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2《讀曾國藩家書》之修身篇(23)

2011/10/22 00:02:55 網誌分類: 寫作
22 Oct


書中說:「致九弟季弟·必須自立自強 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用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戾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家業,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入與妻即享受,則當謙退。。」

 

曾國藩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給弟弟的家書,可說充份體現其「儒者」思想。文中他提到剛柔互用,不可偏廢的道理,指出太柔就會爛垮,太剛就會折斷的現實情況。

 

觀乎現時社會議題,不論是替補機制、林瑞麟升任政務司司長、下任特首選舉、貧富懸殊,以至政媒教互相獻金勾結等,部分談論者不正是圍繞剛柔兩極來攻擊、曼罵,欠缺理性的分析和討論嗎?

 

在政府提出的替補機制中,若市民視之為一種矯正而非暴戾之法,豈不是符合曾國藩函中提到「剛非暴戾之謂也」的意思嗎?同樣地,林瑞麟升任政務司司長,因為要辦事情、赴公差,特首曾蔭權必須要有強矯之心,縱使面對困境惡局,亦要有雖千萬人唔往矣的決心。更何況,在這不足一年的任期內風雲變幻莫測,其他人願意「落場捱義氣」者又有幾人?

 

「爭名奪利要謙退」是古有良訓,但對於現世代的政治環境,退講往往給人認輸的感覺。在下任特首選舉正式開始前,不少論者高談「勸退」的做法。然而守成安樂謙退易,眼看多年苦心經營的新氣象、形象的扭轉,民望的上升,又豈容片言隻語便選擇退下來。

 

文中亦提出「勢利之天下,強凌弱之天下,此豈自今日始哉?蓋從古已然矣。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出;即為聖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俱,確乎不拔。」這番話對於近日經常借「貧富懸殊」抨擊政府施政失策者一個當頭捧喝。

 

不論是「佔領華爾街」行動,以至香港出現的「佔領中環行動」,主題大多集中在為富者如何不仁,財富資源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上,以及政府政策傾斜於大財團、大企業。當然,這些訴求反映現時發達國家或地區的部分事實,但絕不是全部。例如位列全球十大首豪的股神巴菲特和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身體力行地將歷年賺得的財產回饋社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援助。由此可見,「貧富懸殊」並非單純政府的施政,問題的根本在於民族民智的個人情操之上。

 

若言資本主義帶來貧富懸殊,那麼共產主義為何被視為洪水猛獸。難道這是今天才開始醒覺嗎?事實上,資本主義自古以來就是弱肉強食,勝者為皇的殘酷遊戲。香港社會一直奉行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情況與歐美各國有所不同,特別是失業率維持在低水平。因此,社會仍以能者多勞,多勞多得視為「上流」的不變定律。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美國出現的「佔據華爾街」行動,可被看成財富不平均的反擊,由於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苦讀多年的莘莘學生在大學畢業便等於失業。反觀香港失業率低至百分之三左右,只要肯做肯捱,根本就不會出現柆米無進的情況,而「佔領中環」行動便無以為憑繼續下去。

 

如一方面希望找舒適的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有樓有車,據曾國藩的說法,那就是兩方面都有滿盈的徵兆,完全缺乏謙退的念頭,決不能長久。誠如剛離世的蘋果創辦人喬布斯一樣,我們應注視他的成功之路,學習他的創意,而非艷羨其成功後的生活。因為只有自強自立,能夠面對獨立而不懼怕,面對艱難而堅忍不拔的人,才可邁向成功。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