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環保與假環保

2009/07/02 11:00:25 網誌分類: 生活
02 Jul

  綠色環保x組織推動膠袋收費行動多年,今年「七.七事變」之後開始實施。實施前夕,又有綠色環保x組織指環保袋更不環保,分解時間是普通膠袋的10倍甚至100倍。

  那麼,到底這膠袋收費是環保還是不環保?市民多花了錢不說,還落得個更不環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市民要回到用草繩提著買菜、買魚、買雞才環保?

  我的哲學老師吳明有一句口頭禪,他說:「你諗深一層啦!問題的答案可能會相反!」

  試著諗深一層--人是最不環保、破壞地球環境最厲害的動物。

  再諗深一層--如果這地球上沒有了人,那環保的意義又在哪?

  任何事情都有個度,不過不失也就好了。

  能用一個膠袋的時候,你別用兩個;能不用膠袋的時候,你就別用了吧。

  膠袋收費最大的贏家先是兩大超級市場,環不環保還得另說。

  膠袋收費最大的輸家一定是低收入階層,每月最少多花幾十大元。

  到底這膠袋收費是真環保還是假環保?

  有網友能說得清楚嗎?

回應 (8)
我要發表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7/03 13:12:20 回覆

至于恢复到童年時候,這是不可能的,那時候大人去買菜是用竹子/籐編織的籃子,現代社會,怎麽可以每人拿一個這類籃子去乘坐交通呢?交通工具的空間有限阿。以前也沒有那麽多人口,也沒有呢麽多交通工具阿。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7/03 13:09:56 回覆

環保還是要繼續努力的,不過,

(1)政府應該作出適當的教育和指引,這樣就不會閙出環保袋比塑料袋根部環保的笑話出來了.教育/指引例如;什麽材料做的環保袋才是真環保.

(2) 應該立法嚴懲欺騙行爲,例如:環保袋用什麽才料,如果有人欺騙消費者,那麽怎麽懲罰?

我個人感覺,超市的塑料袋收費以後,對我個人的確是環保多了,以前,我每月去2次沃爾瑪超市購物,每次起碼是8-9個塑料袋,一個月就是18個塑料袋,而同時,我還要在超市買垃圾袋,因爲我用的垃圾袋是較大型的,達到80cm x 50cm,每天一個垃圾袋,那麽就是每月30個了。

現在,我購物是拿8個環保袋去超市,環保袋弄髒就自己洗洗晾乾再用。

 

立 冬
立 冬 2009/07/02 22:54:25 回覆

家姐話以前佢地細個去街市,賣咩都係用鹹水草或者包張報紙的,佢好懷念呢種方法。去買外賣食,要自己帶個器皿去裝的,都幾好呀。

如果好似以前咁,就真係好環保了。 {#icon54}

2009/07/02 17:10:05 回覆

所以說,對環保事業最有貢獻的人是鄧小平,因為提倡計劃生育。

禪一
禪一 2009/07/02 12:05:42 回覆

Uncle Bun你好:

如果你有留意電視新聞的話,其中有一段訪問,一位綠色環保組織成員指出,環保袋的分解時間比普通膠袋長十至一百倍。

禪一
禪一 2009/07/02 12:03:30 回覆
環保袋VS膠袋
要衛生?·要環保?
2009年5月28日
廣          告
 

繼加國兩大超市Loblaw及Sobeys於安省分店徵收膠袋費後,Metro亦宣布於6月1日起,旗下位於安省及魁省分店,徵收每個5仙的膠袋費。跟不少有類似措施的國家一樣,此舉有意減低膠袋的消耗,鼓勵大家自備購物袋,以達環保目的。

然而,緊隨這進一步的「少膠袋運動」,加拿大塑膠協會(CPIA)則發表了一項針對環保袋的研究,揭示一用再用的環保袋中,原來容易滋生細菌。對於經常用來到超市買菜的家庭主婦,食物容易跟這些細菌接觸,直接構成衛生問題。加上該會之前的研究顯示,原來膠袋並非一定是「環保敵人」。

就環保袋的衛生問題,記者訪問過一些有使用環保袋習慣的人士,他們均異口同聲表示從不清洗環保袋,更有人謂「這樣太麻煩,寧願看見太骯髒的時候,乾脆把它棄掉換個新的。」

超級市場更有收銀員向記者表示,「很多顧客都自備環保袋,但有時候會見到一些實在髒得可以,甚至發出異味的環保袋,我都不大願意碰,讓他們自行把貨品放進環保袋裏好了。」有超市經理更謂,減少膠袋使用是因超市跟環保團體協議所生,膠袋其實方便又衛生。

研究證細菌超標

Sporometrics細菌測試公司的研究總監Richard Sunnerbell博士,負責是次的環保袋細菌滋生情況研究。「之前大家只着重環保袋的物料,一些食品生產商卻提出它們的衛生問題。加拿大塑膠協會因此僱用了兩家實驗室,並資助了這次研究。」他說,研究初步於上個秋季進行,當時發現一個用了一年的環保袋,雖然肉眼看來很清潔,經化驗後卻發現原來是細菌溫牀。「從結果看來,細菌的生長密度比食水安全標準高出3倍,更驗出有大腸桿菌和高於安全標準的霉菌。」

Sunnerbell續說,這驅使他們進一步確定環保袋的衛生程度。「剛過去的三四月間,我們從各超市門口向途人換來他們的環保袋,共檢驗了23個用過數月到數年不等的環保袋。結果顯示,64%有不同程度的細菌滋生,而當中一半的細菌指數高於食水安全標準,其中一個使用超過兩年的環保袋,大腸桿菌指數更達不能接受程度。」

環保袋潮濕致菌

對於這項發現,Sunnerbell解釋這跟環保袋的水分有關。「不少人用環保袋盛載餸菜,容易讓袋的內層積聚水分。加上回家後一般人會將其摺疊起來放好,水分就更加難以吹乾。潮濕陰暗的環境,就正好成為了細菌生長的好地方。即使有清潔環保袋習慣的人,清洗過後沒有讓其乾透,加上沒有留意的食物殘渣,同樣令細菌滋生。」報告更指有過半的人,將環保袋多用途作買菜、攜帶衣物等,就更易令食物感染細菌。長此下去雖達少用膠袋環保目的,卻危害了自己的健康,甚至成為食物中毒的源頭。

膠袋沒有細菌

報告裏另外提到,「一次性塑膠袋經化驗後,發現完全沒有霉菌、真菌或大腸桿菌的存在。」這是否意味塑膠袋製造商終於可賴以自救,用來反擊環保團體對少用膠袋的鼓吹?加拿大塑膠協會副主席Cathy Cirko說,「我們對於環保的態度從來都是合作的,這次研究的目的,是要指出環保袋的確能減少使用膠袋,但大眾的衛生健康始終是首要。因此使用環保袋要分外注意,而傳統膠袋帶來方便及衛生,其價值依然存在。」

Cirko接着指出了大眾對塑膠袋的一些「謬誤」。「每日廢置的垃圾當中,其實即棄膠袋佔遠低於1%。」另外時常說能「生物分解」(biodegradable)的塑膠袋有助減少環境污染,Cirko卻表示,「在堆填垃圾中,能分解的塑膠會污染水質和釋放溫室氣體,反而影響生態。加上膠袋再用(reused)的概念,於加國愈來愈成功,本地有50%的膠袋都被用作垃圾袋,未至於一次即棄。而且膠袋循環再造(recycled)除減少資源浪費之外,於過去數年膠袋再造業發展量以倍計,造就了北美逾億的經濟市場。」

有菌都要照用?

對於環保袋衛生成疑,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加拿大發言部長Josh Laughren回應,「就如有研究顯示辦公室內,電話筒及鍵盤都有相當的細菌滋生,你亦只能勤加清潔,不能捨棄不用。不少人將健身的衣物跟買菜的食物都放在同一環保袋中,這類做法最好不要了。」

問到使用不能生物分解的膠袋,是否對大自然反而更好?Josh即說,「大家想想,膠袋若不能分解而飄浮海洋中,小海龜誤以為水母吃進肚裏,對生態怎會好呢?」他重申環保目的是在鼓勵少用(reduce),繼而是再用(reuse),最後才是再造(recycle)。他認為即使統計數字指出,善用和再造膠袋在本地成功推行,這都不會是用膠袋的藉口。「其實循環再造的過程中,需要到時間和人力成本,這些都在耗用能源。因此像Loblaw收取5仙的膠袋費,或很多超市實行以按金形式外借環保器皿,減少或免除膠袋的必要方為上策。」

「環保袋」不環保

環保袋簡稱自環保購物袋,其「環保」意念在於可多次重複使用,比起即棄膠袋造成較少的浪費,並不等於環保袋本身對大自然百利而無一害。

從前的環保袋物料,多是牛仔布、麻布等,亦有用特製的紙製成。現時常見的環保袋,其看似帆布的不織布質料,實際都是由塑料製成。這種塑料為聚丙稀(PP),環保袋製造商都聲稱環保袋給丟棄後,送進焚化爐可無毒無臭。WWF指出,環保袋很多是可生物分解,但當中成分各異,可以是天然或人造纖維,有些更含有重金屬物質,丟棄後會流進土壤污染水質,絕不「環保」。因此WWF正鼓勵大家用天然物料而成的可分解環保袋(natural biodegradable bags),這才算是真正的「環保」。

另外,環保袋比起膠袋除了耐用外,另一大好處是容易着色和在上面設計圖案,近年成為了時尚潮流。最有名例子有07年由名設計師Anya Hindmarch出品的「I'm Not A Plastic Bag」環保袋,在香港等地掀起搶購潮,被炒賣至數千港元一個,台灣甚至發生人踩人意外,當時被評為失去了鼓勵環保的意義。

路識路路通:用環保袋=環保?!
http://www.wenweipo.com   [2007-11-30]
放大圖片

 

——膠袋問題系列之二(完結篇)

本報記者 陳倩筠

 本港每日棄置超過2,300萬個購物膠袋在堆填區。為了增加市民的環保意識,數年前已有「BYOB」即Bring Your Own Bag(自備購物袋)的口號,市民亦漸漸棄用膠袋改而使用環保購物袋。根據香港塑料袋業廠商會秘書處發言人指出,今年膠袋製造數量已比去年減少20%至30%,確實值得可喜可賀。但膠袋製造量減少的同時卻衍生另一環保危機,就是以環保掛帥的不織布袋數量增加,有環保團體指,不織布袋並非如市民眼中般環保。

可降解膠袋 以膠袋物料製造 加添加劑

 生產力促進局專門研究可降解膠袋的製造科技部首席顧問李國強早前解釋,可降解膠袋其實跟傳統膠袋一樣使用聚乙烯膠料製成,唯一分別是可分解的膠袋加入添加劑,令膠袋之間的分子(molecules)被分隔開,當接觸水份或氧氣時便可將分子分解,變成肉眼看不見的分子。不過若可降解膠袋被傳統膠袋阻隔,無法接觸水份或氧氣,便影響分解過程。然而環保署一直不拒絕零售界以可降解膠袋作為減輕堆填區壓力的方法。

需大量氧氣分解 不符堆填區環境

 此外,有環保團體指出,這些所謂可降解的膠袋所用的物料雖然可以生物分解,但卻需要大量氧氣才能夠完成分解過程,並不符合現時本港垃圾堆填區的實際環境。亦有環保團體指,這類膠袋需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全分解,亦需耗用原油製造,市民若誤會使用這種膠袋不會損害環境,可能會製造「美麗的誤會」了。

環保購物袋 有些由塑膠製成 較普通膠袋厚重

 至於環保購物袋當然是保護環境的最有效方法,由於環保購物袋意念受歡迎,近年不少商戶紛紛製作環保購物袋送贈給消費者,部分則加入著名設計師作為賣點,引發搶購潮。市民撫心自問家中有多少個環保袋,沒有10個都可能有8個吧,這些環保袋用之不盡棄之可惜,又不能如普通膠袋般用來裝載垃圾,儲起來是合符環保原則嗎?香港無紡布協會理事高志堅曾透露,現時每年至少有500萬個不織布袋流入市面,而且數量每年增長20%至30%,一年的生產量,已差不多可滿足全港的需求,達到一人一袋。

若遭棄置 分解時間萬年計    

 所謂的不織布袋其實並不環保,據了解,不織布袋由塑膠製成,較普通膠袋更厚更重身,因此所需要的塑膠料數量比膠袋還要多。有估計,同樣面積的不織布袋所需原料是膠袋的10倍,他日一旦遭受棄置,分解所需時間相信要以萬年計,因此就用料而言,不織布袋絕對算不上環保。另外,有塑膠袋業者認為,不織布袋較膠袋厚和密度更高,增加循環再造的難度,由於它不能直接熱熔,必須打碎才可以放入熱熔機處理,耗電量極大,對環境一樣造成破壞。

市民不重複使用 失環保意義

 嚴格而言,不織布袋亦算不上是環保之物,其環保之處在於它可以一用再用,用上一千次,就可產生「一袋頂一千袋」的環保效益,若市民天天帶著同一個環保購物袋作為載貨之用,確能夠起到這預期的作用,不過若市民不重複使用環保袋,每次購物即買一個,便令環保袋意義盡失。

真正環保 愛護大自然 停止浪費

 因此有學者認為,要真正落實環保,需要建立市民愛護大自然、減少消耗物料的觀念,改變隨手可得、隨手可棄的習慣,停止浪費相信才是「治本」之道。

超市措施 不主動派袋助環保

 至於某大型連鎖超級市場早前主動提出新環保措施的,包括不主動向顧客派發膠袋、若顧客需要膠袋則會派發可降解的膠袋,並呼籲市民捐款作為日後推行環保運動之用。超市的做法的確是減少膠袋使用量的其中一個方法,因為市民耗用膠袋的數量的確令人側目,曾多次看到消費者於超市買了數件貨品,原本一個膠袋可以盛載,但卻要求多職員多給一、兩個膠袋,背後的原因無人知悉,可能是擔心一個袋子不穩當會穿破,亦可能是因為貪小便宜的心態,須知道一般膠袋在大自然下難以分解,焚化亦會帶來空氣污染的問題,故少派膠袋無疑是博得掌聲之舉。

派「可分解膠袋」 削弱減用動力     

 不過對於超市會向索取膠袋的市民派發「可分解膠袋」卻值得商榷,其中一個原因是職員只會透過勸籲的形式,呼籲索取膠袋的市民捐出2角作為日後推廣環保用途,區區2角對市民來說可能是「跌了也不要緊」,根本不會在意。此外,市民亦可能會覺得既然這些膠袋可以分解,捐錢已是為環保作出貢獻,這樣的心態大大削弱市民減用膠袋的動力,更何況金錢如何能抵銷市民對環境做成的破壞呢。

禪一
禪一 2009/07/02 12:03:26 回覆
環保袋VS膠袋
要衛生?·要環保?
2009年5月28日
廣          告
 

繼加國兩大超市Loblaw及Sobeys於安省分店徵收膠袋費後,Metro亦宣布於6月1日起,旗下位於安省及魁省分店,徵收每個5仙的膠袋費。跟不少有類似措施的國家一樣,此舉有意減低膠袋的消耗,鼓勵大家自備購物袋,以達環保目的。

然而,緊隨這進一步的「少膠袋運動」,加拿大塑膠協會(CPIA)則發表了一項針對環保袋的研究,揭示一用再用的環保袋中,原來容易滋生細菌。對於經常用來到超市買菜的家庭主婦,食物容易跟這些細菌接觸,直接構成衛生問題。加上該會之前的研究顯示,原來膠袋並非一定是「環保敵人」。

就環保袋的衛生問題,記者訪問過一些有使用環保袋習慣的人士,他們均異口同聲表示從不清洗環保袋,更有人謂「這樣太麻煩,寧願看見太骯髒的時候,乾脆把它棄掉換個新的。」

超級市場更有收銀員向記者表示,「很多顧客都自備環保袋,但有時候會見到一些實在髒得可以,甚至發出異味的環保袋,我都不大願意碰,讓他們自行把貨品放進環保袋裏好了。」有超市經理更謂,減少膠袋使用是因超市跟環保團體協議所生,膠袋其實方便又衛生。

研究證細菌超標

Sporometrics細菌測試公司的研究總監Richard Sunnerbell博士,負責是次的環保袋細菌滋生情況研究。「之前大家只着重環保袋的物料,一些食品生產商卻提出它們的衛生問題。加拿大塑膠協會因此僱用了兩家實驗室,並資助了這次研究。」他說,研究初步於上個秋季進行,當時發現一個用了一年的環保袋,雖然肉眼看來很清潔,經化驗後卻發現原來是細菌溫牀。「從結果看來,細菌的生長密度比食水安全標準高出3倍,更驗出有大腸桿菌和高於安全標準的霉菌。」

Sunnerbell續說,這驅使他們進一步確定環保袋的衛生程度。「剛過去的三四月間,我們從各超市門口向途人換來他們的環保袋,共檢驗了23個用過數月到數年不等的環保袋。結果顯示,64%有不同程度的細菌滋生,而當中一半的細菌指數高於食水安全標準,其中一個使用超過兩年的環保袋,大腸桿菌指數更達不能接受程度。」

環保袋潮濕致菌

對於這項發現,Sunnerbell解釋這跟環保袋的水分有關。「不少人用環保袋盛載餸菜,容易讓袋的內層積聚水分。加上回家後一般人會將其摺疊起來放好,水分就更加難以吹乾。潮濕陰暗的環境,就正好成為了細菌生長的好地方。即使有清潔環保袋習慣的人,清洗過後沒有讓其乾透,加上沒有留意的食物殘渣,同樣令細菌滋生。」報告更指有過半的人,將環保袋多用途作買菜、攜帶衣物等,就更易令食物感染細菌。長此下去雖達少用膠袋環保目的,卻危害了自己的健康,甚至成為食物中毒的源頭。

膠袋沒有細菌

報告裏另外提到,「一次性塑膠袋經化驗後,發現完全沒有霉菌、真菌或大腸桿菌的存在。」這是否意味塑膠袋製造商終於可賴以自救,用來反擊環保團體對少用膠袋的鼓吹?加拿大塑膠協會副主席Cathy Cirko說,「我們對於環保的態度從來都是合作的,這次研究的目的,是要指出環保袋的確能減少使用膠袋,但大眾的衛生健康始終是首要。因此使用環保袋要分外注意,而傳統膠袋帶來方便及衛生,其價值依然存在。」

Cirko接着指出了大眾對塑膠袋的一些「謬誤」。「每日廢置的垃圾當中,其實即棄膠袋佔遠低於1%。」另外時常說能「生物分解」(biodegradable)的塑膠袋有助減少環境污染,Cirko卻表示,「在堆填垃圾中,能分解的塑膠會污染水質和釋放溫室氣體,反而影響生態。加上膠袋再用(reused)的概念,於加國愈來愈成功,本地有50%的膠袋都被用作垃圾袋,未至於一次即棄。而且膠袋循環再造(recycled)除減少資源浪費之外,於過去數年膠袋再造業發展量以倍計,造就了北美逾億的經濟市場。」

有菌都要照用?

對於環保袋衛生成疑,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加拿大發言部長Josh Laughren回應,「就如有研究顯示辦公室內,電話筒及鍵盤都有相當的細菌滋生,你亦只能勤加清潔,不能捨棄不用。不少人將健身的衣物跟買菜的食物都放在同一環保袋中,這類做法最好不要了。」

問到使用不能生物分解的膠袋,是否對大自然反而更好?Josh即說,「大家想想,膠袋若不能分解而飄浮海洋中,小海龜誤以為水母吃進肚裏,對生態怎會好呢?」他重申環保目的是在鼓勵少用(reduce),繼而是再用(reuse),最後才是再造(recycle)。他認為即使統計數字指出,善用和再造膠袋在本地成功推行,這都不會是用膠袋的藉口。「其實循環再造的過程中,需要到時間和人力成本,這些都在耗用能源。因此像Loblaw收取5仙的膠袋費,或很多超市實行以按金形式外借環保器皿,減少或免除膠袋的必要方為上策。」

「環保袋」不環保

環保袋簡稱自環保購物袋,其「環保」意念在於可多次重複使用,比起即棄膠袋造成較少的浪費,並不等於環保袋本身對大自然百利而無一害。

從前的環保袋物料,多是牛仔布、麻布等,亦有用特製的紙製成。現時常見的環保袋,其看似帆布的不織布質料,實際都是由塑料製成。這種塑料為聚丙稀(PP),環保袋製造商都聲稱環保袋給丟棄後,送進焚化爐可無毒無臭。WWF指出,環保袋很多是可生物分解,但當中成分各異,可以是天然或人造纖維,有些更含有重金屬物質,丟棄後會流進土壤污染水質,絕不「環保」。因此WWF正鼓勵大家用天然物料而成的可分解環保袋(natural biodegradable bags),這才算是真正的「環保」。

另外,環保袋比起膠袋除了耐用外,另一大好處是容易着色和在上面設計圖案,近年成為了時尚潮流。最有名例子有07年由名設計師Anya Hindmarch出品的「I'm Not A Plastic Bag」環保袋,在香港等地掀起搶購潮,被炒賣至數千港元一個,台灣甚至發生人踩人意外,當時被評為失去了鼓勵環保的意義。

路識路路通:用環保袋=環保?!
http://www.wenweipo.com   [2007-11-30]
放大圖片

 

——膠袋問題系列之二(完結篇)

本報記者 陳倩筠

 本港每日棄置超過2,300萬個購物膠袋在堆填區。為了增加市民的環保意識,數年前已有「BYOB」即Bring Your Own Bag(自備購物袋)的口號,市民亦漸漸棄用膠袋改而使用環保購物袋。根據香港塑料袋業廠商會秘書處發言人指出,今年膠袋製造數量已比去年減少20%至30%,確實值得可喜可賀。但膠袋製造量減少的同時卻衍生另一環保危機,就是以環保掛帥的不織布袋數量增加,有環保團體指,不織布袋並非如市民眼中般環保。

可降解膠袋 以膠袋物料製造 加添加劑

 生產力促進局專門研究可降解膠袋的製造科技部首席顧問李國強早前解釋,可降解膠袋其實跟傳統膠袋一樣使用聚乙烯膠料製成,唯一分別是可分解的膠袋加入添加劑,令膠袋之間的分子(molecules)被分隔開,當接觸水份或氧氣時便可將分子分解,變成肉眼看不見的分子。不過若可降解膠袋被傳統膠袋阻隔,無法接觸水份或氧氣,便影響分解過程。然而環保署一直不拒絕零售界以可降解膠袋作為減輕堆填區壓力的方法。

需大量氧氣分解 不符堆填區環境

 此外,有環保團體指出,這些所謂可降解的膠袋所用的物料雖然可以生物分解,但卻需要大量氧氣才能夠完成分解過程,並不符合現時本港垃圾堆填區的實際環境。亦有環保團體指,這類膠袋需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全分解,亦需耗用原油製造,市民若誤會使用這種膠袋不會損害環境,可能會製造「美麗的誤會」了。

環保購物袋 有些由塑膠製成 較普通膠袋厚重

 至於環保購物袋當然是保護環境的最有效方法,由於環保購物袋意念受歡迎,近年不少商戶紛紛製作環保購物袋送贈給消費者,部分則加入著名設計師作為賣點,引發搶購潮。市民撫心自問家中有多少個環保袋,沒有10個都可能有8個吧,這些環保袋用之不盡棄之可惜,又不能如普通膠袋般用來裝載垃圾,儲起來是合符環保原則嗎?香港無紡布協會理事高志堅曾透露,現時每年至少有500萬個不織布袋流入市面,而且數量每年增長20%至30%,一年的生產量,已差不多可滿足全港的需求,達到一人一袋。

若遭棄置 分解時間萬年計    

 所謂的不織布袋其實並不環保,據了解,不織布袋由塑膠製成,較普通膠袋更厚更重身,因此所需要的塑膠料數量比膠袋還要多。有估計,同樣面積的不織布袋所需原料是膠袋的10倍,他日一旦遭受棄置,分解所需時間相信要以萬年計,因此就用料而言,不織布袋絕對算不上環保。另外,有塑膠袋業者認為,不織布袋較膠袋厚和密度更高,增加循環再造的難度,由於它不能直接熱熔,必須打碎才可以放入熱熔機處理,耗電量極大,對環境一樣造成破壞。

市民不重複使用 失環保意義

 嚴格而言,不織布袋亦算不上是環保之物,其環保之處在於它可以一用再用,用上一千次,就可產生「一袋頂一千袋」的環保效益,若市民天天帶著同一個環保購物袋作為載貨之用,確能夠起到這預期的作用,不過若市民不重複使用環保袋,每次購物即買一個,便令環保袋意義盡失。

真正環保 愛護大自然 停止浪費

 因此有學者認為,要真正落實環保,需要建立市民愛護大自然、減少消耗物料的觀念,改變隨手可得、隨手可棄的習慣,停止浪費相信才是「治本」之道。

超市措施 不主動派袋助環保

 至於某大型連鎖超級市場早前主動提出新環保措施的,包括不主動向顧客派發膠袋、若顧客需要膠袋則會派發可降解的膠袋,並呼籲市民捐款作為日後推行環保運動之用。超市的做法的確是減少膠袋使用量的其中一個方法,因為市民耗用膠袋的數量的確令人側目,曾多次看到消費者於超市買了數件貨品,原本一個膠袋可以盛載,但卻要求多職員多給一、兩個膠袋,背後的原因無人知悉,可能是擔心一個袋子不穩當會穿破,亦可能是因為貪小便宜的心態,須知道一般膠袋在大自然下難以分解,焚化亦會帶來空氣污染的問題,故少派膠袋無疑是博得掌聲之舉。

派「可分解膠袋」 削弱減用動力     

 不過對於超市會向索取膠袋的市民派發「可分解膠袋」卻值得商榷,其中一個原因是職員只會透過勸籲的形式,呼籲索取膠袋的市民捐出2角作為日後推廣環保用途,區區2角對市民來說可能是「跌了也不要緊」,根本不會在意。此外,市民亦可能會覺得既然這些膠袋可以分解,捐錢已是為環保作出貢獻,這樣的心態大大削弱市民減用膠袋的動力,更何況金錢如何能抵銷市民對環境做成的破壞呢。

2009/07/02 11:52:14 回覆

禪一,

"又有綠色環保x組織指環保袋更不環保",這句話可信嗎 ?

有什麽憑據 ?

謝謝.

彬.迷你倉

user

最新回應

2018/12/05

酒足飯飽
來杯青茶ㄅ
飽暖思XXOO
一夜激情 老司機開夜班車 坐穩了 送你去→ 愛灣茶論壇cat020201.com

2017/01/24

有意思!

mattock
mattock 2013/05/13

禪一大師晚安,堅決支持您!

拉布最成功,還是剪除"五屍實死局"的“叠床架屋”。

每年為納稅人節省數千萬的開支。

狼鷹上任數月,樓價勁升,最成功還是能夠在地產最高潮,脫手"短樁樓"。

"置安心"的樓價,名符七折,其實比貪曾時代更好價。

彭彭
彭彭 2013/02/15

做兄弟沒法啦,兩脇插刀的責任是逃不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