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淡〕無用

2007/01/06 22:01:54 網誌分類: 經濟
06 Jan

 

文 : 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 - 蘇偉文

〔溝淡〕無用


平均成本法.難減整體虧損

平常在投資決定時,都會碰上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該何時入市.若果入市時機不對,則會令投資組合價值下跌;但若果顧忌太多,會造成舉棋不定,錯過了入市的良機.

針對這個投資難題,理財顧問會建議投資者選擇月供投資計劃,他們常會這樣說:月供基金可以應用平均成本法,有助降低平均入市成本,而且每次投入的資金相對不多,又不用考慮何時入市,是繁忙人士的投資良方.〕

相信讀者對這些解釋都不會陌生,可是投資者又究竟對平均成本法有多少理解呢?

平均成本法(Dollar cost Averaging)的投資概念,於每一個特定的時期內(通常是一個月),用固定的投資金額去投資相同的證券組合(例如單一或多完的股票或基金),做法有點像每月將固定的金錢儲存起來.

減低投資成本

例如:
假設 Mr.X 打算用$1000元來投資 A公司的股票,投資期為5個月,而 A公司的股價在
 1月/ 2月/ 3月/4月/ 5月,分別為
$10/$15/$5/$10/$15    

以每月一千元的投資金額來算,分別買入了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100股 /66股 / 200股/100股 /66股  共:532股
$1000/$990/$1000/$1000/$990 共:$4980元

總投資金額是 $4980元,平均每股成本是 9.36元,這價錢只比第3個月時的$5塊錢高,而比其他月份低.

若我們計算這5個月的投資收益,x先生共投資了$4980元,股票組合的價值是$7980元,總收益為$3000元.

(532 x 15-4980)=3000

有人或會問,為何 Mr.X不把錢儲起,留待股價下跌至$5元才買,但筆者想說,在股市裡想〔撈底〕是不設實際,平均成本法卻是有系統的投資!

如上述例子,儘管 Mr.X 在$15元〔摸頂〕,但也會在$5元時撈低,平均成本法雖然不能令 Mr.X 〔賺盡〕,卻免測市(Market Timing)的困難!

股票向下 效果更差

可是,上述例子有一明顯漏洞:就是假設股價長期是上漲,即使股價短期下降,最終仍會上升,所以沒有摸頂套牢的問題.但若果股價是一直向下的話,效果便完全不同.

用以上例子,

 1月/2月/3月/4月/5月,分別為
$10/$8/$6/$4/$2     共用:$4996元

以每月一千元的投資金額來算,分別買入了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100股/125股/166股/250股/500股 共:1141股

平均成本是 4.38元

沒錯,平均成本法可將每股平均購入價下降,但平均成本法不可能扭虧為盈,在這個例子裡, Mr.X 總共投資了 $4996元,股票組合的價值是 $2282元,總虧損為 $2714元.

(1141 x 2-4996=2714)

因為投資者根本不應該一直購進股價下跌的股票,平均成本法只會將投資者的每股平均損失降低,但總體虧損不會由此減低.

上述例子的分析說明了一個現象,就是不是盲目的進行〔溝淡〕.

〔溝淡〕本身就是一個平均成本法的變種,如是股價一直向下的話,〔溝淡〕行為只會〔越溝越淡〕,最終投資者只會被套牢.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