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懷琳
歐懷琳
歐懷琳

找不著北陳近南

2010/06/04 06:54:17 網誌分類: 經人讀金
04 Jun

作為最大的反政府團體的首領,陳近南可以說是很成功的魅力型領袖,親和力十足,連歸家夫婦那麼傲慢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不過若是論他當朱明小朝廷的高管,那就是極其失敗的了。朱三太子本來應該算是朱明小朝廷的董事長的,隆武天子殉國後竟然沒有登位當皇帝,那是很有意思的事。說有意思是鄭成功這個國姓是隆武天子封的,江湖上,包括沐王府也是承認的,可是承認鄭成功這個國姓偏不承認賜姓給他的人,這個當然是為了爭當擁立者的緣故。延平郡王的不推立朱三太子當皇帝,那就是為了沒有這個皇帝,延平郡王就是老子天下第一,沒人可以節制了。作為一心復明的陳近南見識不差,居然也沒看出問題來,那就有點不對頭了,所以我們又見到陰謀的存在。

詩曰:

會創天地一奇男,再見成功應愧慚。

文治武功同一絕,家臣親戚兩不堪。

枉稱諸葛何尋北,竟負大名陳近南。

未解身份心鬱結,雄兵空握陷泥潭。

是的陰謀是可定有的,只是金大俠沒詳細寫出來而已。我們知道陳近南的功業在平臺之後的南屯田辦學、興利除弊,百姓尊之為「臺灣諸葛亮」。像這麼一個「諸葛亮」職位上應該是丞相級別的了,按照正常情況那是二人(延平郡王和朱三太子)之下,萬人之上的排名第三,實力第二的人物,可是這個必然的情形在書裡發生了變化。諸葛丞相事必親躬,然而除了大戰基本沒有離開過蜀國,而陳丞相居然還有個天地會總舵主的兼職,最後兼職還發展成正職,陳近南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天地會上,離開臺灣這個根本重地在江湖上闖出「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的名堂。這事有什麼問題?實力第二的人物不在根本重地輔助延平郡王而在江湖上飄蕩,成了江湖中有名的人物,這裡面的東西就是我們所說的陰謀所在。

延平郡王說穿了不過是一個小型的家族企業(相比其對手的清朝,和三番),Philip Clarke說:「就小家族企業所有特徵來看,最為突出的就是它獨特的企業形式:「親友介入」。正因為這種關係,使得經營決策與目標不可避免的複雜起來。」 「親友介入」這一點在施琅事件前就明確的存在了,這一傳統一直延續下來,鄭成功死後,鄭經這個繼任人被王太妃鉗制得死死的。究其原因那是沒有把朱三太子推上皇帝的寶座,在沒有更高一級領導的情況下,占股最多的鄭控制了臺灣,成了名副其實的家族企業,家族企業的決策是家族中輩份最高的說了算,鄭經雖然是總經理也得聽王太妃這個董事長的。本來陳近南在臺灣的地位是不會受到挑戰的,可惜他的女兒嫁給了鄭經的兒子鄭克臧,於是他也被動或主動的成了家族成員。陳近南做事比較講原則,又是先王重臣,又和鄭經是親家,恐怕是免不了有倚老賣老的事情發生,這一來無論是王太妃這個董事長還是鄭經這個總經理都不希望有陳近南這麼個強勢親戚在身邊有干預他們的行動,使他們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偏偏這傢伙還天天喊什麼反清復明,復明就要把朱三太子立為皇帝。一不小心朱三太子當上皇帝,封賞擁立者,就這麼把陳近南這個狂熱的復明主義者封個比延平郡王高的官,那麼陳就將是臺灣的主宰,畢竟陳手頭有人,而且還會打仗,比太子這個未來的皇帝難對付多了。所以無可避免的陳近南這個實力派必須離開臺灣。

一家家族企業的成功那是靠家族成員同心協力,偏偏鄭經和王太妃已經失和,雖然沒有明爭,其間頗多暗鬥,而不識時務卻又夠「聰明」的陳近南竟然三天兩頭的找他們談心,大唱精誠合作,母慈子孝,共建和諧社會的高調。在王太妃則以為陳近南是鄭經派來麻痺自己的,這傢伙能力不錯,又有民望,留在身邊幫著鄭經整自己始終不是個辦法,最好還是卡嚓之;在鄭經則身為親家的陳近南竟然不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老說王太妃的好話,明顯的腳踏兩條船,同時鄭經作為新領導人,當然希望啟用自己夾袋中的人物,陳近南既然不支持自己雖然是親家那也是必須除去的。所以兩大勢力都不喜歡陳近南,可是陳近南畢竟是親戚,和施琅不同,殺之令天下寒心。一般的家族企業對這樣的有能力而威脅到公司治理的人是把這個親屬「流放」到分公司去,或為這個親屬在別的公司找工作。於是我們看到陳近南在天地會的兼職成了正職,也經常聽到陳近南說:「當年國姓爺以國土待我」的話,這話一番方面固然是為了在江湖上自抬身價,另一方面是在說鄭經對他就不及乃父多了,這是心懷怨望。固然陳近南也說過「王爺對我一向禮敬有加,十分倚重。」的話,但是同時他又說:「眼前王爺身邊,人材日漸凋落。」而後來蘇岡說:「陳總舵主忠勇俠義,人人欽服。可是鄭王爺身邊,奸詐卑鄙的小人可也著實不少。」 陳近南竟然也就默認了,近朱者赤,既然親近的多是奸詐卑鄙的小人,忠勇俠義的陳近南有多受倚重就可想而知了。當然這個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派鄭克塽前赴中原公幹,明知那是自己親家的地盤,怎麼也要讓他聽陳近南的號令的,居然弄了個一切便宜行事的紅頭文件來壓陳近南,則鄭經對陳近南有多信任那是可想而知的了。

導致陳近南的不受重用,問題不在鄭經而在陳近南!作為當時最大的家族公司的家族成員,陳近南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份的尷尬。在和鄭經結親之前,他是從家族外部招聘的管理人才,而結親之後他已經成為家族成員,但是陳近南並沒有認識到自己身份的轉變,依然用第三者的態度來處理家族糾紛,這一來就把所有家族成員都得罪遍了,宜乎其被發配到天地會這個分公司但個處處受制的領導。

家族企業在所有企業組織形態中,有其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在於家族企業的所有權掌握在以血緣、親緣為紐帶的家族成員手中,既然陳近南你不把自己當家族成員,那麼人家有憑什麼把核心權力交到你手上呢?同時你陳近南不是臺灣諸葛亮嗎?既然超然物外,那你應該能夠看出家族式管理的種種弊病,即使不能全看出來,你也可以感覺出幾點。而事實上陳近南還真知道幾點。家族企業到創辦人的第三代、四代接班之後,不斷擴充的家族成員與分支,幾乎注定要紛擾不休。他們不以公司的利益為己任,反而為了各種私人而爭論不休。這種利益分配不均會帶來的結果是要麼公司做不大,要麼慢慢地走向滅亡。王太妃和鄭經就世子的廢立問題鬧矛盾,鄭克塽和哥哥鬧矛盾,那都是利益分配不均不均的結果!如果陳近南能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家族成員的身份就不會消極對待,說出什麼大業艱難,也不過做到如何便如何罷了的話,擺出一副不偏不倚的態度,而是急謀對策保住自己女婿鄭克臧的位置,為女婿將來權力穩固,利用機會把威脅女婿的鄭克塽除掉了。按家族成員的輩份算,除掉鄭克塽在他不是什麼弒主,而是長輩教訓小輩,大義滅親而已。他看不到這點最後死在鄭克塽手上那也是活該了。

當然陳近南也可以不必去對付鄭克塽,只要他能夠提高女婿的實力,這樣一來,王太妃想廢掉他也沒有這個能力,如何提高女婿的實力?答曰:「天地會」。鄭經把他派到中原管理天地會,其原意未始不是沒有想要他發展天地會實力給女婿作為外援的意思在內。可惜陳近南並未體會到這點,反而以為自己被疏遠,離開了權力中心而自暴自棄。要知道天地會創立於明永曆13年(公元1659年),成員主要來自鄭成功北伐失敗後的殘兵敗將,大軍從臺灣出發,一共是一十七萬人馬,再怎麼死光死絕總應該剩下一兩萬人,十年下來,在陳近南的領導下才發展到4萬人,其增長速度不可謂不慢了,除了怕被清廷發覺,收人小心翼翼,我總認為這和陳近南的消極怠工也是分不開的。好像矛十八,江湖上頂多是二流高手,可是抗清意志堅定,這樣的人一抓一大把,偏偏到死也進不了天地會的大門,那麼其他的三流、四流高手就不用說了。算他原始人馬一萬人,再怎麼小心,每年一人發展一個會員,十年下來也就該有幾百萬人馬了,然而事實上當時天地會人數只有數萬人,這種收人的成績如果不是消極怠工,我還真早不到更好的形容詞了。陳近南一消極怠工,女婿鄭克臧的實力得不到增長,王太妃想廢掉鄭克臧的壓力就全壓在了鄭經的頭上,沒人給他分擔這個壓力,難怪鄭經也死的早。

可惜的是陳近南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一頭霧水的他找不著北的陳近南在被投閒棄置的哀嘆聲中虛渡光陰,每日裡向人宣揚國姓爺以國土待我,國姓爺是英雄,我也是英雄,日子有功,江湖上終於傳出「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口號,而女婿鄭克臧則在王太妃和鄭克塽的圍攻下地位岌岌可危,想想,鄭克塽和馮錫范一旦殺了陳近南他們取鄭克臧而代之的圖謀也就曝光了,如果他們不是有把握在除掉陳近南這顆攔路石後能取代鄭克臧,他們是不會去殺陳近南的,而到這時候陳近南竟然還沒能認清自己和鄭克臧的危機,還想去找鄭經辯白,真是執迷不悟,宜乎最後死在鄭克塽的手中。

 

 

回應 (2)
我要發表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0/07/13 15:33:19 回覆

有道理有道理。

FR 芷
FR 芷 2010/06/20 02:42:28 回覆

{#201006200135435359.gif}

user

已關注

最新回應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1/02/10

新年好,估计大侠也是要过年的。

巧茹與小泡泡
巧茹與小泡泡 2011/02/01

{#1004880687oc3.gif}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0/12/25

圣诞快乐!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10/09/22

也祝各位老少爷们过上一个快乐的中秋节!虽然下雨,但----

明月时刻在心头,便可愉悦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