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
平凡人
平凡人

这个问题我已经讲了3年,只是,今天终于爆发了。

2010/06/12 11:01:47 網誌分類: 經濟
12 Jun

这个问题我已经讲了3年,只是,今天终于爆发了。

平凡人

 

2010年6月12日

社評

 

勞工密集以外的生產模式

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曝光,輿論焦點都放在勞工待遇和管理問題上,其後富士康大幅增加工資,才令事件稍為平息。但內地隨即紛紛出現罷工潮,要求改善工人待遇,工廠又鬧勞工荒,進一步增加勞動成本上漲的壓力,令不少企業、尤其是在內地設廠的港商關注工資會否持續上升,影響經營成本,會否削弱本身的競爭力。已有港商指在全球化經濟下,企業面對不同市場競爭,難以將經營成本上升轉嫁至買家或消費者身上,最後只有降低利潤甚至關門結業。如果情況沒有改善,港商也許會撤離珠三角地區,遷移到更偏遠區域生產,如此趨勢,難保不會出現一場企業倒閉潮。

內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已有像「聯想集團」般可以走向國際的內地企業,藉市場併購和開拓新技術,發展國際品牌。但不少在內地港商至今仍依賴低廉勞動力,生產低增值的貨品。直到富士康事件後,才令人醒覺這種生產模式已步入黃昏;港商多年來是否錯失了技術升級、業務轉型的良機?

港商生產的貨品,以輸出歐美市場為主。過去二、三十年,雖然經歷多次經濟周期,但整體仍有穩定增長。自八十年代香港工業逐漸北移,尋找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生產廉價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或從事代工生產,從中獲利不少,但很少願意在技術研發上投資,以提升產品質素和水平。多年來,能在國際市場上佔一席位的香港品牌寥寥無幾,而在穩定訂單和龐大低廉勞動力供應下,中小企更沒有動力尋求突破,誤了三十年黃金歲月。

二○○八年金融海嘯,轉瞬間主要市場需求萎縮,不少中小企訂單銳減,導致嚴重資金周轉困難,當時的情況已暴露了出口導向的缺陷。當局的對策只是採取緩兵之計:「撐企業、保就業」,對中小企提供達一百億元的信貸保證,鼓勵銀行向中小企貸款,同時積極安排採購團到港,藉此拓展商機。當局也意識到經濟多元化的需要,宣布應繼續發展知識型經濟,於是提出開發包括創新科技、創意工業和檢測認證等六項產業,與內地地方政府探討為港商在開拓新興業務時「拆牆鬆綁」的措施,目的是試圖逐步脫離依賴勞動密集的生產模式。方向雖然正確,但實際上效果並不明顯。近日仍有內地港商詬病當局未能為中小企提供實質支援,而富士康事件所可能引發的「加薪潮」,又凸顯香港在內地中小企仍停留於低技術、低成本生產經營的情況,走不出不斷依賴政府政策和短期協助的宿命。

在自由經濟下,企業要有所作為,必須發揮自身的企業精神,開創新局面,不能長期依賴政府的一時優惠政策以苟延殘喘。但促進企業發展,政府是否在基建、人才培訓、整體市場推廣、提供更多市場資訊、改善營商環境等措施以外,再無可作為?如果內地在勞動力供應方面再沒有優勢,當局和社會認同未來本港應朝向知識和技術型經濟發展,而本港具備技術、人才、物流等方面的基本條件,是否應考慮鼓勵部分工業回流?在本港,土地供應和價格往往是發展的限制:在高地價政策的背景下,發展「豪宅」利潤豐厚,令投資者不思進取,難有動力開發其他對本港長遠發展更有利的事業。當局是否應有遠見,檢討土地政策以鼓勵和配合不同經濟活動的發展?在土地供應方面,多年前當局曾有發展人工島的構想,主要用作放置建築廢料用途。若能解決環保方面的問題,是否可以重新探討這個方案,為本港發展注入新動力?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立 冬
立 冬 2018/07/16

怪不得人哥幾年沒上來頭條呢.  {#icons_cat9}

WongHD
WongHD 2015/07/21

平凡兄,我沒有這個情況呀。

住家小男人(政见不同请勿拍砖)

long time no see {#icono0_45},你地可以打牌,吾准食糊 {#icons_boy4}

WongHD
WongHD 2015/06/17

係呀,真係甘,我會守多陣。 之前,我見到1788升到8蚊,所以無追入,後悔中... 你呢個post嘅兩條問題,我未遇過,所以答唔到你,希望有些網友能幫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