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富 -- 中國發生金融風暴的可能

2008/07/13 11:14:27 網誌分類: 時事
13 Jul

作者簡介

蘇偉文

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碩士課程主任

email: rayso@cuhk.edu.hk

美國在1929年至1933年間的經濟大蕭條是有史以來影響最深遠、最廣泛的泡沫經濟崩潰例子,四年之間衝擊由美國蔓延至全球,導致環球經濟衰退,極端民族主義崛起,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且不說這次大戰為人類帶來多少損失,單單經濟大蕭條的直接影響也是驚人的,好像美國的建築業受到嚴重打擊,新建房屋數量下跌至不到20年代尾高峰期的10%。投資環境轉差導致很多企業倒閉製做大量失業。在美國經濟最壞的時候失業率高達25%,股市一日之內下跌了20%,令依靠內部消費帶動的經濟雪上加霜,在最嚴重的時候多達9000間銀行在擠提熱潮下倒閉,40%貨幣供應消失。

經濟大蕭條的成因,歸根究底都是因為過度信貸,及低利率導致資產及股票市場過於興旺。

美國經濟其實早在20年代初已經有泡沫化的跡象, 財富分配不平均令社會上一小撮人積累大量財富,但大部分人生活水平沒有改善,導致內部消費能力下降,對於一個高度依靠內部消費支持的經濟體系來說並不健康。

問題由國內延伸全球

根據《美國經濟史》所載,1929年消費佔國民生產總值的72%,遠超過企業投資和政府開支。在這個不利的條件下,美國樓市及華爾街股市先後暴跌引爆了經濟泡沫,引發海外資金急速回國,令在外國投資萎縮,很多公司倒閉。不少銀行先前批出大量不良貸款未能取回,做成信貸危機,進一步打擊投資意欲。加上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為了唯一的經濟強國,美國境內的問題很快便席捲全球, 形成持續十多年的環球經濟衰退。

香港的房地產價格在九七年金融風暴後急瀉,經歷了內部消費萎縮及持續通縮的歲月。自八十年代開始,香港房地產市場跟隨環球走勢急速上揚,十多年間香港房價年平均增長超過20%。寫字樓、房屋經常以天價成交,市場上出現了一批以買賣樓花賺錢的人,當時地產成交量非常驚人,高達五十六萬宗。

樓價五年內勁瀉七成

香港房地產價格與實際價值不符,加上接二連三發生不幸使香港樓價在5年內下跌近七成,香港房地產和股市總市值共損失約8萬億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產總值還多。礙於聯繫匯率,香港在這艱難的時期不能採用任何貨幣政策調節經濟, 反而要跟隨美國加息,使投資者的負擔百上加斤,經濟在銀根收緊的情況下不能快速復原 。

回顧現今中國所面對的局面,儘管內地股票市場已從高位下滑超過五成,但局勢並沒有當年那麼嚴峻。

中國經濟的動力來自出口,受外圍影響較大。縱觀全球經濟處於快速穩定增長,除了個別地區的衝突外,基本上沒有導致全球營商環境急速轉壞的因數,所以中國發生金融風暴的可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