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辦亞運後患無窮
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的基建和營運支出在計算通脹因素後會由360億增至550億元,在扣除約10億元門 票和商業收入後,舉辦亞運總支出為540億元。多個政黨質疑政府的申亞開支預算混亂,立法會並通過無約束力動議,促請特區政府擱置申辦2023年亞運會, 以及承諾無論成功申亞與否,都會額外撥出60億元支持體育發展。
特區政府將於下月14日到立法會申請申亞撥款,但至今仍未手握過半數支持票,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特別會議討論有關問題,立法會各黨派針對申亞開支再次“增加”,紛紛提出質疑。
陳克勤坦言“睇見條數頭暈”
文匯報報道,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坦言,“雖然我是民政事務委員會成員,但也感到頭暈, 一時說500多億,一時說60億,80億,昨日又說93億”。
民主黨的李永達亦聲稱,近年 國際上都以10%至20%來計算建築成本通脹,但政府只以每年約5%的建築成本通脹,推算出以當日價格計算的直接及間接開支約500億元,有隱瞞之嫌。
民主黨張文光則稱,當局在申亞開支上“報細數”,但數目仍然驚人,“今次是我從政20年來最危險的撥款,我的內心極不安寧,因為數字不是最準確,無預示危險,只預示了平安度過的結局,通過(撥款)會對不起納稅人”。
陳茂波:不應混淆基建開支
不過,會計界議員陳茂波質疑其他議員“錯誤對焦”,指議員既然認同不論申亞與否,政府也應該提升香港體育場館設施,就不應糾纏於數百億的地區 場館開支,反而要關注因為申亞令場館規格進一步提升所帶來的額外支出。他又指,目前難以計算申亞帶來的實際經濟效益,但相信香港即使負擔60億申亞開支, 也不會影響了其他扶貧及民生工作。
支持申亞的“經濟動力”議員梁劉柔芬亦稱,倘議員擔心帳目偏差出現“大白象”,立法會可以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監管。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在回應時強調, 申亞帳目並不混亂,政府向財委會申請的撥款依然是60億元,其餘數百億是社會有共識要興建的場館開支,各項工程日後會提交到立法會審批。 (咁講都得?社會一直偏向反對,何來有共識要興建場館?難道興建場館的開支政府不用付的麼?)
他又指,根據過往東亞運經驗,政府向財委會申請撥款1.23億元後亦無追加撥款,又強調政府在申亞問題上並不存在政治考慮,相反是立法會最早以多數票通過支持香港申亞的。 (這是因為沒有建築工程。過往東亞運只用1.23億元,為甚麼現在未計建築工程的亞運撥款又要60億元呢?)
就有議員要求政府辦好體育不辦亞運,他亦稱,當局有決心及誠意推動香港運動發展,舉辦大型運動會可以讓運動員有更好的發揮機會,“黃蘊瑤(負 傷作賽的港隊單車選手)的表現一定要在運動比賽中,才能把體育精神表現出來的,因為體育不單是康樂,也是精神意志全面的人格鍛煉”。
60億包括營運及直接開支
民政事務局發言人隨後發表聲明,指局方已向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解釋有關申辦亞運的開支,其中預計主辦運動會的總直接成本約為60 億元,包括所需的運作開支及直接資本開支。而按照慣例,政府在尋求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原則上接納財政承擔時,是以當時的價格水平計算財政承擔額(即60億 元),而當個別項目向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及財務委員會正式提出撥款申請時,才改以付款當日價格計算。
轉載:
亞運各項工程日後會提交到立法會審批,倘若申辦通過必定後患無窮。
以每年建築成本(報細數)5%通脹推算出以當日價格計算的直接及間接開支約500億元。
若以每年建築成本20%通脹推算13年後,2023年的價格計算的直接及間接開支約3,120億元。政府的工程我從未聽聞會不超支。3,120億元可能只是申辦通過後提交的早期數目,最後可能又要多一個零,30,000億元。
南非在今年2010的世界杯後,他們為世界杯而新建的運動塲都空置了。因為沒有出名的球隊選擇在此比賽,沒有足夠的觀衆,大型的塲館如同廢物,而且還要不斷支付管理和维修費。這是我在多倫多的電視新聞得知的。
但我從互聯網找有關消息,只要搜索南非和運動塲的新聞搜索便甚麼也找不到。很明顯是消息封鎖,怕影嚮香港申辦亞運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