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後,意識究竟會經歷什麼?
幻象只是暫時性的。因為意識的天性,是施展它與生俱來的能力。
在瀕死的一剎那發生了什麼?
我感覺如何?
我還是我自己嗎?
有沒有天堂或地獄?
有沒有神或魔、敵人或我所愛的人來迎接我?
當我死了,我還仍舊是現在的我嗎?
我還記得那些我現在所愛的人嗎?
在《賽斯資料》中,
給予了我們許多非常詳細的資訊。
● "方生方死"的身體與意識 ●
回答問題之前,有幾個關乎生死本質的似乎不實際的考慮,是我們必須處理的。
首先,並沒有一個分離的、不可分的、特定的死亡點。
生命是一個"成為"的狀況,而死亡是這"成為"過程的一部分。
現在,你活著,你是一個自我覺知的意識,在已死與正在死的細胞中閃耀著認知力。
你活著,同時你身體的原子和分子死了又復生。
因此,你是活在許多「小死亡」的中間;你自己形象的一部分一刻刻地崩潰掉而又被取代,你卻幾乎想都不想這件事。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你現在是"活在自己的死亡之中"——在你的身體內,發生了眾多的死亡與重生,縱使如此,也正因如此,你仍然活著。
現在,如你所知,你的意識在你永恆變化的肉體形象周圍,閃爍著。
你可以把你現在所知的意識比為一隻螢火蟲,它時明時暗。雖然它不會完全熄滅,卻也不是恆常不變。
你還沒有領悟到的是:就如同身體的死亡與重生,在意識的閃耀中,你其實也常是"死的"。
當你的意識活在肉體裡時,它其實也不是所有的時間都活在肉體裡,並且定位於肉體裡的。
意識是有脈動的,想想這個比喻:你的意識有一瞬是"活著",貫注於物質實相裡。
在下一瞬它完全貫注於別處,在一個不同的實相系統裡。
對你的思想方式來說,它不是活的,或是它"死了"。
下一瞬它又"活了",貫注於你的實相,但你卻不覺察那介入的"不活的"瞬間。
因此你的連續感是完全建立在相間隔的意識脈動上。
以這種說法來看,所謂的死亡只不過是插入了較長一段那不為你知覺的脈動,換言之,就是在另一個實相裡作較長的停留。
意識,人類意識,並不依賴肉體的組織,所有的物質卻莫不由意識的某部分帶入而存在。
你武斷地認為你自己是依賴一個指定的肉體形象:你與自己的肉體認同。
終你一生,那個身體的部分定將死去,而你現在的身體沒有包含一粒"它"十年以前的任何物質——你十年前所有的身體已經死了,你卻顯然不覺得你已經死了。
這過程繼續得如此平滑,以致你根本不會覺察到。
前所提及的脈動,時間是那麼的短,你的意識得以快活地躍過它們,但當發生了較長的脈動節奏時,你肉體的感知無法跨越這間隙。
因此這就是你感知為死亡的時候了。
所以,你所想知道的是:當你的意識從物質實相被引開,而一時間它仿彿沒有形象(身體)可穿時,發生了什麼事?
● 「死亡」之後,發生了什麼 ●
相當實際的說,並沒有單一的標準答案,因為個體的差異。
死亡的類別與意識所遭遇的經驗大有關係,也涉及意識本身的發展程度,以及意識整體處理經驗的獨特方法。
你對實相的本質懷有什麼信念將強烈的渲染你的"死亡"經驗。
因為你將以你的信念來詮釋經驗,正如現在你以你認為什麼是可能,什麼是不可能的概念來詮釋你的日常生活。
你的意識離開身體的快慢,依據許多的變數。
有一些耄耋老者,他們人格中極有組織的部分已然離開了身體,並正在認識新的環境。
而他們對死亡的恐懼造成的心理恐慌,導致了自保與自衛,從而選擇降低自己的意識。
結果就是陷入一種昏迷的狀態,這也許要花些時間才能恢復。
相信"地獄之火"會使你產生"地獄"的幻覺,同樣地,對天堂的信念能引發天堂似的情景。
你永遠按照你的概念和期望形成你自己的實相,這是意識的天性,不論意識發現它自己在何種實相中。
但是,我向你保證這種幻象只是暫時性的。
因為意識的天性,是施展它與生俱來的能力。
"天堂"的乏味與沉滯不會長久地滿足意識。
在死後你也許立即便明白你的肉身已死了,你也可能並不明白。
但會有「老師」來解釋死後的情況與環境。
所以你沒被孤單地留下,迷失於幻覺的迷宮中。
你會發現自己在另一種形體中,這個形體在你看來大致是實體的,只要你不試圖在物質系統中操縱它,否則的話它與肉體之間的不同便昭然若揭了。
如果你堅決相信你的意識是你肉體的產物,那麼你也許會試圖抓緊肉體不放。不過,有一類的"人"格,可以說是榮譽的"監護人",他們隨時準備給你輔助和幫忙。
這種榮譽的"監護人",以你的角度說來,是由一些還活著或已死的人所組成的。
那些活在你們的實相系統的人,當肉體在睡眠時,在"出體"的經驗裡執行這些活動。
他們熟悉意識的投射及其所涉及的感覺,而他們説明那些不再回到肉體的人熟悉這一切。
這些人特別有用,因為他們仍與物質實相有牽連,對死亡者所涉及的感覺與情感有更切身的瞭解。
這種人對他們夜間的活動或有記憶或沒有。
總之,對意識投射的經驗和意識的動機性的知識,對準備他們自己將來的死亡是非常有用的。
你能事先體驗死後的環境,明白你會遭遇到的情形。
附帶地說,這並不必然是一種陰霾的工作,死後的環境也並不陰沉。
相反地,它們比你現在所知的實相往往要熱烈和快樂得多。
其實你只是學著在一個新的環境裡運作,在其中適用不同的法則,而這些法則遠比你現在用以運作的實質法則要更少限制。
換言之,你必須學著瞭解並運用新的自由。
● 永恆的學習 ●
死亡不會帶給你一個永恆的棲息所。
如果你願意,你可以休息一會兒。可是,死後你不僅必須運用你的能力,而且還得為那些在你前一生中所未加利用的能力,而必須勇敢的面對你自己。
其實,你的意識已習慣離開肉體的短暫空隙了。
較長的空隙則或多或少會令它迷失方向,雖然這並不罕見。
以你們的說法,當肉體入睡,意識常常離開物質系統相當長的時間。
但因意識不是在正常的肉體醒時狀態,它不察覺到這種空隙,只不過在睡眠時,你又回到了身體。
所以,你已然踏過了這個「門檻」許多許多次,這種情形並沒有你所認為的那麼不熟悉。
在死後,你的朋友或親人也許立即來歡迎你,也許不,這總是因人而異的。
好比說,全盤來看,你也許對你在過去世所知的人,比對今生跟你親近的人還要感興趣得多。
你對也已死亡的親人的真正感情瞞不了他們,沒有虛偽。
你不會假裝愛一個沒做什麼來贏取你的敬愛的父親或母親。
在死後,心電感應無扭曲地運作,因此你必須處理存在於你自己與所有在等著你的親友間的真正關係。
另外,你可能會發現某個你只當是敵人的人,實際上值得你敬愛,那麼你便隨之會那樣對待他。
你自己的動機將會明凈如水晶,不過你會以自己的方式對這明凈反應。
你無法躲避你自己的感覺、情感或動機。
你是否接受你自己心中「較低級」的動機,或是從它們中學習,仍是看你自己如何決定。
死亡之後,成長與發展的機會是非常豐富的,而可由你使用的學習方法非常的有效。
你將審視你已離開的那一世的經驗。
學著去瞭解你的經驗是如何反映著你自己思想與情感的結果,而這些又將如何影響他人。
直到這審視完畢之後,你還沒知覺到你自己本體的較大部分。
當你領悟到你剛才離開的一生的意義和重要性,那時你才準備好去有意識的知覺到"你的更大存在"。
那時,你才覺知到——"你是什麼"包括了你在其他世中曾是什麼。
而你也將開始為你下一次的肉體生活做計劃,如果你決定要再去一次的話。
意識當然可以在肉體死亡前完全離開你的身體。
你的意識可能以不同的方式離開肉體機制。 在有些情形中,有機體自身仍能作用到某個程度。
在主要意識離去之後,原子、分子和組織的簡單意識仍繼續存在一陣子。 (編者注:比如所謂的"出體")
理性應與情感和直覺攜手同行,如果當新近(死後)得到自由的意識仍舊抓著理性對死亡的概念,而不去面對它所處的特定實相時,便可能有困難發生。
例如,一個人可能極其確信"死亡是一切的終了",以致導致了一段什麼都不記得的"空白"——雖然只是暫時的。
在一般的例子中,當意識離開了身體之後,它理所當然地會有驚異感,並對發生的情況有一個認識。
接著,許多不同的行為出現了,每一種皆是個人背景、知識與習慣的結果。
死者發現它自己所處的環境常常是因人而異的。
栩栩如生的幻象可以形成與任何活著時同樣真實的經驗。
我告訴過你思想與情感形成物質實相,而它們也形成死後經驗。
某些形象曾被用來象徵由一種存在到另一種存在的過渡,這些象徵裡面有許多是極為寶貴的,就在於它們用人們能懂的說法提供了一個架構,"渡過冥河"便是其中之一。
瀕死者期待著有著某種規律的程式,就好比他事先已知道了地圖。
在死時,意識栩栩如生地幻想出那條河,已故的親友也進入了這儀式,對他們來說也是個奧妙的典禮。
這條河與你所知的任何一條河一樣的真,而嚮導永遠會在河邊協助這種旅人渡過。
說這樣的一條河是幻象是沒有意義的。
你要明白,象徵即實相,路是計劃好的。
而主要的目的已達成:為了死者沒有太多迷失感。
基督教曾相信天堂和地獄,煉獄及最後審判日;
因而,在死時,對那些如此相信這些象徵的人,就演出了另一個典禮,而嚮導們就扮成那些死者所鍾愛的基督教聖人與英雄的模樣。
然後以這些故事為架構,以他們所能了解的說法,死者被告以真實的情況。
現在,那特定的地圖一般已不再通用了,因為活著的人不知如何解讀它。
而當死後生命完全被否認時,問題就不免被放大了。
當然,許多死者發現他們仍有意識時樂極了。
而其他人則必須從頭學某些行為的準則,因為他們不知他們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創造潛力。
舉例來說,這種人可能發現他自己在一眨眼間在十個不同的環境裡,而完全不明白其背後的理由。
他看不出任何連續性,而感覺他自己毫無節奏或理由地從一個經驗被拋到另一個經驗,永沒領悟真的是他自己的思想在推動他。
● 死後的經驗,取決於所秉持的信念 ●
這些只是死後即刻發生的事,還有其他的階段——嚮導們為了説明你離開幻象,乃變為幻象的一部分以便於你有助,但他們首先必須取得你的信任。
由嚮導的角度來看,情況是相當難處理的,因為心理上必須極為小心謹慎。
做這樣一個嚮導需要極大的修鍊。
舉例言之,我可能會在所形成的幻覺中暫時迷失了我自己,在這種情形另一個老師必須把你救出來。
對心理過程的靈巧小心的探索是必須的,而你可能捲入的形形色色的幻覺是無窮盡的。
所有這些幻覺活動通常是發生在緊接著死亡后的很短的時間內
不過有些人因為先前的訓練和發展,而完全知覺他們的情況,而等他們休息了一會兒之後,如果他們想要的話,他們已準備好進步到其他的階段了。
例如,他們也許會覺察他們那些轉世的自己,十分輕易地認出他們在別的人生中所知的人,如果那些人還沒再投生的話。
他們現在可以故意製造幻覺,或他們可能"重度"前生的某些部分,如果他們如此選擇的話。
然後有一段「自我檢討」的時期,可說是提出一個結賬報告,因而他們可以看看他們整個的表演、他們的能力和弱點,再決定他們要不要回到物質實相去。
任何一個人可能經歷這些階段中的任何一個;除了"自我檢討"(回顧並審視一生)之外,其中許多階段可以完全閃避掉。
既然情感是如此的重要,如果有朋友在等著你是極有利的。
可是在許多例子裡,這些朋友已進到其他的活動階段去了,而常常會有一個嚮導暫時假扮某個朋友,以使你覺得更有信心。
到此為止,從我們所說的一切,你們應該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並沒有"一個"死後的實相,而是每一個經驗都不相同。
只不過,一般說來,這些個人的經驗會落入某些範圍。
在死後你也許全然拒絕相信你真的死了,還繼續把你的情感能量集中在你前生所知的那些人身上。
好比說,如果你曾執迷於某一個特定的計劃,你可能仍舊試想去完成它。
雖然永遠會有嚮導來説明你瞭解你的情況,但你可能如此全神貫注而對他們全不留意。
對物質實相大量的情感貫注可能阻擋你進一步的發展。
當意識離開了身體,走開了有好一段時間,那麼聯繫當然就斷了。
在「出體」的情況聯繫仍在。
那麼一個已死的人很可能完全誤解了死亡經驗而試圖再進入屍體。
這種人將試圖再度發動肉體機制,在憑吊者走了很久之後,仍在屍體邊悲哭。
他們沒領悟到——肉體已不能修復,但他們自己卻是健康完整的。
當此人幾乎唯獨與他的肉體形象認同時,可能發生這種事。
至於那些沒有把意識完全與肉體認同的人,就發現遠較容易離開它。
夠奇怪的是,那些生前憎恨肉體的人反倒發現在剛死的時候他們很快被吸引。
● 死後,我在哪兒? ●
這些死後環境不佔空間,因此,「這些在哪兒發生? "的問題基本上是無意義的。
沒有一個地方,沒有一個特定的地點。
這些環境存在於你所知道的物質世界之中而不為你們知覺——你們的感知機制不允許你調準到它們頻率的範圍而已。
你只對一極為特定而有限的範圍反應。
如我以前說過的,其他的實相與你自己的實相共存。
在死時你只是捨棄了你自己的物質行頭,對不同的範圍對準頻率,並且對另一套設定反應而已。
你可以在某範圍內感知物質實相。 不過,的確有分隔它們的能量場。
其實你的感官所告訴你關於物質的本質是完全錯誤的,而它們告訴你關於"空間"的觀念也是一樣的錯(相對基本真實來說)。
在出體體驗和死亡後的體驗裡,"時間"與"空間"的真正性質變得更明顯了。
例如,經過"空間"不必費"時間","空間"也不以距離的說法存在——時、空都是幻覺。
的確有阻礙存在,但都是精神或心靈上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