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與貪婪之間

2008/06/22 06:18:34 網誌分類: 經濟
22 Jun

  有位著名經濟學達人曾經在眾多投資散戶中做過一個有趣的研究,他給出了賺錢的兩個方案:方案A100%3000元;方案B80%可能賺4000元,20%可能不賺錢。之後,這位經濟學家又給出兩個虧蝕的方案:方案C100%損失3000元;方案D80%可能損失4000元,20%可能損失為0。他讓眾多的投資散戶做出選擇。

  心理影響決策

  從概率論的角度看,賺錢的第一個方案的期望收益是3000元,而第二個方案的期望收益是3200元。但是90%以上的投資者選擇了方案A。問及這些投資者做出選擇的想法時,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在有了3000元的穩定收益時,不願意為了多賺取1000元而去承擔什麼也得不到的風險,儘管這個風險的概率非常小。

  虧損的兩個方案的期望收益分別為–3000元和–3200元。但是90%以上的投資者選擇了方案D。他們的想法是,與其100%損失3000元,不如用再損失1000元的風險來換取完全沒有損失的可能。

  通過這個研究,這位經濟學達人得出一個結論,投資散戶在做決策時往往會受到某些心理的影響,做出並不理智的決定,這些心理就是恐懼與貪婪。在第一個選擇中,投資散戶表現出了對風險的恐懼,儘管20%的概率比較小,但是投資者卻非常保守。而第二個選擇,投資者卻對同樣的20%的不虧損概率表現出了貪婪。這樣選擇造成的可能後果是,投資散戶因對風險的過度恐懼喪失了更多的利潤,因對利潤的過度貪婪造成了更大的損失。

  心懷恐懼 克服貪婪

  其實,在投資中,人們也往往陷入恐懼與貪婪的心理。最常見的是很多人買股票,有盈利的時候心情緊張,會迫不及待賣出股票,而在被縳的時候卻一直給自己暗示,總會漲回來的。結果是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這麼好的股票我買過,但是卻沒抓緊或者早知道要跌成這樣,早賣掉還能少損失一些

  投資中很重要的一個特徵是收益與風險相輔相承,而對風險的恐懼和對收益的貪婪卻又是人之常情。當恐懼和貪婪心理出現在不恰當的時間會影響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近期的大跌令很多投資者記憶猶新,短短幾個交易日內,許多個股連續跌到谷底,市場內的恐懼情緒迅速蔓延。很多股票價格已經下跌了50%以上,這些股票往往都是大藍籌股、龍頭股、概念股等,一部分投資者仍懷貪婪之心,就像前面選擇方案D的大部分人那樣,覺得還是會漲回來,於是堅決持有,但是到現在這些股票中的大部分還沒有回到年初的水準;另一部分投資者卻能心懷恐懼,及時止損,把投資的重點放在藍籌股、績優股上,不但彌補了損失,還獲得了更多的收益。

  巴菲特曾說過,貪婪和恐懼是投資界中傳染性極強的災難。我們的目標是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還需要有良好的心態和清醒的頭腦。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去克服某些心理因素進而做出更理性更準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