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既然神通廣大,佛法無邊,為什麼不把天下惡人全度脫?

2011/10/10 13:08:36 網誌分類: 宗教
10 Oct

佛既然神通廣大,佛法無邊,為什麼不把天下惡人全度脫?如本法師講述

神通(梵語rddhi),佛的確神通廣大,佛法亦無邊,但佛陀說一句話:我無法度無緣的眾生,無緣不是不度,而是眾生不讓佛度的意思。佛對眾生一律平等,不分富貴貧賤,智愚美醜,一律發心度化,甚至罪惡深重的人,佛也平等之心而度化之。

但是眾生不肯學佛,不肯親近佛法,那麼佛陀雖然慈悲眾生,眾生不接受佛法,佛陀亦束手無策。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梵語Sukhavati)去,佛陀硬性以神通將你運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不但不感謝佛陀一番慈悲之心,反而臭罵佛陀一頓,業障深重的你,還想回人間思凡,過著男歡女愛的生活,沾染五欲之樂,請問眾生如此的心態,要佛如何度化他呢?

所以我們要正見佛陀度化眾生的立場,什麼是佛度化眾生的立場呢?就是佛慈悲要度化你,你也必須具備被度化的條件,如磁鐵相吸,又如母子連心一般。佛如導師,能教化眾生知苦離苦,但佛不能代替眾生修行,不能代替眾生離苦,更不能代替眾生成佛。

你肚子餓,自己要吃飯,佛不能代替你吃飯,明白嗎?你有煩惱痛苦,要自己解脫痛苦,佛不能代替你解脫痛苦,佛只能教化你解脫煩惱之法,明白嗎?你有輪迴生死,你要自己修行,得證菩提,佛只能教導你修行之法,但不能代替你修行。

佛有廣大神通,神通不是特權,更不能赦免眾生之罪,惡人有惡報,善人有善報,縱然神通可度罪惡之人往生淨土,這也是治標不治本而已!他到極樂世界,豈不是思凡之心所燃燒,又想回人間嗎?佛度他不是多此一舉,他不向著佛學,而背佛而走,佛緊追亦不得。

惡人若想跟佛修學佛法,再大的惡人,佛都能度脫他,令他得證菩提。現在將佛度化眾生的立場,引錄佛遺教經的一段話,供養諸位。

佛遺教經云:『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象徵著何種意義?

千手表徵神通廣大,自在自得,無障無礙的意思;千眼表徵智慧無限,觀照世間,自在無礙的意思。

觀世音菩薩(梵語Avalookitesvara)示現千手千眼是有因緣的,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之前,曾經親近受之於千光王靜住如來,時觀世音菩薩始住初地,一聞大悲咒,立超第八地,心生歡喜,於是發誓弘揚大悲咒,令大悲咒安樂眾生,即時應願,身生千手千眼。這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由來之典故。

 

真有輪迴嗎?

是的,輪迴(梵語samsara)之存在是不可思議的,猶如昨天到今天,從中睡了一夜,一夜之間是維繫昨天與今天的線索,這種不可思議的傳遞,輪迴亦復如是。再比喻說,從第一根木材燒起,燒完再接一根,一根一根接下去,火也不斷延續下去,接到第一百根木材之時,請問第一根木材之火與第一百根木材之火是否一樣?如此不可思議的傳遞與啟示,輪迴亦復如是。

 

投胎轉世情況是怎麼一回事!

聖者投胎轉世是憑願力自在而來,凡夫投胎轉世是隨業力無奈而來,同樣轉世投胎,境界卻截然不同。

凡夫(梵語prthag-jana)投胎轉世是隨習染、妄識而來,當中陰身處於幽暗世界之際,一片黑漆漆不見人影,乃至不見山河大地,內心恐慌畏懼,孤獨無伴,徘徊惆悵,四處遊蕩,業緣成熟,若突然看見有光芒出現,動個念頭,瞬眼間即刻到了光線之處,這光不是一般照明之光,而是男女行淫欲所現之光,乃至畜牲行淫欲之際亦必然如是,這位中陰身的行者,若見男女行淫欲,自己欲火燃燒,當下做不了主,也想客串一份,毫不猶豫的衝下去,不衝還好,這麼一衝,就投生於父精母血之中,慢慢六根於母親腹裡成長,任憑九牛之力也無法掉頭回來,投胎轉世就是在這種微妙情況演變而來!可不悲哉!不可不慎!

佛門有句名言:「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

 

.「隔陰之迷」如何解釋?

是指凡夫死亡之後,神識投生轉世,不知自己前世的一段因緣,一概無知,懵懵懂懂,故名隔陰之迷。這是站在凡夫未證成果位來說,業障深重所蒙蔽,智慧被覆蓋,佛性(梵語buddha-dhatu)不能彰顯所致;如同一面寶鏡,寶鏡上面有塵埃,寶鏡上一旦有塵埃,此鏡就沒有普照的功能;要有普照功能必須力求拂拭鏡面上的塵埃,令其清淨無染,那麼,寶鏡本有普照之功能,當下即生效。

同樣理由,凡夫(梵語prthag-jana)有隔陰之迷,若能廣修戒定慧,即能息滅貪瞋癡,內心所有一切迷惑顛倒,煩惱習氣當下解脫光明,菩提自性自然照耀十方,對過去無始劫之事即能了之知始終,隔陰之迷站在證成果位的聖者是不存在的,通常是指未證成果位的凡夫而言。

 

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或是女呢?

觀世音菩薩(梵語Avalookitesvara)過去無量劫前已成就佛道,為悲愍沉淪之眾生,因此,倒駕慈航來人間,普度群生。

所謂: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到達佛的境界,已證成究竟平等性,由性起大用,性非男非女,可男可女,性無相,卻能示現種種相,佛神通廣大,能於十法界示現自在。

觀世音菩薩示現度眾生,有時候可示現大丈夫之相,有時候示現莊嚴女人相,以種種權巧方便而引度有情,乃菩薩悲心之所流露。

 

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基。意義何在?

三界(梵語trayo dhatavah),這是圓覺經給我們的啟示,佛陀大慈大悲告訴弟子說,三界輪迴根本在於眾生淫欲未淨化,導致三界周旋不出;六道往返不休不止,在於眾生之有情愛,情愛如膠如漆,難割難捨,糾纏不清,是六道生死之泉源。淫欲與情愛如同親兄弟之骨肉,不相遠離;又如形影相隨,分秒同在。

 

心即萬法,萬法即心,是何意義?

佛法以心為宗,離心佛法不可得,何以故?萬法是心之用,離心萬法從何起!

萬法是總稱,指心所引起的一切作用,包括清淨心與染污心二門。譬如覺悟不離心,迷惑不離心;菩提(梵語bodhi)不離心,煩惱(梵語klesa)不離心;解脫(梵語vimoksa)不離心,輪迴(梵語samsara)不離心;涅槃(梵語 mirvana)不離心,生死(梵語samsara)不離心;貪心不離心,喜捨不離心;我慢不離心,無我不離心。依此類推,心所引起的無量作用,稱為萬法,萬法不離心,離心萬法不可得,是故稱之為,心即萬法,萬法即心。

 

吃三淨肉,三淨肉是什麼意思?

這是對於一般學佛弟子,一時無法馬上改過吃素的人,個人的立場有種種不便,給予他們一種權宜方便之法,令他們逐漸對佛法的道理所有瞭解,而後再改除吃三淨肉的觀念,因而理念吃素食之道。

何謂三淨肉?就是限制在三種情況之下,這三種肉不得吃。

第一不自殺:不是自己親自動手所殺,若殺所得之肉不可食,若食則犯規,得罪無量。

第二不教他殺:自己想吃肉,知道自己不能親自殺,而教別人殺來給我吃,這也是犯規,得無量罪。

第三不聞殺:沒有自己親自殺,也沒有教他人殺來給我吃,但聽到隔壁有殺雞,雞叫之聲,此肉亦不得食,食肉則犯規,得無量罪。

還有一種叫做為我殺,何謂為我殺?譬如我到朋友家,朋友很好客,特意買活雞或自家所養的雞來殺,這雞本來不該死,因為我來的原因,這雞為我而殺,為我而死,這叫做為我殺,此肉亦不得食,食肉則犯規,得無量罪。

吃三淨肉的意思就是這種情況而定,除了這三淨肉之外,去買現成的肉或吃便餐之肉,即不構成規範之內。

 

「心是眾善之門,也是眾惡之門」,是何道理?

(梵語citta)乃人人本具,我們流浪輪迴六道也是心,我們各個證成菩提(梵語bodhi),入大涅槃也是心。心不與正法相應,不與空相應,則得染污五欲六塵,起貪瞋癡,造無量業,因業受苦,如是周旋反覆不休,始終沉淪三界(梵語trayo dhatarah),故知心是一切惡法之源,離心無惡法,惡法不離心,心與惡法不異,這是以流轉生死而言,心是眾惡之門。

心與正法相應,與空相應,則得清淨無染之心,與菩提涅槃相應,出三界,脫六道,無量自性功德具足無缺,三明(梵語tri-vidya)六通(梵語sad abhijnah)圓滿,故知心是眾善之源,離心無善法,善法不離心,心與善法不異,這是以涅槃還滅而言,心是眾善之門。

四祖道信大師云:「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其真義為何?

一切罪業不離心,心(梵語citta)能起一切罪業,若當下將內心之罪業懇切懺悔,知罪業本空,使其清淨,如此一來就能達到懺悔之真義。罪由心起,心不起妄想雜念,罪之名亦匿跡無蹤,畢竟,罪從心起,必將心懺,若能體解心空罪空之義,與空性相應,這就是理念懺悔,達成究竟懺悔之道。

 

真有極樂世界嗎?

是的,極樂世界(梵語Sukhavati),一般人往往以感覺器官能直覺的就肯定,以感覺器官不能直覺的就否認,這種觀念是很冒險的,有時候心存這種觀念,在一生中,會因此時常失去一些感覺器官之外的真相與真理。這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信聖人之言的果報。

學佛就是學覺悟,不是學迷信,不知道實際情況而信,這叫做迷信;因正確認識一切實際真相而信,這叫做正信。佛(梵語Buddha)是覺悟的人,佛將覺悟的人生觀與宇宙觀,一一公開無私,闡揚讓我們明白一切真相,好讓我們不至於迷惑人生與宇宙的窠臼裡。

極樂世界就是非感覺器官所能接觸的境界,非物質界所能衡量的,要證成果位者才能親證親歷的,佛是大覺悟者,佛陀慈悲將物質界之外的世界告訴我們。

阿彌陀經云:「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隬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阿彌陀佛!!!{#imagesCAGG412B.jpg}阿彌陀佛!!!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