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16《讀曾國藩家書》之修身篇(9)

2011/07/16 00:03:18 網誌分類: 寫作
16 Jul

 

書中說:「致四弟·不宜露頭角於外 處茲大亂未平之際,惟當藏身匿變,不可稍露圭角於外,至要至要!吾年一飽閱世態,實畏宦途風波之險,常思及早抽身,以免咎戾,家中一切,有關係衙門者,以不興聞為妙。」

 

七月一日晚有部分參與遊行的示威人士佔據中環主要道路,導致港島交通陷於癱瘓,市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破壞。這不單與違法者口中高喊的「民主精神」沾不上任何關係,更讓人想起七十年代徙置區內黑社會「吹雞晒冷」的做法。

 

七十年代的香港仍處於經濟有待發展階段,在徙置區聚居的居民多為社會低下階層,接受教育不多,各家各戶依靠自己的汗水來換取生活所需。在「手停口停」的環境下,不少年青人很早便輟學投身工作,幫補家計。然而,在聲色犬馬的花花世界中,有的受不住誘惑,結果選擇參與徙置區內黑社會「賭和毒」的勾當,終身難以自拔。

 

當年徙置區黑社會分佈有如現今的政黨派別,各「堂口」佔據個別樓層,十分歡迎對黑社會充滿幻想的青年加入。他們的「幻想」大多是源於朋輩間的口傳耳聞,在「呼朋引類」的飲食關係中,他們得到別人的認同,認為黑社會並非「警察」口中的惡魔,更將以暴易暴視為生存的唯一途徑,甚至乎是個人成功的踏腳石。

 

更甚者,有漫畫作者一如現今的大眾化媒體般「說非成是」,將黑社會或街頭惡霸的「流氓」角色美化,把「武力」解決問題合理化,導致徙置區內部分少不更事的年青人紛紛自組團夥,學著黑社會份子說話的口脗或做事方式。在警察眼中,他們的行為實在愚不可及,但卻是黑社會中一枚可供利用的棋子。

 

過去黑社會有特定的運作模式,胡亂吹噓無助收入的增長,但卻需經常向年青人灌輸「黑社會」的團結和義氣,更不惜提供飲食和娛樂,以牢固年青人對「黑社會」的心。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因應徙置區「堂口」之間的利益爭拗,黑社會不時極需「人力資源」來提高議價籌碼,而屬於「飲食關係」的「兄弟」便可在此時大派用場。

 

與今天的政治團體主事者站在別人身後的不同,黑社會份子在「講數」時亦會拿出一點良心,安排參與的「兄弟」站於身後十數步之遙,並告之若一旦有事發生,應選擇轉身而逃而非參與混戰。或許,他們是基於鄰里和睦的關係,但更大可能是不想無辜的「白手」染黑。這是為別人留一條退路,也可為自己積德。

 

哀哉!莫非香港的政客較七十年代的黑社會份子更差!曾國藩為官多年看透了政治的奸詐,故在家書中提醒弟弟勿沾政治,觀乎現今香港,民生經濟雖不致太差,但政治環境卻有如大亂未平,追求權力和私利者,凡事都採用不惜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的策略,置市民利益於不顧。然而,政治並非「謀利奪名」的捷徑,不少人在政治圈中「屍沉江底」,不聞不問,或因犯事而身敗名裂者不計其數。

 

年青人的熱情可讓社會充滿活力,年青人的創意可為城市添色增彩,但「自以為是」的年青人卻容易被別人利用,不知不覺中墮進「偽正義」的圈套中。當年青人繼續將個人訴求轉化為不同的激情時,部分有心人早已在暗地裏發笑,以欣賞的眼光看着「棋子」為他們擔當事件的「出頭鳥」,用歡愉的心情接受「別人」的被捕,更會以亢奮的姿態扮演「救世者」。

 

這種將年青人慷慨赴義的行為作為個人政治油水的做法,實在可恥。莫非我們要如同曾國藩勸說弟弟一樣,希望新生代經常想到要及早抽身,以免惹禍,以及關係到「衙門」的事均以不參與為妙。這種「鴕鳥式」的想法,本不值得提倡,但對某些缺乏主見,只懂追隨的年青人來說,或許是最佳的自保之法。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