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塑膠漩渦 每10條魚便有1條肚內含有塑膠

2011/08/25 09:51:08 網誌分類: 未分類
25 Aug

太平洋塑膠漩渦 10條魚便有1條肚內含有塑膠

旅居香港18年的美籍「海洋環保鬥士」Douglas Woodring,多年來的工作與太平洋密不可分,熱愛海洋和水上活動的他,為喚起公眾對塑膠污染海洋生態的關注,3年前協助創辦環團「海星計畫」,3次遠赴太平洋海域搜集海洋塑膠垃圾資料,發現塑膠垃圾量多達400萬噸,足鋪平1000個香港,每10條魚就有1條曾吃過塑膠。

 

環保團體「海星計畫」(Project Kaisei),以香港及三藩市為基地,研究塑膠垃圾對環境的影響為主,已先後獲頒「谷歌地球英雄」、「聯合國氣候英雄」等名銜。Woodring接受訪問時說,計畫創辦3年,港人未算熟悉,或因港人認為太平洋垃圾與自己沒有切身關係,他未來會留港加強保育教育。

 

亞洲垃圾飄至太平洋

多年來,他在本港海灘游泳和到附近海域浮潛時,發現不少塑膠垃圾,對海洋環保情况甚為憂慮,遂萌生到太平洋「親身瞭解」的念頭。他其後創立海星計畫,2009年首次出發到離香港 6000英哩的海域研究,結果發現塑膠垃圾「無處不在」,包括膠袋、膠樽等,每個抽查的水樣本均有塑膠,甚至有寫上中文的塑膠物料,證明「垃圾」來自亞洲。

垃圾面積足填千個香港

 

Woodring說,現時在太平洋環流區已形成「塑膠漩渦」,漂浮的垃圾面積相當於1000個香港,抽查魚類檢查後,估計每10條魚便有1條肚內含有塑膠。他推算,太平洋魚類每年吞下2.4萬噸塑膠,不少魚類因吃了塑膠而死亡,部分則可能進入人類食物鏈中,令人類「自食其果」。

 

港海岸垃圾量升三成

他說,眼看現時本港沙灘膠樽處處、膠袋被濫用,其實亦是源于市民的環保意識不足,不少隨處棄掉的垃圾經水道或沙灘冲出大海,破壞自然生態。據去年香港國際海岸清潔運動的統計顯示,義工在短短2個月間,已在全港的泳灘、海岸等收集得3.6萬公斤垃圾,較09年上升31%,其中塑膠類廢物高達五成。他建議政府應擴大膠袋稅, 甚至試行徵收膠樽稅,又鼓勵港府效法私人機構採納新科技,將塑膠轉化為環保燃油。

http://news.mingpao.com/20110811/gfa1h.htm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