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什麼寫<紀念劉和珍君>?

2007/05/11 11:08:15 網誌分類: 閱讀
11 May

作者:Anniewh

 

1926年3月18日,北京學生上街遊行,段祺瑞政府的衛隊,對手無寸鐵的學生實行開槍鎮壓,令女師大學生們慘被殺害,魯迅對此深有感觸,對政府武力鎮壓非常憤怒,對學生犧牲萬分悲哀,因此用筆開篇,寫出《紀念劉和珍君》一文,為的是「痛斥段政府的凶殘,讚揚中國新女性的勇敢。」(a.P33)

 

因為魯迅在很悲憤心情下動筆寫悼文,對屠殺是做出抗爭還是沉默有些困惑,因此處於「開口」與「沉默」之間,當然矛盾心情下終「沉默」不了,故「開口」後難免出現病句,對此,我認為無傷大雅,總體看,此文寫得好。

 

首先,寫作手法高超,能將記事、議論、抒情不同之法交織在一起,以編撰成一個佈局新穎、結構協調的藝術作品。先直言道出「三•一八」慘案發生的時間、地點,反覆敘說主角劉是品質高貴、態度很溫和…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f.P147)人。接著抒發感情,敘說議論,沉痛地提醒人們不要忘卻:「淋漓的鮮血」(同上)。作者盡情宣洩自己內心感受外,還贊賞細描劉、張、楊三人的勇敢和被槍殺經過。號召人們學做「真的猛士」。作者以獨創的「無體的自由體式使他那天馬行空的思想藝術得到徹底地發揮,在此文中更「無拘地表現自己的大憤怒,大憎惡,大輕蔑與大歡喜」(f..P376),甚至將詩的、戲劇的、小說的、散文的各種藝術形式都熔為一爐。

 

其次是語言凝煉:選取明喻、使用反語、舉出排句、善列警句、採對偶句,以及用平行反覆等多種修辭手法,令文章生色不少且生動感人。

如文中:「『慘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f..P385)

作者灑脫自如地驅遣著各種漢語的句式:口語和文言句式的交雜;排比和重複句式的交叉;長、短句和陳述句、反問句相互交錯等,其中「混合著散文的樸實與駢文的華美與氣勢,真可謂『聲情並茂』。」(f..P385)語言精湛、用辭勁力十足,語調剛毅強烈,加上文中那獨特的內涵,使文章顯得「儼然有力扛千鈞之勢。」(d.P279)

 

 

 

參考書目:                                                                                         

 

a.《現代文學》單元五 現代散文,2002 香港公開大學

 

b.《中國現代文學史》蔣淑嫻編著 2002.10  科學出版社(北京)

 

c.《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 黃修已 著 1988.11中國青年出版社

 

d.《中國現代文學論文集》 黃維樑編  1994.5 香港公開進修學院

 

e.《中國文學史話》現代卷主編 龔宏 1998.7吉林人民出版社

 

f.《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 溫儒敏 吳福輝著 1999.7北京大學出版社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