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慧文
千慧文
千慧文

絮亂隨筆之二

2009/03/17 21:05:30 網誌分類: 雜文雜語
17 Mar

錐心之痛

 

  多人遇上挫折的時候,總愛自我逃避,為了獲取別人的同情和信任,動輒誇大其內心的痛苦,說甚麼「錐心之痛」、「比死更難受」的負面說話,然後就是淚眼漣漣。其實那些所謂痛苦,真的痛得「錐心」嗎?失去了原本擁有的人和物事,真的要死嗎?相信大部份這些哀天哭地的人,宣洩過後,又是一條好漢。失戀過後,總會再找到疼惜自己的人,那麼,以前那個曾教自己有「錐心之痛」的傢伙,還有值得留戀的地方嗎?丟了工作,他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那麼,失業的時候,真的「比死更難受」嗎?戰亂中失去雙親的孤兒,意外中失去摯愛的人,遭騙取所有積蓄的人,這些苦主,所受的痛苦,與那些只是稍為遇上挫折的小朋友,差天共地。身在福中不知福,原來很多時我們認為難過的事情,只不過咎由自取。放眼世界,比自己悽慘的人,如恆河沙數,至此方發覺,個人的喜與悲,只不過是過眼雲煙,又何需論及生死?

 

偶遇

 

  份是很奇妙的東西,捉不來亦揮不去,總是在每個人身邊纏繞著,卻沒有人能夠隨心所欲地掌握手中。一見鍾情也是一種緣份,在巴士上、在鐵路上、在快餐店上,甚至在街上摩肩擦踵的過路人,總有一些人的面孔特別深刻,教人回味,亟欲再次見到他,卻又深知機會如大海撈針,即使有幸再遇上夢中情人,又有甚麼開腔的話題呢?人就是這樣的矛盾,亦因為每人每天都有心理掙扎,所以永遠都無法摸透緣份。枯燥的工作環境,突然多了一個無法忘懷的伙伴,那種幻得幻失,正是緣份最惱人之處。如何獲取他的信任?他的喜好又是甚麼?兩人相處下會否合拍?他究竟有沒有另一半……腦海裡突如其來一大堆問號,直教人心亂如麻。也許需要撇除種種複雜的問題,換上簡單直接的行動,這樣子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奇妙的緣份,偏偏在不經意的時候降臨,最重要切莫錯過,珍惜眼前人,或許良緣由此而起。

 

怨人先律己

 

  期的社會風氣非常負面,這方面說某某藝人吸毒,那方面說某色膽包天的小子從事網上欺凌活動,一些所謂衛道之士乘機大造文章,肆意攻擊,藉以提升個人的社會地位。當然,現今傳媒界枯枝甚盛,斷章取義、誇張失實,甚而子虛烏有者比比皆是,這是社會問題,屬另一個討論範疇。每當看到一些堪稱正人君子的傢伙大造文章,毫無情面地詆譭那些干犯過錯的公眾人物時,筆者心裡都會有一個問題:究竟作文者有否先前自我檢討呢?若果每個人都懂得這樣自問,相信這類不負責任的言論,會變得寥寥無幾。也許傳媒們要迎合讀者的口味,不惜埋沒良知,口誅筆伐,以提高文章的娛樂性,最遺憾的是,現今的讀者偏愛這類歪曲事實的文字。能夠放下這些不必要而短暫的歡愉,拋下無關痛癢的好奇心,真正從心而為的傳媒,屈指可數。是時候進行垃圾文字革命了,莫要讓廢話充斥傳媒文化,荼毒下一代。

 

追尋人生意義

 

  些人的行為實在教人莫名其妙,他們總愛四處挑起爭端,卻不一定有明確的動機,甚至只不過是百無聊籟,隨便找個認識的人加以攻擊、詆譭,每每都沒有得到好處,甚而目的何在也不知道。為解悶而刻意引發罵戰,是虛度光陰的表現,到最後,時光就此白費,卻沒有半分收穫。為何心靈空虛?無非找不到做人目標,沒有方向和理想。現今青少年經常沉醉於過度犯濫的科技通訊,凡事以物質為主,虛榮充塞腦袋,無法獲取個人利益,只會怨天尤人,而不去自我反省。在互聯網上無矢放的,藉以宣洩心中鬱悶,滿以為有回應就得到別人的認同,其實回應者大都亦是心靈枯竭的人。垃圾資訊犯濫,為利是圖者伺機用虛幻的物質和享樂,引誘空虛無知者,從事作奸犯科活動。只要定立明確而正面的人生目標,認清虛擬誘惑的本質,只不過是醜陋的罪惡手段,那麼無謂的罵戰和爭拗,根本只是意氣之爭,何需執於贏與輸?()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