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儒認為「天道生生不已的創造與人內在心性不已的道德創造在內容上是完全相同」的呢? (3)

2007/05/12 00:21:46 網誌分類: 哲學
12 May

作者:Anniewh

周濂溪以《易傳》﹑《中庸》入手,有其優勢也有其虛歉之處。首先我們看到周濂溪是比較重視講天道的理論,這僅是客觀的一面,講的也比較充足些,但是在儒家之理論方面:如《論語》﹑《孟子》之有關人的主觀性命上卻有所遺缺與不足,這樣一來就顯示不出儒家的那種以人的「安身立命」為中心之道德修養,如果能夠以人為最至關重要才更合情理; 另外,因為人是有思想的生命實體,周濂溪曾多次言「思」,用以「思通」性命是否於合理性,人們到底根據什麼法則或者標準去判斷人之生命的對與錯呢?如何分辯合理與否呢? 問題在於『「思」若嚴格就其反省的涵意言,並不能提供合理與不合理的判別標準和法則。』(h. 香港公開大學 (1997)單元五第25頁)而孟子則有確定人性善之標準:「知善知惡,好善惡惡的心」「單是思實不足以為聖之本(h.同上) ;最後,周濂溪講性「如謂人稟剛氣而生,則為一正義嚴毅或凶悍之人;人稟柔氣而生,則為一慈祥柔順或懦弱之人(h.同上) ; 事實上呢?用氣化觀點來解說人性的話,根本是沒可能行得通的,因為性是可分為善或惡的,而性善並不可能是有保障的,用如此簡單的二分法對复雜的人性做劃分未免有欠妥之處了,「而落在宋明理學天道性命相貫通的格局下看,亦不難發現那與天道相通的能生起不已道德的創造的性只能是孟子定善的性而決不是在中的氣性(h.同上) 這既是周濂溪之虛歉不足的地方了。總的說來, 對於宋明理學奠基人周濂溪來說,他的別開生面之「濂溪學」是有其深遠的意義的,其價值「在形上學上是使人知道仁義﹑中正本於天道,天人之間,一本同源;在修養學上使「勝私復禮」成為「下學上達」的有效修養方法;在政治論上提出聖人與天地同德的觀念,使為政者相信「誠心端身」行仁義可以治理天下。」(i. 《周敦頤》陳郁夫 1990第76頁)

 

 

 

參考書籍:

 

 

h. 香港公開大學 (1997)單元五第25頁)

 

i. 《周敦頤》陳郁夫 1990第76頁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