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伊甸園之神(12)耶穌的聖職

2024/08/13 19:29:09 網誌分類: 伊甸園之神
13 Aug

人們對耶穌的認識大多都是來自於《新約》。就像《舊約》一樣,《新約》有很多內容都已經被篡改得面目全非,而且耶穌和他最初的追隨者的真正教導在《聖經》中可能只剩下了不到5%。
《新約》的多處變更和缺失實在該算在教會的特別委員會頭上。整部經文的彙編過程是從公元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開始一直持續到12世紀。舉例來說,舉辦於公元553年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就刪去了耶穌在《聖經》中論及“輪迴轉世”的教義——這對耶穌以及他的早期追隨者而言明明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後來,12世紀的拉特朗公會議又為《聖經》添加了一個耶穌從未教導過的信條:“三位一體”。
基督教會還不甘心於只是加油添醋一些觀念而已,有時它甚至還不惜刪去整本書。教會摧毀了非常多文獻與記錄,因為它們對這些會議制定出的基督教教義提出了強而有力地挑戰。不過很幸運的是,還是有一些原始記載成了漏網之魚,其為我們瞭解耶穌一生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線索和洞見。
不被教會委員會承認的許多文獻通常被通稱為“偽經”(“隱藏的著作”)。* 只要是被教會認為起源可疑或內容有問題的著作,就會被列入偽經。
_______
* 不要與“apocalypse”搞混了,它的意思是“啟示”。
有一些材料不被認可是出於正當理由。然而,其它偽經作品之所以被嗤之以鼻,卻更多是因為它們在耶穌生平的關鍵細節上都與教會版本翩其反矣。如果詳加研究這些細節,就會得出一個與正統《聖經》大相徑庭的耶穌一生觀。
根據偽經記載,耶穌的故事其實該從他的外祖父母,約阿希姆和安妮開始。據說約阿希姆是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司,他與安妮非常恩愛,但有一個問題卻深深困擾著他們:他們始終沒有孩子。這對他們來說著實非常惱人,在那個時代,生兒育女,特別是生兒子是相當重要的。
一天,當約阿希姆正在田野間裡漫步時,一個天使突然現身了。這位天使全身散發出刺眼的光芒,他的出現可把約阿希姆給嚇愣了。天使隨後告訴約阿希姆不必再感到過意不去,因為他會使安妮懷孕。領受這份恩禮的唯一條件就是,約阿希姆和他的妻子必須讓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司和天使來扶養他們的孩子。
於是,一切按步就班地開始進行。後來約阿希姆和安妮就在他們的女兒瑪麗亞3歲時把她帶去了聖殿。瑪麗亞是一個明眸皓齒的孩子,在接下來的十一年裡她一直負責侍奉聖殿裡的祭司與天使。隨著瑪麗亞和她在聖殿中的同齡夥伴都已經來到12或14歲(兩種不同的材料各記載了不同的年齡),現在是她們該還俗並赤繩綰足的時候了。
不過,瑪麗亞並沒有自由挑選丈夫的權利。她的導師們已經替她自作了主張。瑪麗亞要嫁給的對象是一個名叫約瑟的老人,但約瑟起初並不怎麼樂意,因為他已經相當年邁而且有了孩子。在終於說服他改變心意後,約瑟同意了這門婚事,並回到他在伯利恆的家開始為迎接瑪麗亞做準備。與此同時,瑪麗亞則是回到了她在加利利的父母約阿希姆和安妮身邊,她也要為自己好好梳理。
就在瑪麗亞回到加利利之時,一位名喚加百列的天使忽地出現在了她面前,並宣告說她將會誕下新彌賽亞。瑪麗亞對此自然感到大惑不解:
“她說,這如何可能呢?我可以(以我的貞潔)發誓,我從來沒有與任何男人有過非分之舉,所以我怎麼可能會生下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
天使於是回答她說,不要懷疑,瑪麗亞,妳會像常人一般懷孕。
雖未曾與男人同寢,仍是處女之身的妳卻會懷孕,仍是處女之身的妳卻可以從乳房擠出母乳。
聖靈將降臨在妳身上,至高的力量將奪去妳,卻不帶有任何一絲熱情的慾望。
所以妳將生下一個聖潔的孩子,因為原罪沒有沾染他的出生,他必是上帝之子。
然後,瑪麗亞便伸出她的雙手,舉目望天吶喊說,主啊,求祢垂憐祢的女侍!讓我履行祢的應許吧。”
——《瑪麗亞福音》VII:16-21
有幾個研究人員相信,“處女生子”的故事很可能是在暗示著人工授精。處女生子僅僅意味著女人沒有被男人的精子受精,而是因為“天使”的干涉才有了孩子。如果《新約》裡的很多“天使”其實都是監護者,那麼人工授精就的確不是毫無可能。
上面這段瑪麗亞與她的“天使”的對話表露出了關於受孕行為的強烈道德與靈性信仰。“天使”帶來的受孕被認為是聖潔且可取的,但人類自己的受精卻被冠上罪惡。對負責人工授精的一方來說,編造出這樣的區別確實有其道理。人工授精有助於事先確保新生兒的身體特徵,這是隨機性的人類交配難以保證的。通過連續兩代甚至是更多代的人工授精,最終造就出的孩子在純度上必不是常人可同日而語的。
今天的動物飼養者實際上也是如此,他們會密切調控一代代牲畜的受精與繁衍,藉以配種出更大,更優秀也更純種的動物。就這方面而言,最重要的是處女所生的孩子通常都被描述說毫無身體缺陷,而且外貌秀美非凡。儘管會有這些阿諛奉承是在所難免,畢竟追隨者總是傾向於美化自己的宗教領袖,但例如耶穌這樣的由天使主導連續數代的受孕的故事,仍舊強烈暗示了一個精心設計的育種計劃存在。說耶穌的出生就像母牛配種一樣並不是在詆毀他的人格,因為事情似乎確實就是這樣。
《聖經》中的“天使”向祭司表達出了對人類受孕方式的不屑一顧,這顯然是出乎為了確保良好育種的實際理由,但是早期的祭司卻對此銘記在心,爾後這也成為了諸多一神教的主要元素。在《聖經》時代,人類經常被斥責是罪孽深重的存在,這無疑是合理化了他們的監護“上帝”與“天使”對人類的暴戾恣睢。
通過把人類的生殖冠以罪名,每個從人類的性交中誕生出的人都會被認為負有原罪,因此他們在靈性上都得先罪加一等。這創造出了多麼可怕的困境啊!如此一來,每當一個男人和女人生兒育女,他們就形同於是在繼續詆毀精神實體;但人類的生育本能卻無法因此被遏止下來。因此,這種自我精神譴責的宗教教義便在人類的靈性自由與生殖衝動之間埋下了劇烈衝突。
作為結果,強烈的性焦慮和非生殖性行為因而愈發氾濫,例如同性戀、自體性行為、非生殖形式性行為、色情文學、偷窺癖還有墮胎等等。天底下恐怕沒有什麼比這更諷刺的是,那些最熱衷於譴責人類的“原罪”的宗教往往卻又是最反對非生殖性行為的群體。
這些教義還有另一個重要影響。它們實際上還降低了人們抵制戰爭的意願,因為如果一個宗教人士相信人類天生就背負著深重罪孽,那麼他顯然就不會再那麼抗拒殺戮。
值得慶幸的是,今天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對原罪的概念置若罔聞,甚至連神職人員也不例外。生兒育女本來就應該是一件幸福的事,雖然如此,我們卻還是可以發現一些陳舊想法的遺留。有少數哲學家、精神科醫生、宗教領袖以及社會學家仍然會堅持人類從本質上就是“壞的”或“邪惡的”,無論他們到底是以宗教還是“科學”為由。除了繼續造就性焦慮與戰爭之外,這種想法對我們的文化真是百無一用。
在瑪麗亞與天使的奇遇結束後,這時約瑟也從伯利恆啟程來到加利利準備迎接瑪麗亞。令他懊惱的是,約瑟發現這位年輕的新娘已經懷有數個月的身孕,於是他認定瑪麗亞就是個娼婦,並準備放棄這門婚事。後來,一名天使隨即介入並說服約瑟相信瑪麗亞仍是處女之身。約瑟接著就與瑪麗亞一起在加利利同住,直到她懷孕的第九個月。在第九個月時,兩人才終於住進了約瑟在伯利恆的房子。據偽經記載,這對夫婦並沒有及時趕回約瑟的家,所以瑪麗亞最後是在伯利恆郊區的附近分娩,這使他們不得不趕緊找來一個臨時的安身之處。
結果他們發現了一座洞穴。耶穌就在這座洞穴裡出生了:
“當他們看見這座洞穴時,瑪麗亞向約瑟坦言她已臨盆在即,所以她沒有辦法再繼續趕往城市,她說,我們應該先在這座洞穴裡安頓。
那時,太陽已差不多下山了。
但約瑟仍執意要加緊腳程,以便為她找到一位助產士;就在這時,他看到了一位來自耶路撒冷的希伯來老嫗,他於是連忙對她說,請到這裡來,好心的婦人,請進入那座洞穴裡,妳會看見一位正準備分娩的女子。
就在太陽完全隱沒之後,老嫗和約瑟都進入了洞穴裡。
沒想到,洞穴裡竟傳來了比燈火和蠟燭都還要耀眼,甚至連太陽都過之不及的光芒。
那嬰兒已被襁褓起來,正在吮吸著聖母瑪麗亞的乳房。”
——《聖嬰福音》1:6-11
洞穴中不尋常的光芒很可能暗示了有持有某種高科技照明設備的人在現場。當我們發現還有其它高科技現象圍繞著耶穌的出生,例如所謂的“伯利恆之星”時,我們便不用對此感到奇怪。
在基督教世界,幾乎沒有人不曾聽過三賢士跟著一顆閃耀之星來到伯利恆朝見嬰兒耶穌的故事。大多數基督徒相信,這顆又名“伯利恆之星”的不尋常星體是超自然的產物——也就是來自上帝的巧思。如果不是把整個故事當作純粹的宗教神話的話,有些科學家倒寧願相信它其實是掠過地球的哈雷彗星,或是這顆明亮之星與金星恰好排成一線的罕見天文現象。
另一方面,有些UFO作家則聲稱伯利恆之星實則是一架飛行器,它一路引領三賢士從他們的老家波斯來到伯利恆,與摩西和希伯來部族跟隨“耶和華”的空中導引如出一撤。
可是,假如耶穌真的是出生在一座洞穴裡,那為什麼《路加福音》的作者和其他早期教會領袖卻要宣稱耶穌是誕生在馬槽裡呢?
毫無疑問,這與那些人要將耶穌變成希伯來人的彌賽亞的企圖有關。為了使這個說法成真,他們需要證明耶穌確是希伯來人大衛王的直系後裔,因為希伯來預言早已要求了這樣的血統。然而,有些宗教史學家已經得出結論認為,耶穌其實是屬於一個叫做“艾賽尼派”的希伯來教派,就連約阿希姆,安妮還有瑪麗亞很可能也都是艾賽尼聖殿的一份子。在洞穴出生也有助於佐證這一說法,因為艾賽尼派一向以將洞穴當作庇護所和招待所而聞名。如果耶穌確實是艾賽尼派,那麼他就不可能會是大衛王的後裔。請容我慢慢道來這是為什麼:
艾賽尼派表面上是猶太人,但他們其實也會研究拜火教的《阿維斯塔》,而且據稱還奉行雅利安主義。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三賢士要來伯利恆拜見襁褓中的耶穌,進一步來說,加入艾賽尼派的首要條件似乎就是必須身為雅利安人。耶穌自己也是白膚紅髮。由於艾賽尼派的種族資格,沒有任何艾賽尼人可以被算作是大衛王的直系後裔,因為希伯來部族的血統與之截然不同。
我們今天對於艾賽尼派的認識大多都是來自20世紀中期的著名考古發現:《死海古卷》。這份古卷囊括了一系列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的古老文獻,它們的作者就是艾賽尼社區的成員,後來它們便一直被藏在死海附近的洞穴裡。最後是一個年輕的貝都因人在1947年(或1945年)發現了古卷。
據歷史學家約翰・阿萊格羅(John Allegro)在他的《死海古卷之民》(The People of the Dead Sea Scrolls)一書對古卷的分析指出,艾賽尼派其實具備了非常多秘密社團的特徵。例如,一個人要加入艾賽尼派必須先經過為時數年的觀察期才能得到正式認可。另外,艾賽尼派也有自己的入會儀式,入會者必須宣誓永不透露秘密。與艾賽尼人ㄧ起生活在他們的封閉社區中的“天使”的名字是至高秘密,而且艾賽尼祭司經常自稱為“撒督之子”,這位撒督是所羅門聖殿的大祭司。
鑒於這些發現,毫不令人意外的是有些兄弟會分支早在《死海古卷》出土之前便宣稱艾賽尼派乃是巴勒斯坦兄弟會的支系,也許還是兄弟會在該地區最重要的側枝。艾伯特・麥基在出版於1898年的《共濟會的歷史》中亦證實了這一點,他在書中提到,艾賽尼派自有一套等級系統和象徵性的圍裙。
有許多證明皆表明,耶穌在日後都還一直是艾賽尼派的一員。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在《凱撒與基督》(《文明的故事》第三部)中就指出,艾賽尼派是唯一一個並未反對耶穌早期的宗教改革嘗試的傳統希伯來教派。當時的巴勒斯坦有三個主要的希伯來教派,但耶穌卻只抨擊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惡行與虛偽,而非艾賽尼派。艾賽尼派與基督徒也有諸多相似之處:他們抱持著相似的“末日”思想、眾人ㄧ同用膳、財產歸公、實踐洗浴儀式和洗禮,在組織上也有一些共通點。
有些人還注意到了《死海古卷》中有些經卷與《新約》的相像成分。歷史學家都知道耶穌與施洗者約翰的高情厚誼,而且約翰也會進行許多艾賽尼式的洗禮與禁慾(自我節制)儀式。儘管約翰在其它方面還是與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艾賽尼派略有不同,但現有的相通之處已足以證明約翰也是艾賽尼派。最後,我們還應該要來仔細看看關於“天使”指導了艾賽尼派與耶穌的聖職的記載。
雖然證據確鑿,但還是有些神學家對耶穌是艾賽尼派的說法頗有微詞。他們如此籲咈的主要是因為耶穌的很多教義與艾賽尼派自相矛盾,但這種矛盾其實有著很好的理由。耶穌雖然屬於艾賽尼派,但他也曾接觸過印度的反者宗教運動,結果他也成為了一個叛逆的反者。他試圖開創一種與他的艾賽尼贊助者背道而馳的宗教哲學,而他也注定要為此付出代價。
有關耶穌的一生,《新約》幾乎都只涵蓋了他被釘十字架的前三年,也就是耶穌開始公開傳道的時候。耶穌在那時並不住在艾賽尼社區裡,理由也顯而易見,因為他正在展開傳道之旅,直到最後被釘上十字架。每一個艾賽尼人都會被賦予,或是給自己訂立一個“感召”或人生目標。耶穌選擇的道路就是作為一位導師,言傳身教。
不論是在《新約》還是偽經裡,耶穌的生平故事似乎都只被侷限在了他5或6歲的時候。然後,之後耶穌到底去了哪裡又做了些什麼的記載通通沒有。後來我們又看到耶穌在12歲時曾出現在希伯來學者面前,接著耶穌有長達十八年的光陰都是不知去向。
忽然間,耶穌在30歲時再次現身,並主持了短暫而不平地宗教事業。所以,耶穌在那些失落的歲月間究竟是去了哪裡又做了什麼呢?
大部份基督徒都相信,耶穌在青少年和初出成年時都跟著其父一同以木匠為業。耶穌確實偶爾會拜訪他的父親,並趁這些機會學習如何當個好木匠。不過,有許多歷史學家懷疑耶穌的生平還不止這些,他們想要知道耶穌在形塑思想,性格以及志向的那段關鍵時期到底都在做什麼。事實證明,那時耶穌正在為他未來所要扮演的宗教角色接受深入訓練。
艾賽尼男孩在5歲的時候進入艾賽尼修道院接受教育是司空見慣的事。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耶穌在那個年紀時會突然從歷史上消失。有些研究人員相信,耶穌是在地中海的海法一帶的艾賽尼社區受教。他顯然一直待在那裡,直至十幾歲時。他在12歲時拜訪過耶路撒冷,並開始著手為次年的猶太成年禮預作準備。耶穌在那次拜訪中還與希伯來學者進行了激辯。之後,耶穌再次消失於歷史之中。那麼,他人去了哪裡呢?
就在幾年前,我在偶然間看到了一支非常引人入勝的紀錄片,是理查德・博克(Richard Bock)導演的《失落的歲月》(The Lost Years)。每到聖誕節和復活節,這部電影就會期定被當地的美國電視台播映,真的非常值得一看。這部電影暗示了耶穌曾走訪亞洲,在那裡待上了幾十年直至成年,並學習當地的宗教實踐。讓製片人得出如此與眾不同的結論的其中一個資料來源是所謂的《伊薩傳說》,據說它是一部被俄羅斯旅行家尼古拉・諾托維奇於1887年在印度的希米斯寺中發現的古老佛教文獻。諾托維奇後來在1890年將這個佛教傳說翻譯出版,書名叫《耶穌基督佚史》。
根據諾托維奇發現的佛教傳說所敘,有一位名叫“伊薩”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年輕人在13歲時離開了小亞細亞。這位伊薩曾師從過數名東方宗教導師,而且他也親自傳道,並在十六年後亦即他29歲時重返巴勒斯坦。事實上,“伊薩”和耶穌之間的相似性無疑讓人不得不承認伊薩就是耶穌。如果確實如此,那麼這段經歷會被從《聖經》中刪去也著實不足為奇,因為它大大抵觸了耶穌從聖靈那裡獲得靈性教育的觀念。
假如耶穌確實是艾賽尼派並曾在後者的贊助之下在亞洲旅行,那麼艾賽尼派可真是如實遵循了雅利安傳統,我們也可以由此設想耶穌應該曾跟隨印度次大陸的雅利安婆羅門學習。根據《伊薩傳說》,事情的確如此:
“在他年方14歲的時候,年輕的伊薩,那蒙福之人,
他來到信德(西巴基斯坦的一省)的一隅
並與阿里亞斯人(雅利安人)為伍...”
在耶穌到達後,“白膚的婆羅門祭司紛紛對他大加歡迎”(註2),他們教導他各種事情,包括如何閱讀與理解《吠陀經》還有教導並闡述印度教的神聖典籍。然而,這般盛情的接待並不長久,因為耶穌堅持要與低階種姓的人一道。這導致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耶穌與他的婆羅門導師之間的衝突。
根據傳說:
“但婆羅門和剎帝利(負責軍務的種姓)卻告訴他,梵天(印度教神祇)禁止他們接觸那些被從他的肚子和腳(這是低階種姓的神話起源)創造出來的人們;
就連吠舍(商人和農民種姓)也只有在節日裡才可以聽聞《吠陀經》的佈道,至於首陀羅(低階種姓之一)不僅連閱讀《吠陀經》,甚至是看一眼都不行;因為他們得服永久地奴役,作為婆羅門,剎帝利甚至是吠舍的奴隸。
可是,伊薩仍然對他們的話不以為然,他依舊繼續向吠舍傳講砥礪婆羅門與剎帝利的講道。他慷慨激昂地疾呼沒有人有權奪去同胞的尊嚴與靈性權利。‘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他說,‘上帝始終對祂的孩子一視同仁,每個人對祂來說都是摯親。’
伊薩還駁斥了《吠陀經》和《往世書》(一班神聖典籍)...”(註3)
“那眾白膚的祭司和戰士對此怒不可遏,他們決定派僕人前去要了耶穌的命。在聽聞到風聲後,耶穌於是趁著黑夜連忙逃出了札格納特的聖城,並躲入佛教國家之中。他在那裡學習了巴利語,並研究神聖的佛教典籍(“佛經”)。經過六年後,耶穌‘已經可以極其出色地闡述神聖的(佛教)經卷了。’”(註4)
伊薩的傳說故事顯然帶有一絲難以忽視的弦外之音。它將耶穌描繪成一個實心實意的宗教改革者,甚至不惜反對自己所受教育的監護者/雅利安傳統。他的惻隱之心讓他轉向了特立獨行的佛教徒,佛教對耶穌的教義的影響在《聖經》裡亦非常明顯,一如耶穌的“登山寶訓”就包含了不少與當時的佛教相似的哲學。
經過十五年左右的亞洲歲月,耶穌又周遊波斯,希臘還有埃及,最後終於回到了巴勒斯坦。根據其中一種傳統說法,耶穌在埃及的赫利奧波利斯城取得了兄弟會的高階等級。在完成入會儀式後,回到巴勒斯坦的耶穌現在已經29或30歲了。就在回歸舊地後不久,耶穌便展開了他的傳道生涯。
在起初,耶穌與他的印度雅利安東家的決裂似乎並沒有影響到他與艾賽尼團體的關係。不過,這樣的情況沒能維持多久。耶穌並沒有宣揚他的艾賽尼同胞的神學,而且他還淡化了實現靈性救贖的儀式主義的重要性。耶穌的身邊有許多堅信彌賽亞就要降臨的艾賽尼教徒,他們決心要扶植起耶穌,並宣布他就是新彌賽亞,但耶穌卻不願與他們沆瀣一氣。
據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所言,耶穌“否認了所謂關於他是大衛王後裔的斷言”(註5),而且有很長一段時間都“禁止門徒稱他是彌賽亞...”(註6)。大多數歷史學家都把這些事情歸咎於當時的政治氛圍,那時巴勒斯坦正處在羅馬佔領之下,而且羅馬人也因為濃厚的政治色彩,所以並未給那些希伯來預言好臉色。耶穌自然不會想與羅馬人作對,所以他才選擇這麼辦。
然而,耶穌不想被認為是彌賽亞其實還有更好的理由。因為他知道這種說法根本就不真實,他是一個誠實的人。耶穌想為巴勒斯坦帶來反者運動仍然在印度企圖嘗試的那些真正的靈性科學,因此耶穌最終勢必會與在幕後支持他的兄弟會組織撕破臉皮。
耶穌最大的失算就是他以為能夠利用腐化的兄弟會網絡作為磐石來宣揚反者宗教,即使他在艾賽尼團體裡確實有些親朋好友。耶穌從來都沒有時間去著手建立他的反者宗教體系,因為他的一些艾賽尼支持者,根據《聖經》,還有一些監護“天使”很快就開始到處嚷嚷他就是彌賽亞,令他深陷困境。是故羅馬人和某些希伯來領袖才會決意擒拿耶穌,將其投入審判。
希伯來人也不吃他的非正統宗教觀念,羅馬人也敵視他據說抱持的政治抱負。相傳,耶穌在傳道僅僅三年後就被釘上了十字架。儘管有證據表明耶穌並未死在十字架上,但他的餘生一直是與世隔絕,被釘十字架結束了他的公開事業,同時他的名字也被拿來為他堅決反對的審判日哲學鋪平了道路。*
_______
* 有一系列可以追溯到公元400年左右的文獻——亦即《拿戈瑪第古卷》——在1945年的埃及被挖掘出土了。這些捲軸是抄寫自早期原始手稿的抄本。其中有許多甚至是全部都是寫在不晚於公元150年,也就是說,是在標準的《新約》福音書被編寫好之前。有些學者相信,相比起《新約》福音書,《拿戈瑪第古卷》中有很多部書更為真實可信且沒怎麼被重寫過。據《拿戈瑪第古卷》記載,是一個名叫西門的人貍貓換太子,代替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無論事情的真相究竟是如何,耶穌的公開事業確實都隨著釘十字架結束了。
然而,耶穌的問題並不單單被歸咎於他的支持者。誠然,耶穌自己也犯了致命的錯誤。儘管他抱有反者思想,但耶穌終究還是無法徹底擺脫自己自幼就被灌輸的艾賽尼思想。來自《聖經》與偽經的證據都可以證明,耶穌曾試圖融貫監護者教條與反者教義。這種嘗試會使任何誠摯地靈性革命化為烏有。而且《聖經》還指出,耶穌是透過一個神秘的體系來教導他的一些教訓。耶穌唯一的願望就是打破艾賽尼社團的一切,但我們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他沒能如此。畢竟他的一生,家人還有朋友與整個組織太過密切了。
雖然耶穌有足夠的時間引起注意,但卻還不足以讓他在那時就被載入史冊。他的聲名是在被釘十字架後,才隨著四處旅行並企圖建立一個新的啟示教派的門徒被傳播開來。在他們的監護“天使”的持續幫助下,基督教傳教士讓耶穌變成了一個名揚天下的名字,而且還創造出了一個進一步分化人類自相殘殺的強大新興派系。
令耶穌搖身一變成為新審判日宗教傀儡的成功努力也為西方帶來了一部最人盡皆知的啟示文學:《聖約翰啟示錄》。這部作品又名〈啟示之書〉或〈啟示錄〉,是《新約》的最後一卷書。它為基督徒留下了一個足以與希伯來人的《舊約》媲美的可怕預言:
“一場偉大的災難即將降臨,隨後就是審判日到來的時候。”
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得來細細品味一下《啟示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