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夜出變慘劇

2011/10/06 11:59:37 網誌分類: 閱讀分享
06 Oct

轉貼:

打開溝通大門
禁夜出變慘劇 父母怎管教? 2011年10月5日 【明報】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parenting3.cfm?File=20111005%2Fnewa%2Foaa1.txt

 

早前,有16歲女生疑在生日時因未獲父母准許外出,爬繩落街時墮樓身亡,令人惋惜。因為「不准夜出」而演變成的這宗慘劇,引伸出一個青少年跟父母之間溝通的問題﹕當孩子從一個事事順從的小人兒,變成一個有主見的少年時,應該如何拿揑給他們的自由度?幾時給他們上夜街?遇上衝突時應如何處理?家有孩子初長成,作為父母,也許是時候調校、反思一下管教方向,與子女同步成長。

香港青年協會親子衝突調解中心單位主任韓曄表示,估計個案中的女生十分希望跟朋友慶祝生日,而她的家人亦沒有想過落下「不准外出」的命令後,她會使用這麼激烈的行動表達不滿。「相信她有跟家人溝通過,但未如理想,最後便用自己的方法解決。有時候,青少年跟家人意見不合,也許會自行解決事情,但沒想過衝動行為後,回來要再次面對家人時的後果,當然也沒想過危險。如果她知道會不小心墮樓,也未必會有這個行動。」

相信各位父母,都經歷過青少年反叛躁動不安的階段,十分渴望能夠自己作出決定,例如和朋友上街、喜歡經常黏着朋友。其實成長中的孩子也正經歷着這些情况,韓曄認為溝通在乎雙向,只要多了解對方的心態和需要,其實要打開這道溝通大門,一點不難,韓曄建議家長留意以下要點﹕

(1)接受改變—— 孩子已長大

要明白孩子已經長大。小孩過渡至青春期,多會出現一些家長眼中屬於「反叛」的行為,如駁嘴、愛與朋友上街、長時間談電話等,這些行為,跟他們完全「聽話」的階段的確有很大分別。父母應意識到子女會有這樣的轉變,同時要觀察他們的情緒狀態,看看如何更好地溝通及配合。例如,很多青少年其實並非要跟父母抗衡,也不是父母說不准的便偏要做,其實他們壓根兒就是想得到父母的批准,但父母說了不,他們唯有另找辦法。父母要知道,子女開口請求你的批准,其實都只是想獲得你的答允而已。而青少年階段中,朋輩的拉力往往比父母大,雖然他們未必會因朋友而不聽父母話,但會害怕得失朋友。

(2)有商有量—— 反對要有理

家長經常「say no」,除了會引起子女的反感,也可能令他們選擇「先斬後奏」。所以,父母的答案即使是「不准」,也要有足夠的理由支持,例如不准孩子上夜街時,要說出父母擔心的原因,藉此表達對子女的關心。

此外,溝通方法也應有商有量,例如子女要上夜街,若父母反對,可建議另一些外出的時間、實際的提議和做法,有智慧地拒絕,也是讓子女服從的有效方法。需知道,即使關上大門不准子女外出,難道翌日也不准他們外出上學?所以,要令子女心悅誠服接受父母的意見才是最重要。苦口婆心的勸告、動之以情的解釋也是可以考慮的做法。

(3)循序漸進—— 放手學獨立

「say no」後,要留意他們的情緒,孩子有沒有反感?會否鬥氣、發脾氣、做出一些激烈的行為?在溝通時,家長要先冷靜,向子女表達出自己的關心,若家長也滿腔怒氣地強硬規定不准做這,不准做那,這只會激發子女更多的怨氣。

至於何時可讓子女獨自與同學或朋友外出,這可以從子女的發展狀况來決定。有些孩子處事有交帶及成熟,而家長又熟悉其朋友圈子的,便可以按情况給子女訂立合適的自由度。但若覺得子女還未夠成熟,可嘗試每年慢慢放權,不可一下子給他們太多自由。其實所謂的自由度範圍很廣,包括外出、給他們自己下決定、跟什麼人來往等,一些不涉及人身安全及是非黑白的事情,例如穿什麼衣服、乘搭哪種交通工具上下課等,家長不妨由子女念高小起,便放手讓他們做決定,以免妨礙他們學習獨立。

(4)子女結友—— 勿直斥其非

避免直斥其朋友的不是。很多父母擔心子女誤交損友,父母可以細心觀察子女的特性,看看他們交了某些朋友後,性格有何改變?不要一開始便批評其朋友,因為他們會認為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朋友,不應妄下判斷。當真的發覺子女可能因誤交損友而有所改變時,應針對子女而非針對他的朋友,例如說﹕「你最近好像沒心機上課了,是否因為有事情不開心?」

很多家長在子女成長後,少了跟他們擁抱,其實即使孩子長大了,抱抱親親仍然需要,父母應捉緊這一種關係,多跟他們談心,令他們感到仍有父母的關心而非干預。沒有一個青少年會希望成為別人眼中的壞學生,當他們冷靜下來,仍會明白父母的愛,以及知道結交損友的壞處。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