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苦無對手

2011/02/11 16:32:28 網誌分類: 親情
11 Feb

香港的出生率是全世界最低的地方之一,過去幾年,每個家庭平均只有0.9 - 1.1個孩子的出生率水平。在六、七十年代的家庭中,有五、六個孩子亦不算多,但現在,卻是「一個起,兩個止」的家庭最為普遍,有三個孩子已是異數,曾特首呼籲香港家庭「生三個」,也只能是一個理想而已。

 

成長需要過程。兒童漸漸長大,由自我中心發展到懂得與人相處,由甚麼都想據為己有,到懂得與人分享等。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就是最佳的練習場所。每天從起居飲食中,如輪候洗手間、收看電視節目、使用電腦及選擇座位等,都是上佳的訓練機會。生於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們,由於兄弟姊妹多,爭執自然是平常不過的事,正因如此,孩子自會演練出多個解決辦法:先到先得、小要服從大、輪流使用、條件交換、以物易物……凡此種種,都是競爭下所發展出來的「談判」技巧。憑著這些訓練,自我中心的孩子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因此,孩子的表達能力、情緒控制能力、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都在最自然的環境裡得到提升。

 

數年前,有一回在家中,當時兩歲的老二奪去了三歲老大的畫冊,老大很氣憤地想向老二討回,我向老大說:「凡事最少有三個解決辦法,一是搶,但有可能會把畫冊搶爛;二是讓她拿著,等一會再算;三是用方法哄妹妹。」不到一會,老大便向老二說:「你最不喜歡黑色,最喜歡粉紅色。如果你將畫冊還給我,我便給你粉紅色,不然的話,我便把黑色給你。」就這樣,老二便把畫冊乖乖的還給老大,並將手遞給哥哥,哥哥接過畫冊後,便將「粉紅色」作狀的放在妹妹手上,並說:「給了你粉紅色啦!」老二高興地離開了。那「粉紅色」,其實沒甚麼,只是想像出來的東西而已。為父的我,感到錯愕但安慰,原來孩子們根本就有能力解決問題,只要父母稍為退後一線,給予機會,並加以引導,孩子們的辦法多會比父母的來得更有創意,及符合他們雙方的利益。

 

時至今日,在家庭中爭奪的對手相對少了,如果是一孩家庭的話,孩子就幾乎成了家庭的核心,根本差不多每樣東西都是為他而設,他又怎會需要透過爭議而獲取所需?除非父母刻意跟他爭玩具、爭洗手間、爭玩電腦,否則,孩子要甚麼都不用費神便能隨心所欲,既不用為他人打算,也犯不著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及需要。

 

 

Blog內容,輯錄自《讓孩子高飛》一書

各大書局有售,每本$78

回應 (1)
我要發表
2011/02/11 16:04:24 回覆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