社會總想望一個保護他們的君主,在困難的時刻給與痛苦無告的人們以安全保障。觀世音名稱的詞義為“觀察之主”或“守護之主”(其中字首ava 帶有一種暗示,這位君主正在懷著憐憫的心情向下方觀看痛苦的人類社會)。在兩方面新制度的主要優點似乎就是輕鬆不費氣力,只要謙卑哀求就可以獲得幫忙與保護。一個人可以投生極樂世界用不著特別努力培植善根,甚至完全沒有培植善根,只要你以嚮往他的世界之心想念阿彌陀佛就行,消極的歸順臣服也許是為封建君王供職唯一不可缺少的資格。

《法華經》的教義理論很少,主體部分差不多完全是描寫諸佛陀、諸菩薩和他們的世界,他們作出的各種奇蹟:不是細小的奇蹟,而是全宇宙的轉變,發光,無數佛陀從遠古的過去世界帶著滿身光輝出現到來,如此等等。也許就某種意義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宗教,與正統的佛法理論相去甚遠。

照大乘的理論觀點,菩薩道比阿羅漢道更要無限困難。只有上座部對阿羅漢維持那樣高的標準,他們的阿羅漢較少有人現世得涅槃,最大的期望是現在作出足夠的成績以保證下一次更好的機會。這中間他可以有足夠的光陰教導別人。大眾部則相反,認為當阿羅漢似乎是很容易的事情,據稱一個人還沒有完全擺脫人類本性的某些弱點的時候,也可以算作阿羅漢。在大乘看來,當阿羅漢是圖輕快,逃避對後代對將來世界的責任。總覺得阿羅漢缺乏大慈大悲心。

大眾部慢慢演變成大乘,將阿羅漢與佛陀分開,結果把佛陀提高到超經驗存在的地位,不僅僅是一個證覺悟道的普通眾生,這就構成大乘神化佛陀的必要先決條件。

其它宗教不是多神教就是一神教,而佛教卻否定神,倡導無神論,不求神主的保佑,完全靠自力解脫,這在科學技術落後的古代,佛教似乎也太沒什麼“賣點”了。於是,佛陀的教化手段被逐漸改變,外教有什麼神什麼神,乾脆佛教也順應時代、與時俱進造個什麼佛,什麼菩薩吧。於是,大乘經典開始陸續吸收了種種“方便法”,塑造出很多救苦救難感人的菩薩形象,而信眾都處在大慈大悲佛菩薩的護佑之中。時空久遠,當初的“方便法”竟然漸漸成為了人們追求的“究竟法”,當初引入佛門的變通手段,現在已變成了人們追求的究竟目的。初始大乘引入的種種“方便法”卻被後人當作了“究竟法”,這不得不說是莫大的遺憾。

我想每個人跟我一樣,第一反應肯定是不接受這種說法。我們印像中的佛教就是由佛菩薩構成的,沒有諸佛諸菩薩的佛教還是佛教嗎?我們所信仰的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等居然都是杜撰出來的?

但是大家一定要去思考,思考什麼?那就是,如果我們信,那麼問問自己,我們因什麼而信?因為別人信,所以我們就信嗎?因為別人說菩薩顯靈了,得保佑了,消災延壽了,所以我們跟著念咒祈求菩薩了?還是我們就無理由無條件地相信呢?總之,我們一定要問問自己,因什麼而信?為什麼而信佛?又因什麼而求佛、求菩薩?

按照佛陀的教法,以聞思修為基礎的信才是正信,否則就是迷信。

以上部分段落是摘自佛教史學家們的研究結論,脫離宗派之爭,完全從歷史的角度,從佛法傳播時間和傳播路徑來解析,或許其中某些觀點和內容與歷史有些許出入,本人尚未考證其真實性。

再次聲明:我只負責編輯如實轉述。

我想將我所了解真正的佛教,如實告訴大家,或許還不夠全面,提供史學資料只是想讓大家聽到一些不同聲音的表達而已。

截至目前,我沒有皈依上座部依止學習,沒有實際研修過上座部佛教,沒有任何證悟,所以毫無發言權做出定論,只是希望修習大乘的師兄們不要人云亦云,毫無主見,甘做牆頭草,盲從貶低、譏諷、詆毀上座部佛教,請大家今後不要再使用“小乘”這個帶有歧視意味的稱呼。

大與小,不是放在嘴上說的,是要用行動表示的,文革時期我們曾經高呼要解放全人類,而那時自己的溫飽問題還未解決。要解除病人的痛苦,首先要好好學醫取得行醫資格,而不是空有熱情非法行醫,否則將害人害己,玷污身上的白大褂。所以師兄們一定要精進實修早日證悟,普渡眾生。

對待任何事物,如果你不了解,那麼請閉嘴;如果你了解了,那麼請動腦子思考後再張嘴。佛門的團結和諧穩定,是建立在嘴巴上的。

不要忘了佛陀教法的精髓——學習一種智慧。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