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三花要如何煉才能「聚頂」呢﹖

2022/01/06 10:14:34 網誌分類: 佛教亂象
06 Jan

    「三花聚頂」這一句話是內丹學的術語,那麼何謂「內丹」呢?凡是有形、有相的物質丹丸通通稱為「外丹」,而「內丹」是一句隱喻詞,也就是說因自心之修煉,而達到陰陽融合之境界所形成之混沌狀態之無形丹丸通通稱為「內丹」,而三花聚頂也是一種道家修煉內功的心法,那麼何謂「心法」呢?所謂心法就是指傳法者不能形之於文字相、語言相來解說讓受法者瞭解,而須由受法者自行心悟才能參透其中真理的方法,也就是類似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會上拈花示眾而迦葉尊者即瞭解其中含意的這一種「以心印心」之方式。    

在古代的時候「花」字與「華」字是通用的,而「華」乃是「花」的本字,所以「三花」其實就是「三華」,「三」是指人體內精、氣、神這三種無形之能量體,因此「三華」就表示是人體精、氣、神這三種能量體之精華;而所謂「聚頂」也稱為「聚鼎」,也就是指人體的精、氣、神等三種能量已經混沌成為「一炁」而凝聚於崑崙頂準備脫殼飛昇,那麼「聚鼎」是指何意呢?原來修煉金丹大道之人要得到金丹就需要先在身上「安爐立鼎」來烹煮才能獲得大藥,而所謂的「鼎」其實是一個隱喻字,它正是指採藥煉內丹以形成金丹之處所也,為什麼會以「鼎」或「爐」兩字來隱喻呢?因為精氣為陰水,需要以「煉精化氣」之功夫烹煮才能氣化上昇,而「爐」正是具有這個功用,煉氣化神亦是如此,「神」是陽氣的隱喻字,而將污濁之陰氣煉成純陽之神氣當然需要靠三昧真火,而「三昧真火」正是貪、嗔、癡的隱喻字,何謂「三昧」?隱喻貪、嗔、癡等三種凡心遮障世人純真之本性也,故稱為「昧」,何謂「真火」?凡火看得見、摸得著,能點燃,能熄滅,是一種生滅之假相故稱為「假火」,而貪、嗔、癡等三種凡心看不見、摸不著,無法點燃,亦不能熄滅,是一種沒有生滅之真相,但卻燒得眾生痛苦難安,故稱為「真火」,慾火、怒火、心火、肝火、腎火、肺火…等等的火無一不是貪、嗔、癡等三種凡心所引起的,故修行人才需要安爐立鼎來滅此真火。    

何謂「三花」?有人說天花、人花與地花謂之三花,也有人說金花、銀花與鉛花才是三花,其實那些名詞都是一種道家的隱喻字,「天花」與「金花」即隱喻人體內之「善念」或「陽氣」,「人花」與「銀花」即隱喻人體內之「無造惡積德之念」或「陰陽混沌氣」,「地花」與「鉛花」則隱喻人體內之「惡念」或「陰氣」,他們所講的都是道家修內功的精、氣、神,但是三花真的就是道家修行者所說的人體內之「精、氣、神」嗎?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因此說他對也可以,說他錯也可以,為什麼呢?不為什麼,因為「三花」不完全等於「精、氣、神」,「花」者華也,古代的「花」字與「華」字是可以通用的,因此「三花聚頂」也是「三華聚頂」的意思,那麼「三華」是指那三種精華呢?就是指「元精」是精的精華,「元炁」是氣的精華,而「元神」是神的精華等三項。那麼「精」、「氣」、「神」與「元精」、「元炁」或「元神」有什麼不一樣呢?當然不一樣了,因為「元精」、「元炁」或「元神」等三者是先靝陰陽炁與後天父精母血融合生化後賦予萬靈蒼生的最初的「精、氣、神」,因為是本來面貌未經任何的污染,故在精、氣、神之前均加一個「元」字,「元」字是隱喻最初之意,而目前藏在世人身上的「精、氣、神」等三種是指已經遭到凡塵間濁氣所污染的污濁現況,跟原來的「元精」、「元炁」或「元神」有很大的差別,所以道家才會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修煉過程來逐步使惡念轉為善念再轉為無善無惡的正念,由濁氣轉為清氣再轉化為原來的先天之炁,其目的就是要使已經被污染的「精」、「氣」、「神」恢復成最初的「元精」、「元炁」或「元神」等三種精華,否則根本就無法炁昇而「聚頂」於崑崙頂上,以達到脫殼飛昇之修煉目標,因為我們世人目前已被污染的精、氣、神是無法炁昇的,所以才需要經由修煉來達到炁昇之目的。    

「元神」居於頭部的性關,而性關是由天賦的「本靈」與「本性」所組成的,「本靈」位於靈臺竅,而「本性」位於玄關竅,「元炁」則居於我們胸部內側的元關,是由天賦的「心」與「意」所組成的,「心」位於心竅,而「意」位於腎竅,另外「元精」則居於腹部的精關,精關是由地府所賦予的「魂」與「魄」所組成的,「魂」最初位於陰蹻竅,而白天藏於眼,夜間藏於肝,而「魄」則最初位於仙骨竅,爾後藏於肺,因此修行人要煉到三花聚頂,一定要先將「精」煉回到最初「元精」之境界,才能炁化聚於元關,同樣的道理,凡塵之「濁氣」也要煉到最初「元炁」之境界,才能炁化聚於性關,精氣神之精華集中之後便要「還虛」以返回虛無之境界,而還虛也就是「脫殼飛昇」的隱喻字。「聚頂」與「聚鼎」兩個名詞類似,但兩者說法位置稍有差異,「頂」是指何處呢?就是道家所說的崑崙頂或百會穴、泥丸宮、昇陽府等處,這些都是隱喻詞,隱喻靈體由此炁化返回無極理天之意,而「鼎」是指何處呢?鼎就是內經圖中所顯示之「乾鼎」位置,一般均認為是「玄關竅」,部份人則認為是腦中的「方寸之地」,但其實意思都是一樣,那為什麼他們會強調說在「玄關竅」呢?其實「玄關」並沒有固定之處所,它是一個隱喻詞,「玄」字係指變化的意思,「關」字則指狹窄的關隘之門,兩字隱喻悟道者之靈體炁化脫殼飛昇之後,其靈體需經由凡人肉身之「玄關」而進入無極理天,但不論說法如何,「三花聚頂」的意思就是要世人修行時須先將惡念轉成善念,然後再將凡人的善惡念轉到仙佛無善無惡之「無念」境界,有念皆是雜念,無念才是正念,故三花聚頂之後要還虛即是此理。    

一般道家修行人對於「玄關」位置有很多的爭議,各門各派所指的位置皆不一樣,有的門派認為是在兩邊太陽穴之連線與眉心向內直線的兩線交會點上,又稱為「方寸之地」,另有的門派則認為是在兩眼連線與兩眉連線的中線之中央位置,其實這都是誤解了「玄關」兩字真正的意思,玄關不是穴竅所以它沒有確定的地方,「玄關」是一句隱喻詞,它是隱喻世人之靈體悟道之後離開肉身返回先靝的變換點,因此宇宙真正的玄關有兩種不同的含意,第一種指的是先靝八卦的坤卦,坤卦之卦爻其象為三個陰爻,中間有一個無形門,所有的靈體都是由此墮入凡塵再轉入後天的三界與六道輪迴,後天的靈體悟道之後也是由此返回先靝的無極理天,所以這種先靝與後天靈體的轉換點即稱為玄關。    

為什麼此處之玄關會是先靝與後天靈體的轉換點呢?道理很簡單,先靝八卦之卦爻指的均是先靝炁體的變化現象,而坤卦為極陰之炁,再往下則是後天八卦氣體的範圍,先靝是指非物質界的「形而上世界」,而後天則是指物質的「形而下世界」,因此靈體若在先靝形而上世界則稱為「覺」,若在後天形而下世界中則稱為「迷」,故坤卦即是宇宙的真玄關,而第二種含意則與靈體的脫殼飛昇有關,靈體若被物質之肉身所拘束無法脫離則須繼續的在六道中輪迴,此種情形稱為「有身」,但若靈體已經悟道脫殼飛昇那麼就稱為「法身」或「真人」,其中不同之處在於靈體是否尚有濁氣與罣礙而定,若靈體已無濁氣與罣礙,則靈體便會炁化飛昇,因此便會脫離肉身之軀殼而不被物質之肉身所拘束,故稱為「脫殼飛昇」,而靈體脫殼飛昇離開物質肉身之瞬間變化點即是第二種玄關之含意。    

所有各宗教法門的修行人修行之目的就是要使自己的靈體脫離輪迴,而道家所說的三花聚頂即是其中之一,但是各宗教法門的修行人絕對不能被三花聚頂、五氣朝元、脫殼飛昇、駕返瑤池、魂歸道山、安爐立鼎或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等文字相所迷惑,所有悟道的方式只有一種,其他的名稱或修煉方式都是文字遊戲而已,所以才稱為「不二法門」,並不是說佛教有佛教靈體解脫之路,而道教有道教修煉悟道成仙之法,這種情形正是古德所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這一句話之真諦,就算耶回兩教其修行悟道之路仍然是一樣的,因此各宗教法門的修行人不必要再陷溺於自己宗教法門之修行方式有多麼的殊勝這種迷思之中,否則悟道解脫之日必然會遙遙無期。    

三花聚頂的修煉方式亦是如此,那是在考驗道家修行人的考題,許多道家的修行人悟不出一念不起即是「坐禪」的意思,每天花很長的時間拼命的打坐,也悟不出真正的金丹其實是無形無相的,但是他們卻是利用端午節召集多人去蒐集百草,並配合符籙、祭神、拜斗在練那些有形的丹丸,如此又如何能參透大道呢,道家所謂的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之方式達到三花聚頂之目的,其實就是儒教的天人合一或佛教的袪除人性返回佛性之意思完成一樣,若能參透這些道理,何愁自己有朝一日不能三花聚頂呢?不是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