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2.偷盜

2023/02/17 16:52:47 網誌分類: 出家戒律
17 Feb

2.偷盜
PArAjika 2.(Sv. 1, pArAjika 2, 2; Vin.III, p46.)
Yo pana bhikkhu gAmA vA, araJJA vA, adinnaM theyyasaGkhAtaM Adiyeyya, yathArUpe adinnAdAne rAjAno “coraM gahetvA; haneyyuM vA, bandheyyuM vA, pabbAjeyyuM vA, “coro’si bAlo’si mULho’si theno’sI”ti. TathArUpaM bhikkhu adinnaM AdiyamAno. AyaM’pi pArAjiko hoti asaMvAso ‘ti.
若有比丘,從村莊或森林,取走沒有給予他的東西1,就涉嫌偷盜,就好像發生偷盜時2,國王們抓到盜賊後,將他處以棍杖的刑罰3﹑監禁4﹑或驅逐出境,並斥責他說:「你是盜賊、無知的人、愚昧的人、小偷」。同樣地,比丘取走沒有給予他的東西,這也犯驅擯,不共住。
因緣
佛在王舍城時,但尼迦比丘燒土造瓦房。佛陀認為燒土會傷及眾生,命比丘拆除瓦房。但尼迦改用木材造房子,尚未得到頻婆娑羅王的允許,就自行取走災害時備用的木材;由於但尼迦是出家人,國王沒有將他送交法辦。
犯相
1.對象:(1) 屬於某人,且
(2) 價值五摩沙迦5或五摩沙迦以上的物品。
2.動機:偷盜6
3.方式:取離原處
無犯
1.以為是自己的東西。
2.確定物主會樂意給予7。
3.死者﹑畜生的東西。
4.以為是別人不要的東西8。
5.暫時藉用。
6.比丘精神失常﹑情緒不穩定﹑受病痛所苦。
備註
五分律:若比丘若聚落、若空地,盜心不與取,若王、若大臣,若捉、若縛、若殺、若擯,語言:「汝賊!汝小!汝痴」是比丘得波羅夷,不共住。
僧祇律:若比丘於聚落中,若空地,不與取,隨盜物,王或捉、或殺、或縛、或擯出,「咄!男子!汝是賊!汝愚癡」比丘如是不與取,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四分律:若比丘若在村落、若閑靜處,不與盜心取,隨不與取法,若為王、王大臣所捉,若殺、若縛、若驅出國,「汝是賊!汝痴!汝無所知」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十誦律:若比丘若聚落中、若空地,不與取,名盜物。如不與物,取故,若王、若王等,若捉、若殺、若縛、若擯、若輸金罪,若如是言:「咄!汝小兒!汝痴!汝賊」如是相,比丘不與物,取,是比丘得波羅夷罪,不應共事。
根有律:若復苾芻,若在聚落、若空閑處,他不與物,以盜心取,如是盜時,若王、若大臣,若捉、若殺、若縛、驅擯,若呵責言,「咄!男子!汝是賊,痴無所知,作如是盜」如是盜者,此苾芻亦得波羅市迦,不應共住。
I. B. Horner: Whatever monk should by means of theft take from a village or from the jungle what has not been given to him in such manner of taking as kings, catching a thief in the act of stealing, would flog him or imprison him or banish him, saying, ‘You are a robber, you are foolish, you are wrong, you are a thief,’─even so a monk, taking what is not given him, is also one who is defeated, he is not in communion.
註釋:
1.adinnam Adiyeyya:未得到允許而拿走。漢譯「不與而取」。
2.adinnAdAne(adinna-adadAna):未得到允許而拿走。為配合後面的「coraM(盜賊)」,所以將這個字由「未得到允許而拿走」的意思引申為「偷竊」。
3.hanneyyuM:hanti的願望式 (opt.); hanti有殺和鞭打的意思,根據〈語詞解釋〉47頁,「hanneyyuM」即「用手、腳或鞭、杖、藤條,鞭打或拷問」,顯然是類似中國古代判犯人「打××大板」,因此譯為「處以棍杖的刑罰」。
4.bandheyyuM:bandhati的願望式,原意是綁﹑縛,引申為「監禁」。
5.mAsaka:摩沙迦,當時的貨幣單位。規定偷竊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的物品構成偷竊罪,是比照印度當時的國法。
〈語詞解釋〉45頁:五個摩沙迦相當於一個pAda。摩沙迦是印度貨幣的最小單位,《五分律》《四分律》《十誦律》皆譯為「錢」,《僧祇律》譯為「分」;事實上,摩沙迦並不等於中國幣制的錢﹑分等。
6.戒條中原本沒有提到「動機」,但是在「不犯」中可以看到,當比丘將有主物舉離原處時,若不作偷盜想,仍不構成犯戒,故在「犯相」中加入「動機:偷盜」。
7.vissAsagAhe :有自信﹑相信﹑信賴。指當事人和物主的交情很好。
「相信」當自己先行取走物品時,物主會樂意給予。
這種自信有五個條件(Vin. I, p296):
(1) 對像是尊者或
(2) 親戚。
(3) 還活著,而且
(4) 已經答應要給予,或是
(5) 確定拿走了這個物品後,物主不會生氣。
8.paMsukUla(paMsu-kUla):垃圾﹑廢棄物。 paMsu指塵垢﹑塵土;kUla意為穢物。十二頭陀行中的「糞掃衣」即這個字,所以此字也有譯作「陳棄衣」。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