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15《讀曾國藩家書》之修身篇(22)

2011/10/15 00:26:58 網誌分類: 寫作
15 Oct

 

書中說:「致九弟季弟·做人須清廉謹慎勤勞 管子云:「斗斜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余謂天概之無形,仍假手於人以概之。霍氏盈滿,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諸葛恪盈滿,孫峻概之,吳主5概之。待他人之來概而後悔之,則已晚矣。吾家方豐盈之際,不待天之來概,人之來概,吾與諸弟當設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雲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將清字改為廉字,慎字改為謙字,勤字改為勞字,尢為明淺,確有可下手之處。」

 

曾國藩的多篇信函中,一而再,再而三訂囑弟弟行事待人都必須秉持「謙虛」的態度,在本篇更提出由清慎勤三字演變而成的廉、謙、勞的為官之道,並借用管子「斗斜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的說法,再次以農民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直接又清楚地說明「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一直以來,日出日落,月圖月缺是大自然的定律,過去不少騷人墨客將這現象喻為人生命運的演進,有起有跌,有歡有哀。然而,大多的文章都是激勵陷於困境或際遇不得志之士,必須繼續努力和不要放棄,少有像曾國藩般在人生高峰時自我反思,顯得其貫徹「謙」的的價值觀。

 

事實上,曾國藩引用的漢朝魏相聯同宣帝剷除專權胡為的霍氏家族;三國晚期吳國太傅諸葛恪雖曾為國家建功立業,但晚年因專權擅出兵而漸失民心,結果被吳主誅殺三族的歷史史蹟,告誡自己、弟弟和親人,應要由自己以廉、謙、勞來「刮平」自己家族的「豐盈」,而不要等到他人來「刮平」,以免悔之已遲!

 

清、慎、勤三個字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提出的為官從政的箴言。在後人的解說中,更將「清廉」視為為官的首要重點,提出一身清白、一心為公、既不奢侈腐化,也不貪污受賄,更不徇私舞弊,贜枉法

 

「慎」的解說是擔任臣子或下屬的人,凡事都要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掌握充分而全面的情況,反復思考以得出解決的辦法,直至沒有疑問時才付諸實行。因此,如不能行事慎密者,最終會招來禍患,足以催毀所作的努力。至於「勤」,簡單來說就是為官勤懇,兢業、任勞任怨,認真負責,恪盡職守,不懶惰、不懈怠,勤於政事,造福於民。曾國藩將清字改為廉字,慎字改為謙字,勤字改為勞字,便顯得十分明白易懂。

 

同樣的道理亦適用於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1013日鄭丹瑞在報章專欄《依然快樂》撰文「讓麻雀有得吃」,指出祖國有一對夫婦,厭倦了城市爭分奪秒的生活,決定去偏遠地區,買了五十畝耕地,實行自給自足。他們在耕地上種滿了不同種類的蔬菜,但卻無端端有一畝用來種植麥子,原因是要給麻雀吃。他們認為自己不問自取,將大地據為己有,不單止砍伐阻礙我們生財發達的樹木,更將一向棲身在樹林草叢的飛禽走獸趕盡殺絕。他們騰出一小畝地,已令麻雀吃個飽,而且還有剩餘,給我們自已吃,一舉兩得。即使是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沒有人覺得有這個必要去做,那就個個都不做;然後有人做了,大家都覺得做的人太不可思議了!

 

若然人類將清慎勤套用在大自然的環境上,視周遭的動植物為自身的一部分,以清廉來取足夠的,而不是任意予取予攜;以慎重來開採地球資源,而不是「先消費,後打算」;以勤勞來補償做成的破壞,而不是坐享其成,將地球數以千萬年累積的資源於數百年間消耗胎盡的話,則我們的子子孫孫才有望在現時的美好環境下繼續生活。

 

曾國藩希望弟弟做到清慎勤,鄭丹瑞則提出不能因事小而不做,均是我們立身處世,以至保護環境的至理名言。當我們為自己的點點利益打拼之餘,也應懂得珍惜身邊的一切,為他人,為社會承擔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