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慧文
千慧文
千慧文

需要被需要

2011/02/08 23:05:34 網誌分類: 情感而發
08 Feb

  與被愛、恨與所憎恨者、滿足與渴望,人世間充滿既極端又相對的情感慾念,為何會有相相受授者?不外乎出於一時的執念,認定人所賦予的標準為善惡指標,心生雜相,雜相衍生物質利益,繼而伴隨渴求與求不得,使人心的貪嗔痴無休無止、無窮無盡。心裡需要甚麼?原來追求物質目標的過程,不知不覺成為魔障的棋子、慾望的奴隸,為求無止境的需求,不擇手段,不惜損他人、奪一切、犯屢害,到頭來,空得一副臭皮囊。

 

  人生在世,甚麼是做人處事的必需品?不能一概而論。家庭背景、工作際遇、相識相交等等因素,都會製造出不同的人生道路,何者需要,何者又要被需要?只有自己的心靈才會知曉。正確的人生必需品,首先要以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去爭取、去使用,樂觀快樂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動輒放棄者,永遠達不到目標,浪費寶貴光陰。常保平常心,不易動怒、不易動貪念、不易沉迷陶醉,就會看得比一般人多一點,知識便豐富一點。

 

  經常怨天尤人、渴求不足、沉溺曖昧的人,其慾望如無底深淵,永不滿足。知足而常樂,凡事坦然面對,經得起挫折而不沮喪,心中靈性長存不息,正面能量長期發放,做人才會快樂。心境清明無為,讓他人感染這種恬靜閒適的快樂,減少因物質而帶來的渴望、因利益關而產生出來的怨恨、因縱情聲色而衍生出來的痴昧,行正道、處正事,做出正確的判斷,那麼,何者需要?又何者要求需要?衝突已變為和諧,眾人皆可快樂。

 

  試想想為何特別鍾情於某種物事、某個人,甚至某一個時刻?一切源自無止境的渴求和慾望,需求和慾念皆出於一時的執著,只要放下這種執著,一切皆可變成無。金雕玉砌的景象、完美無暇的外表、無憂無慮的光景,都由別人一手創造、刻意經營出來,世間所有物事、所有人、所有環境變遷,其本質都一樣,既明白眼見、耳聽、四肢感受到的,感覺基本上沒有差異,又何需執意去追求和獲得呢?需要與否,在乎個人修為。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