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城精義-3

2009/05/30 15:06:04 網誌分類: 未分類
30 May

近日重溫靈城精義一書,並且打算於日後空閒整理註釋,現先將原文錄上。首卷先談形局。因為先有形,理氣才能附於其上。如純以理氣而論,不理會堂局,則只屬空談,故名之為「形氣章」。

宇宙有大關合,氣運為主;山川有真性情,氣勢為先。

此首章,乃堪輿家之論氣者第一機竅也。

昔云:有地非人不下,有人非時不下。蓋以氣運言也。

又云:察以眼界,會以性情,若能了此,天下橫行,此以氣勢言也。
如彼前哲,一睹形勢,便知禍福之大小,世數之先後,全在氣運上卜之。

夫山川有真性情,何以辨也?昔人有云山乘秀氣,水乘積氣,石乘煞氣,平乘脊氣。

又云:山谷異形,平原一氣,此山川之大勢,乃山川之真性情也。

山何以獨取秀氣也?山之勢,類多剛猛而頑硬,惟患不秀麗。若見秀麗所叢,穆是真氣所聚。
且上聚地惟天清之氣居多,所謂收山不收水者,正用之此處,故以峰巒之秀氣為生氣耳。

水何以獨取積氣也?水之勢,類多流走而散逸,惟患不澄凝,若見諸水所積,便是真氣所鐘。

且下聚地惟取凝蓄之氣居多,所謂收水不收山者,正用之此處,故以水之積氣為生氣耳。

石何以獨取煞氣也?山有山之喜氣,亦有山之怒氣。怒則山之威靈所在。威靈之氣,多露為石

。若石山而徒剛猛,壓逼不成體勢,不作威儀,則徒有煞而無生矣。從而下之,禍不旋踵。故

石貴乘煞氣者,取其威而成體,有生氣也,最宜細認。

平何以獨取脊氣也?如平陽一派之土,純陽無陰,生氣不斂,苟得一骨脊之處高起,便為斂而

有生氣矣。昔人有“沒牛吹氣,如酥在湯”之喻,正如此。

山谷又何以稱異氣乎?如今山谷之間,各自起勢,各自開局,各自成門戶,其氣各異,故凡江

南一帶,不當與江北同看,只見一個星辰特起,一個局面特開,有蓋有送,有朝有迎,或如專

城,或如停釋,倘得兩三重水口,特特關鎖,便為有結,便當著眼。試觀閏、廣、吳越之間,

各村各社,各有名族,亦各有名家,諸幾語言習尚,又各不同風,惟異氣然也。

平原又何以稱一氣乎?如今四望廣漢之地,有何大分別,只見有一方岡脊起處,便作城池市鎮

,其為廬舍墳墓,盡聚於此,即幾語言習尚,雖數百里多為通同,謂非一氣然乎。倘居異氣處

而漫以漠然四望之勢求之,則以眼界太寬而失矣;倘署一氣處而必以山谷分結之勢求之,則又

以眼界太窄而失矣。此認氣以認氣勢為難也。

地運有推移,而天氣從之;天運有轉旋,而地氣應之。天氣動於上。而人為應之;人為動於下

,而天氣從之。

此言宇宙氣運,天地人皆相與于有成,一有轉移舉動,氣即以異,此識時觀變者之一大樞紐也



何謂地運有轉移而天氣從之?如黃河是天地間一大血脈,據黃虞時河由龍門而轉呂梁,由呂梁

而轉太行,由太行而轉褐石乃入海,是河從西轉南,從南轉東北,而巽居其中,則所謂黃河如

帶,五嶽俱朝,為天下第一大風。水者,此也。此巽都一時而堯舜禹三聖人出焉,千古莫盛矣

。夫惟黃河經其北,長江繞其南,而泰岳夾於其間,則泰山為華山以來大盡之龍,乃中國之一

大幹也。

若論中國形勝,則泰山為中盡,當時孔聖起而群賢濟濟並生,千古亦莫盛焉。此開闢以來未有

轉徒之山水也。自漢黃河漸徒而南,乃至穿斷部魯之墟,宜走准泅,則泰山反居北,而黃河乃

居南矣。巽州之水勢傾,鄒魯之地脈斷,而北地之氣運衰矣。我朝祖陵鐘於中都,大業起于滁

陽,正在准泗之間,豈非黃河南徒,氣運固使之然乎!

人言江南之盛,以宋南渡而然,不知黃河徒而之南,則天運亦從而之南,人不能為之挽也。夫

天氣一從地運之轉者如女人何謂天運有轉旋而地氣亦應之?如秦太史占金陵有天子氣,乃疏秦

淮跌泄之,不知奏港一疏,地運乃動,溺後小而六朝之建都。大而我朝之鼎奠,果應於此。又

如洛陽素未有杜鵑,及杜鵑啼而天氣行于南矣,商人自是果作相,是地運未到而天運先到,則

地乃從天轉也。

何謂天氣動于上而人為應之?如陳希夷一夕見小星居帝星之左,及旦而亞覓其所,見宋太祖與

趙普同坐酒肆間,而趙居其左。陳乃曰:小星何敢居帝座左哉!推而易之。此宋太祖微時事。

今人多以星氣為渺茫,而不知天動人應,其不爽如此。

何謂人事動於下而天氣認之?如洛陽花石,何大關係,而元史占之,以為花石不會,由宋之旺

氣不絕,及一旦移去花石,而航海之舟遂覆。今人多以前哲按星勢為作用。似為怪涎不經。而

不知一舉一動,天即為應。氣何不貫通也?夫論氣運者而苟拘拘於定格,不及於轉徒幻化之不

常,抑何以定其變哉!夫古大哲望氣而可預占。察時而可觀變,蓋通此竅耳,自非神仙道眼,

烏足語此!

回應 (2)
我要發表
2009/06/01 00:02:00 回覆

yy太,

你好!忙完一輪,終於可以寫反blog。

多謝你支持!

2009/05/31 01:08:07 回覆

HI, SAI 兄

您好, 好久沒見您文章.

有空多D寫文章. YY太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