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墓教堂

2010/08/16 13:51:03 網誌分類: 旅遊
16 Aug

聖墓教堂

轉貼網上文章,所有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圖片輯自網絡,所有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耶路撒冷:苦路與聖教堂

耶路撒冷,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基督教最神聖的地方,然而你可曾想到,大門的鑰匙竟然掌管在兩個阿拉伯望族手中,每天早晨是由一個阿拉伯少年負責打開大門。不要驚訝,因為這裡是耶路撒冷,什麼神奇的事都有可能發生。

 

(正在耶稣受难的十字架下专心点燃蜡烛的信徒)

到耶路撒冷的時候正好是週五,之前聽說每個週五下五聖方濟各教會的教士都要背負十字架重走苦路,既當年耶穌被判受十字架死刑,背起十字架走至各各他山被釘起的一段路程。為了能趕上拍攝,貓貓和同伴們一大早就從南部的埃拉特出發,下午一點多來到了老城。

 

 (苦路大部分站都有这样的青铜标示)

教會因耶穌途中所受苦難之處分為十四站,所以又稱做苦路十四站,教士在每一站上都會講述當年耶穌遇難受苦的情境,我們從獅門進入,走了沒多遠,便到了第一站所在地,與想像的大不相同,竟然是一巴勒斯坦學校(奧瑪利亞中學),其石灰岩塊操場便是苦路第一站,即判耶穌死刑的羅馬廣場旁邊還有是一座清真寺塔,名叫安東尼亞塔。感慨現在的耶路撒冷真有點太擁擠了,畢竟耶路撒冷被毀了8次,現在的苦路也不過建於200年前,這個地方已經改建了N多次了,但還是很執著地打上了傳說的烙印,小學操場沒有開放,大家只能去參觀旁邊的一個據說是聖母瑪利亞父母家的遺址。

                                                 (苦路第七站—耶稣再次跌倒处)

  (苦路第八站教堂里的浮雕)

14站每站都有傳說,記錄了耶穌遇難的歷程。二至九站的街道牆上都有青銅雕刻的羅馬數字標誌,附近建有相關教堂。第2站是荊冕教堂,相傳耶穌在此被扣上荊棘枝冠、背上十字架,他為作惡不悟的人必遭毀滅而流淚。荊棘摘自對面橄欖山,如今那兒建有淚滴狀的哭泣教堂。第三、七、九站是耶穌3次跌倒的地點。聖母瑪利亞在第四站遇見走向死亡的兒子,悲痛欲絕。第五站是西曼幫耶穌背十字架,他後來成為傳教的忠實弟子和助人愛心的象徵。第六站是維羅尼卡教堂,拉丁文意為真相,維羅尼卡用手帕給耶穌擦汗,發現都是鮮血,後來悲傷而絕,葬在此,以其名建教堂。在第八站,耶穌對大群哭泣的婦女說:不要為我哭泣,為你們的孩子,為耶路撒冷的未來哭泣吧。

 

  

 

 (第10-14站所在地圣墓教堂的入口)

不過我們也許來得有點早,此刻的苦路並沒有眾人背負十字架,一站一站祈禱唱經的場面,大家不僅有些失望,而且在亂哄哄的阿拉伯區找尋這些不起眼的苦路標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後終於來到了苦路第十至十四站所在地——著名的聖墓教堂。由於宣揚平等博愛的基督教影響越來越大,到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時的東羅馬帝國完全接受了基督教。4世紀初,羅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巡遊至耶路撒冷,住了7年,考證確定了聖誕、聖墓等耶穌遺址,下令在耶穌蒙難和埋葬處,建造一座教堂,即聖墓大教堂。

 

 

 

 (苦路第十站—耶稣被剥掉衣服)

大教堂裡人山人海,擠滿了來自亞洲、美洲,東歐等地的信友,絡譯不絶的人潮,掩飾不住對聖地的虔誠與感傷。聖墓教堂內,十至十一站是位於二層樓的2幅大油畫:猶太先知亞伯拉罕祭獻兒子以撒、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分別是耶穌被剝去衣服和釘上十字架的地點。十二站是耶穌死亡地,矗立著那著名的耶穌遇難十字架雕塑。  

                                   (苦路第十一站—耶稣被钉上十字架)

進入聖墓教堂,我們右轉踏上樓梯,就奔向了當年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各各他山(Glogotha,或稱骷髏地,Calvary)。貓貓開始感到不解,為何二樓就成了,後來知道這邊算是耶路撒冷的一個高處,建教堂之前,當年的佔領者羅馬人選擇地勢高的地方處死犯人,當年人們是爬山,現在山沒了,就改走樓梯了。   

聖墓教堂因為基督教主要分為七個教派,內部情況十分複雜,大教堂的一部分為東正教耶路撒冷主教的主教座堂,另一部分為天主教方濟各會所有,科普特教會、敘利亞教會和亞美尼亞教會也各據堂中一部分。第十和十一站是屬於羅馬天主教會,第十二站是耶穌被豎在十字架上,然後斷氣的地方,卻又屬於希臘東正教會,教堂內每一釘子、蠟燭、石頭都登記在案,分歸各個教派所有,還有些是共管區從教堂正門望去,前面的院子是屬於希臘東正教的,而通往前院的樓梯屬於亞美尼亞教派。關鍵是樓梯最後一級臺階是屬於院子的延伸部分還是樓梯,兩派爭執從未停止,而二樓窗戶外的梯子則是亞美尼亞教派近150年前放置的,整個就是一個瓜分地盤運動。   

 

 旁邊十三站,是聖墓教堂正門大廳中央一大塊帶著血紅色斑的大理石,散發異香,是傳說中耶穌遺體卸下的地點。只見眾人圍著一塊大理石(洗屍石板)頂禮膜拜,據說上面浸透了耶穌的血,大家爭先恐後地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後帶回家供奉起來

 

 (第十三站:耶穌從十字架上被取下來放在這裡,沾染了耶穌血跡的大理石儼然成了聖物

 

 (第十三站后面的墙上描述耶稣被膏抹和被埋葬情景的马赛克壁画)

旁邊十三站,是聖墓教堂正門大廳中央一大塊帶著血紅色斑的大理石,散發異香,是傳說中耶穌遺體卸下的地點。只見眾人圍著一塊大理石(洗屍石板)頂禮膜拜,據說上面浸透了耶穌的血,大家爭先恐後地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後帶回家供奉起來。大理石後面牆上的壁畫上詳細描繪了當時的情景。

 

 

 

  (排队等候进入第十四站—圣墓的人们)

大廳原是海倫娜建的教堂遺址,如今只剩下幾塊馬賽克地面。往左,大廳中央便是那著名的小教堂狀聖墓,是埋葬耶穌的第十四站。貴族約瑟夫敬仰耶穌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獻埋葬耶穌。聖墓石洞極狹小,不足2米寬。3天后,人們在大衛王衣冠塚上面的最後的晚餐2次見到耶穌顯靈,打開聖墓,發現裡面是空的,便認為耶穌復活了。

     (这里应该是某个教派的“办公区域”了)

一走進這個神秘的地方,貓貓猶如進了迷宮,反正每個教派的教徒都識得本教派的聖地和聖物,各自前去參拜,貓貓就只有在裡面瞎轉悠的份兒了。最擁擠的大廳就是圓形復活大廳了(Anastasis,意為復活),圍繞Rock of Calvary的廊柱中庭,這裡是海倫娜發現的安葬耶穌的洞穴遺址,洞穴周圍的岩石全被削去,聖墓則被圍在一個被稱為Edicule(意為小房子)的建築內,圓形大廳的穹頂直到西元4世紀末方才完工。因為隊伍實在太長,貓貓便來到出口處拍了信徒們點燃蠟燭的場面,看到墓室外43盞長明燈日夜不息地燃燒著,其中羅馬天主教、希臘東正教、亞美尼亞教各占13盞燈,科普特教會占4盞燈,耶穌要是復活了知道後人把事情搞得這樣複雜真不知會做何感想。  

 



  
 
    
 

    

  

(教堂里的东正教教会所掌管的部分,仪式和圣物也不相同)
   
 

 

轉貼網上文章,所有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圖片輯自網絡,所有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