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懷琳
歐懷琳
歐懷琳

倒霉父子兵

2010/05/25 01:12:36 網誌分類: 經人讀金
25 May

說起倒霉父子兵,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慕容父子,不過他們也不算太倒霉,畢竟還是輝煌過一陣的。其實最倒霉的應該是張信父子。張信,大家對他可能真的沒有印象了,還好他有個叫張朝唐的倒霉兒子,對,就是碧血劍裡那個倒霉蛋。張朝唐確實是一個比較悲哀的人。值得悲哀的還不是他兩次回中原兩次遇險,而是他兩次回中原的原因和方法。關於張朝唐的描述,我們只知其父是張信,而且是浡泥國——也就是現在汶萊的那督,那個時節的那督不像現在只是個虛名,並無什麼實權,屬於有錢有權的,而且是能夠調動軍隊的,不然如何造反?

詩曰:

浡泥世代為尊官,乃祖教兒甚一般。

中土烽煙聞異域,士人不淑遇危難。

全憑海客傳資信,竟靠殘兵做保安。

十載讀書無用處,重來依舊膽心寒。

話說張朝唐十二歲那一年福建有一名士人成了他的老師,十年後,也就是張朝唐二十二歲時,那老師力勸張信遣子回中土開拓海外市場,嗯應試,而張信也答應了,給了是張朝唐一筆啟動資金,再派個小娃子書僮,和老師投奔中土而來,結果死了個老師,若干年後,又把兒子往火山上推,差點又送了小命。張信只有張朝唐一子,就這麼說回國就回國,我總感覺有點奇怪。

張信這個人雖然身為那督,手握實權,但是我們知道他其實也不是憑藉自己的努力當的那督,書中一句累世受封那督,頗有權勢,明顯的告訴我們,他和沐小公爺一樣身居高位都是因為生得好,本身能力就不見得高明了。其先祖本就不見得高明,教下的子孫就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不高明的人身居高位就會想著弄點事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恰好,他有個寶貝兒子,還讀了十年的書,老師還對他讚不絕口,派他到中土應試,弄個功名回去,也是見值得誇耀的事。就算沒弄到功名,畢竟也是出過洋見識過,回去大可說是留過「克萊登大學」的學生,也是有助穩固自己地位的。

想是這樣想的,可是做出來就全走樣了,沒辦法,處廟堂之高,不知江湖之險,像張信這種五穀不分的富N代實在沒有太認真的考慮過如何派兒子回中土的問題。讓小張去應考,總要小張的水平過得去才行,那時是沒有給僑生加分這回事的,單憑老師幾句話的鼓動就把兒子送回中土了,書上講明張朝唐讀書有限的,實在是不好理解為什麼這樣的情形下還派他回中土。同時派兒子打市場嘛,總得瞭解下市場環境吧?那時是崇禎六年,明之流寇起於崇禎二年,而費信《星槎勝覽》詩中有「取信通商舶」之句,證明浡泥國和中土有商業往來,商人往還所在有多,這中土鬧流寇的消息應該很早的就傳到浡泥國中,也傳到身為政府高官的張信的耳中。作為一個愛惜自己兒子的父親,在這種情形下把自己的兒子派出去磨練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理解的是連隨員也不給他配多幾個,就這麼讓他們一老二少涉險而去,多少是講不通的。追究原因還是張信這個人的問題,每日裡抱著「中華是文物禮義之邦,王道教化,路不抬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仁義和愛。」的想法,即使聽到流寇的事,也是充耳不聞,這個可以說是一種不對稱信息吧。

非對稱資訊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買賣主體不可能完全佔有對方的資訊,這種資訊不對稱必定導致資訊擁有方為謀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損害。小張遇險這個故事裡搶劫的盜賊沒佔張信的便宜,中土有暴亂的情形兩方面都知道的。說消息阻隔也是不通的後來張朝唐再歸說一個多月前,聽得海客說起,闖王李自成義軍聲勢大振,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指日攻克北京,中華從此太平。可見信息傳播的遲滯最多就一個月,曼谷示威各國政府都要發旅遊警告,身為尊官,張信反而把兒子送入險地!除了客商的話,張信也可以從來自中土的客商減少乃至不來推斷出暴亂的情況其實越來越嚴重。所以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信息也。」面對這個重要的信息,張信採取一種視而不見的鴕鳥政策,究其原因,可能是要他相信這一事實會令他對中華是文物禮義之邦的想法造成不能承受的重的衝擊吧?同時他又以浡泥國以前發生叛亂的情況作為參考來推斷萬里之外發生的事情。這也是一個錯誤,這個就類似現實主義者指責自由主義者犯的錯誤把決定建基在應該是(what it should be),而不是實情是(what it is)上。總之張信用主觀願望,代替客觀事實作出行動決策是個無法否定的事實,對家事如此,對國事就更不用說了。

最大的非對稱資訊是對小張學力的判斷上,這個事件上,福建士人就大佔張信的便宜了。福建士人在這件事上具有話語權,於是理由自己的話語權鼓動張信讓兒子回鄉。福建士人先經商,後教書,多少和中土的客商有點聯繫,後來的楊鵬舉每日當差一兩個時辰,餘下來便是喝酒賭錢,甚是逍遙快樂,福建士人工作量也不大,自然有很多時間和中土來人閒聊吹水,中土的不太平應該也早有耳聞,福建士人居然還慫恿張信讓兒子回中土應考,那應該有什麼私人理由了。關於福建士人的年齡書上沒詳細說,只說他屢試不第,棄儒經商。所謂不第者那是考不中秀才以上,明清之際三年秀才一考,屢試不第,那起碼是要考他十次八次的,然後才會心灰意冷的棄儒經商。如果考他八次就是二十四年了,算他十歲上考起,棄儒經商也是三十歲上的事,經商幾年把資本敗光,而後再教他十年書,那也就接近五十歲了,人口學家推算,中國古代人口的平均壽命可達五十七歲。福建士人這個時候可以算垂垂老矣,再不落葉歸根恐怕要客死異鄉了,所以福建士人慫恿張信的目的很明顯,那是刮一筆,然後衣錦還鄉。不曾想,張信這個羊牯就信了,唉,倒霉的傢伙。

就這樣我們同樣倒霉的張朝唐就會到中土歷了次險,還好那個不顧專業操守的士人也在路上受了報應。不過這一次對張朝唐來說只能算是遇人不淑,而十多年後張朝唐重臨中土,那就是咎由自取了。話說張朝唐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應該知道做市場必須對市場資訊有充分的瞭解。一個多月前聽說闖王李自指日可以攻克北京就趕來了,難道張信這當官的不知道由亂而治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嗎?即使是一個多月前就攻克北京,天下也不見得就太平了,總要的秩序恢復,聽到開科取士了再來。市場資訊的來源眾多,那時沒有報紙,沒有互聯網,可是除了海客,總還可以先派個人回來探聽下的吧?居然什麼準備功夫也沒做就又把兒子送回中土了。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順軍與吳三桂戰於一片石,張朝唐遇上袁承志那是之後的事了,然後才是李巖的死亡。張朝唐考的是秀才,那是鐵定要在春天考的,早就過了考期,怎麼就這麼罔顧權威部門的資訊披露,又跑來充這個大頭鬼呢?即使是充冤大頭也應該吸取教訓吧?這次回來居然又是三人行,其中還要有個斷了三指的殘疾人士,而這個殘疾人竟然是他們的主力,哦,我的天!!經一事不能長一智,這是張家父子的問題了。十年呢,張朝唐已經由青年成為中年,而做事依然如此幼稚,或許他是把年紀活到狗身上了。即使他飽受溺愛,未經世事,可他的父親張信呢?難道他也把年紀活到狗身上了?看來這張家父子和丘處機倒是二文一武,一前二後交相輝映了。還好張信這官不算太大,只是有點權勢,否則我真的要替浡泥國的人民擔憂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

最新回應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1/02/10

新年好,估计大侠也是要过年的。

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2011/02/01

{#1004880687oc3.gif}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0/12/25

圣诞快乐!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0/09/22

也祝各位老少爷们过上一个快乐的中秋节!虽然下雨,但----

明月时刻在心头,便可愉悦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