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eman 皈依源頭
Coleman 皈依源頭
Coleman 皈依源頭

揭開史前文明的面紗(2)

2010/04/27 05:27:58 網誌分類: 文化
27 Apr

 

四,古人的空中活動

歷史告訴我們,300多年前的意大利人伽利略發明了望遠鏡,開啟了人類對於天體觀測最基礎的一步。然而,一顆收藏於秘魯 ICA的博物館的石頭上面刻畫的人像,據估計起碼生活在距今500年以前,他的手卻拿著望遠鏡在觀察天空,同時有顆帶尾巴的流星圖案正要越過他的頭頂。是什麼年代,什麼樣的人也同樣發明瞭望遠鏡呢?

{#2_211931_1.jpg}
石頭中的人像拿著望遠鏡觀察天空

有關這顆石頭的創作年代說法不一。秘魯的Dr.JavierCabrera收藏了許多這類的石頭,上面所描繪的主題除了天文觀測外,還包括器官移植,輸血,與追逐恐龍的人等等。西班牙的編年史中曾記載在印加古墓中發現了這類石頭,因此科學家推算它們起碼有500年以上的歷史。然而從石頭中描述了人與恐龍一同生活的情景來看,也許它們來自於更久遠的時期。

看了ICA的博物館收藏的這塊石頭,我們或許就不難理解非洲的多岡部落怎麼能擁有如此發達的天文知識了。

多岡人(多貢人)生活在西非馬里南部的尼格爾河大拐彎處,以耕種和游牧為生,他們沒有文字,只憑口授來傳遞知識。在這個部落口傳四百多年的宗教教義裡,對天文學家稱作天狼星乙(天狼星的伴星)的星體有十分正確的描述,這個發現讓科學家們吃驚不已。

因為這顆星體非常暗淡,是無法以肉眼觀察到的。天文學家利用高科技的天文觀測儀器作大量觀察後,一直到十九世紀才首次看到它。沒有天文儀器,但歷代的傳說告訴了多岡人,天狼星由一顆大星和小星組成,小星的體積小而重量很重,在橢圓軌道上繞著大星運動。而且多岡的老人用手杖在地面上畫出兩顆星的運行路線,與現代天文學家所繪的運行路線圖非常地相似。多岡人的例子說明了他們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相當程度的天文知識。

秘魯的人像與多岡人的天文知識透露了古人關於探索天空的知識與技術,比起我們來很可能是毫不遜色的。讓我們繼續往下看─有關古人對於飛行技術的掌握。

飛行

中國古書上曾記載古人造出飛行工具,這個人就是被後人尊為工匠始祖,春秋戰國時代的魯班。“墨子。魯問”中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三日不下。“意即這只像鵲的飛機能使他在空中持續地飛行三天。而為了在戰爭中擔任偵查的任務,魯班也曾造了個大木鳶,如”鴻書“中記載:”公輸般為木鳶,以窺宋城。“除了偵查機,魯班還造了個客機。唐朝”酉陽雜俎“記載魯班遠離家鄉做活,因為念妻心切,於是做了一隻木鳶,只要騎上去敲幾下,木鳶就會飛上天,他就搭乘著木鳶飛回家會妻子,隔日再回去工作。

關於木鳥的記載,在西方也有一個有趣的例子。1898年,在薩卡拉(薩卡拉)的古埃及陵墓內,法國考古學家勞雷特發現了一個木鳥工藝品,測定製造的時間約公元前200年。由於人類在1898年還不知道搭乘飛機在天上飛的滋味是什麼,於是它被標上木鳥一詞後,靜靜地躺在開羅(開羅)的博物館裡長達 70餘年,乏人問津。一直到1969年,熱衷於製造模型的埃及醫生 KhalilMessiha發現了它,這只木鳥讓他想起製造模型飛機的經驗。他想:這不單純是一隻鳥。它和一般鳥不同,沒有腳,也沒有羽毛,而且沒有水平的尾羽。反而它的尾端卻是直立的,並且有翼面的橫切面(airfoilcross節),均符合了飛機的製造條件。後來他依照相同尺寸去複製一隻一樣的鳥,雖然不知古埃及人怎麼施力讓它飛的,但醫生用手射出後,發現確實能飛行。

{#2_212237_1.jpg}
古埃及陵墓內發現的木鳥

後來的科學家發現這個模型與現今一種推進式滑翔機有相同的比例。這類滑翔機幾乎靠著自身就能保持空中飛行,甚至加個小引擎即能使它保持每小時 45到65英哩(72到105公里)的速度,並能負載很大重量的物品。依古埃及工匠們在建造東西前先做模型的習慣來看,這只木鳥極有可能像是魯班的木鳶一樣,作為古埃及人的代步工具了。

現代人類對於飛行的發展研究大約有200年的時間,在1903年由萊特兄弟完成人類的第一次自由飛行後,才真正確立了飛行理論的基礎。而魯班,古埃及人似乎早在這之前就已經掌握類似的理論了,這些發現提醒我們有必要重新思考人類文明發展的推論,古人知識的發達或許超出我們所知道的程度。接下來的一個發現讓人更為吃驚,它透露出古人的活動範圍可能超過了天空,甚至遠到大氣層外的太空。

空照地圖

公元1959年,美國成功地從人造衛星接收到第一張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雖然這張照片的效果不盡理想,卻是人類第一次以科學的方法從 17000英里的上空觀察我們居住的地球。之後,許許多多的科學研究也開始大量的使用衛星照相技術,在其中的一次地理觀測中,有了相當驚人的發現。

科學家們將照相機裝在開羅上空飛行的太空船,從上而下俯攝。當照片沖洗出來,就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由於照相機的鏡頭正對著這一區域,因此以開羅為中心,方圓 5000裡半徑內,一切事物都維妙維肖地複製在上面。但是,自中心點遊目四顧,陸地和平原的景象,就逐漸變得模糊彎曲起來。這是因為地球是球形的,距離中心點越遠,這些景象就越向下傾斜。拿南美來說,地形就變得非常古怪狹長。相同的景象也發生在太空人從月球上所拍攝的照片。可是當科學家們把這些衛星照片拿來與一張土耳其的古代地圖做比較時,卻發現地圖中繪製的內容與衛星照片所呈現的幾乎相同。南極的山脈數百年來是被冰雪封閉著的,而現代科學家在1952年靠迴聲儀的幫助才發現它完整的地理位置,而在這張古地圖上,卻已經清清楚楚地描繪出來。另外,美洲與非洲大陸的輪廓和經緯度也相當地精準。然而,這張古地圖卻是由一位土耳其海軍司令雷斯,在十六世紀初拼湊多張遠古地圖後繪製成的。

{#2_212414_1.jpg}
空照地圖

這項驚人的發現引起了科學家們相當大的興趣,經過進一步研究後得到的結論如下:1。這張地圖是由六張遠古流傳下來的原始地圖所拼湊而成的。2。這些原始地圖的繪製技術應該與我們現今所認識的平面幾何技術相同,至少是具有相同能力的技術。3。地圖的繪製應該是以埃及開羅為中心發展而成的。從這些發現我們不難看出雷斯所握有的原始地圖,是需要具備和我們今天一樣進步的技術才有可能繪製的。而十六世紀之前的人類擁有的只不過是航海技術,對於空照技術是根本無法想像的。到底我們的祖先使用了何種技術完成了這麼精確的地圖呢?或許他們曾經在太空中活動過?


五,由二十億年前的核子反應堆想到的

法國有一家工廠於 1972年時從非洲加蓬共和國一個叫奧克洛的地方進口鈾礦石來使用,他們驚訝地發現,這批進口鈾礦石已被人利用過了。因為這批鈾礦石的一般含鈾量相當低,和我們現有的核反應堆的廢料幾乎相同。這個發現,震驚了全世界,並吸引了世界上各國的科學家們來到奧克洛進行研究。

研究的結果表示這是一個古老的核反應堆,由六個區域約 500噸鈾礦石構成,輸出功率估計為 100千瓦。這個反應堆保存完整,結構合理,運轉時間長達 50萬年之久。更令人訝異的是核反應所產生的廢物,並沒有擴散,而且局限在礦區周圍。如果按現有的核子反應技術來看,這個反應堆的佈局要比現在高明許多。

經地質考證,奧克洛鈾礦成礦年代大約在20億年之前,成礦後不久就有了這一個核反應堆。這樣的研究結果使得科學家不得不認真思考史前文明的存在是可能的,也就是說這樣一個精密的核反應堆是屬於前幾次人類時期的文明產物。

我們知道在現階段人類對於原子技術的掌握也不過是這幾十年的時間,這樣的一個發現說明了在20億年前很可能已存在著一個具有超越現代科技的文明,並且利用核反應的技術非常進步。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如果這個假設成立,一個具有先進科技的人類文明為什麼無法將這些科技留下來,反而是無端的消失,只留下一堆廢墟?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這一個發現呢?20億年前到我們本次人類文明的開端──石器時代,這之間的空白時期又發生了什麼?

如果我們忽略了這些史前文明的遺跡,我們自然不會去深入研究,就無從得知這些文明為何無法延續下來,更不會知道她們滅亡的原因。還有,我們現在科學發展的路線是否正在重複著上一個文明時期的路線呢?這條路線是否正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六,考古與神話

還記得上帝造人,女媧造人,盤古開天或是諾亞方舟的神話故事嗎?當“人是從猿進化而來”的說法取代神造人的說法後,這些故事逐漸地被我們淡忘了,或是被當成古人由於對大自然現象缺乏科學的理解所產生的奇想。但是神話的本質是什麼呢?從許多古代出土文物和典籍顯示,不論東方或西方,古人是相信,崇敬神的,遵守著神所教導的道理(神話)做人處事,薪火相傳。然而到了後來,神話的內涵不被後人理解了,人們就漸漸地認為神話僅僅是一種飄渺的想像罷了。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走入古老的神話研究,獲得了別於以往的理性研究成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山海經”

在中國,有一本非常古老的書叫“山海經”,作者與年代已不可考,一般認為是堯舜時代的大禹,伯益所作。書中記載的遠古時代的訊息非常豐富,包括山名五百五十座,水流三百條,神靈四百五十個,歷史人物一百多個,邦國一百多個,動植物一百八十多種 ... ...。全書分成山經部分的“五藏山經“與海經部分的”海外四經“,”海內四經“,”大荒四經“與附錄海內經短篇。

當現代人提到“山海經”時,都會將它歸類到無法理解的神話範疇裡。但是從歷史上來看,古人的想法和我們非常不同,對它有很高的評價。例如“漢書。藝文志“認為它是一本地理博物之作。在東漢王景治水時,漢明帝還賜他”山海經“,顯示它具有相當的實用價值。”隋書經籍志“則列在史部地理類。

看來“山海經”很可能不是古人奇發異想的創作,反倒蘊藏了許許多多的智慧,只是在我們越來越難理解它的意涵時,才將它當成是古人的想像了。如果能夠解讀它,或許就會像當代學者王紅旗與孫曉琴在他們合作繪出的畫(高5.4米,寬 7.8米的“帝禹山河圖”)中看到的是一片非常廣闊的景象。

學原子物理的王紅旗在70年代中期偶然看到“山海經”,就被深深的迷住,但同時也對裡邊的內容有著許多疑問。經過 20年的潛心研究,他逐漸地理出頭緒,特別是“五藏山經”這部份。他認為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時代,曾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地理考察測繪工程,不但繪出地圖,並撰寫了地理考察報告。“五藏山經“就是那次的考察報告,然而地圖已經失傳。

從“五藏山經”所描述的東或西多少裡,其陽有什麼,其陰有什麼,什麼水要流注到哪裡,以及標明的實測裡數,王紅旗說書中文字的本身就透露出地理考察報告的性質。於是,當王紅旗有天突然領悟到寫經人的位置很可能在今天的華山──潼關一帶時,他便能逐步地推測出二十六條山脈從內向外,由近而遠的排列原則。據此,他與夫人孫曉琴一點一滴地完成了山海經的山脈復原圖。在復原圖中,我們看到山東半島被海水切割,華北平原部份淹沒在海水裡,洞庭湖則是一片大得多的水域沼澤,這些都反應了冰河期給地球帶來的影響。配合自然科學的研究,他還指出約 7000年前左右,因全球氣溫上升帶來的冰河融化加速,使得海水推進到今日京廣線一帶的太行山腳下,“五藏山經”反應的正是海浸後期的情況。

這個故事提醒了我們如果改變一下固有的觀念,重新思考古人留下的遺產,我們將會有一個思考上的飛躍。就像王紅旗夫婦所作的努力一樣,不但使我們認識古時候的中國地理分佈,甚至結合科學發現後,還能做更多的研究。

諾亞方舟

“聖經”說:“當諾亞 600歲,2月17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正當那日,諾亞和他三個兒子閃,含,雅弗,並諾亞的妻子和三個兒媳,都進入方舟。... ...

洪水氾濫在地上40天,水往上漲,把方舟從地上漂起。水勢浩大,在地上大大的往上漲,方舟在水面上漂來漂去。... ...水勢浩大,在地上共150天... ... 7月17日,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

水又漸消,到十月初一日,山頂都現出來了。... ...。他又等了7天,再把鴿子從方舟放出去。到了晚上,鴿子回到他那裡,嘴裡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 ... ...到諾亞 601歲,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乾了。諾亞撤去方舟的蓋觀看,便見地面上乾了。到了2月17日,地就都乾了 ... ...於是諾亞和他的妻子,兒子,兒媳,都出來了。一切走獸,昆蟲,飛鳥,和地上所有的動物,各從其類,也都出了方舟。“

這段聖經上的記載說明,上帝為重新改造世界,下令信徒諾亞製造一艘龐大木舟,在洪水到來前將地面上所有動植物,按類別,雌雄一對全部接運舟內避難。隨後,洪水淹沒了地面一切,只有方舟漂浮在水面。最後方舟停泊在一處唯一露出水面的陸地。

諾亞方舟的故事,在現代除了有宗教信仰的人還相信它的真實性以外,一般人並不將它當作發生過的歷史事件。然而1960年9月份的“生活”雜誌,刊登了一張由土耳其的偵查機於一萬尺高空所拍攝到的衛星照片,圖中明顯的可以看到在土耳其阿拉特山附近確實有一個船形遺跡,發表後吸引了許多科學家前往探索。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知道照片上的遺跡是否真是諾亞方舟,不過這項科學發現倒提供了我們一條線索去思考這段神話的真實性,想一想這場大洪水發生的原因,還有上帝為什麼選中諾亞,使他倖免於此難吧!

 

http://www.51tanmi.com/html/yiji/78_3.html

http://www.51tanmi.com/html/yiji/78_4.html

http://www.51tanmi.com/html/yiji/78_5.html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

最新回應

萬大有商量
萬大有商量 2021/03/13

很不同的見解 {#icono0_3},不過我覺得冠狀病毒厲害過吸血殭屍.

吸血殭屍咬頸後才傳染一人,冠狀病毒可以一次過傳染幾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