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05《讀曾國藩家書》之修身篇(25)

2011/11/05 00:16:10 網誌分類: 寫作
05 Nov

 

 

書中說:「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藥 希庵五月之杪,病勢極重,余緘告之云:『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並言作梅醫道不可恃。希乃斷藥月餘,近日病已痊癒,咳嗽亦止;是二人者,皆不服藥之明效大驗。季弟信藥太過,自信亦太深,故余所慮不在於病,而在於服藥,茲諄諄以不服藥為戒,望季曲從之,沅力勸之,至要至囑。」

 

醫生,一直以來是在學青年努力追求的理想工作,除了薪高糧準外,更重要的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現時,任何人只要掛上醫生的職銜,便仿如高高在上,不論富貧貴賤,一旦生病便要俯首聽命,張口的張口、躺下的躺下,好讓醫生進行檢查治療。然而,曾國藩在致弟弟的家書中,卻憂慮弟弟「信藥太過」。他並非完全認為「醫生無用」,而是相信治病根源在「治心」。當病因未除,單單服藥又豈能荃癒。

 

本年二月,屯門醫院內科由於人手嚴重短缺,醫生工會的代表計劃採取工業行動,甚至乎不排除發起靜坐抗議。其後在醫管局總裁梁栢賢的調停下,答允短期內從其他部門調配醫生紓解燃眉之急,並為值完夜班的醫生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問題才得以暫時解決。可是,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只屬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公立醫院醫生嚴重流失而導致人手不足的情況仍持續至今。

 

為紓緩醫生人手荒,醫管局其後特別成立專責小組,在經過多月的諮詢和籌備,最終提出聘用海外醫生免試來港執業的安排,並排除萬難獲得二十九名符合專業資格要求的海外醫生應聘,而首批十名海外醫生將落實到公立醫院醫生為病人診症。殊不知這項有助解決醫生嚴重不足問題的新措施卻引起業界部分醫生,特別是醫學會、西醫工會等的強烈不滿,指責醫管局推出免試執業的安排,實為漠視病人安全的做法。

 

醫學會會長蔡堅認為,現時醫委會有政府委任的委員,聘用十名海外醫生必定會通過審批。若然因此發生醫事故,最終要有人負責。醫學會並提出反建議,由該會協助醫管局物色本地私家醫生到公院兼職。同時,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則批評醫管局資源分配不均及管理不善,認為政府外判有關服務減輕公立醫院人手壓力做法可行。

 

業界會長再加上業界議員提出的看法,必然有一定的論據,或足以反映業界的心聲。可是,大部分市民卻甚為猜疑,認為有人「以個人利益凌駕病人權益之上」,導致醫生的良好形象大大受損。

 

建立正面形象不單需要所有持份者共同努力,更需要長久時間來累積,才可得到市民的認同和支持。但只要業界部分人的不道德行為,或違背良心的舉止,便可在一瞬間摧毀多年來努力建立的良好形象。

 

六、七十年代,香港市民普遍認為醫生是「見錢眼開」的妖魔,情況有如今日內地部分醫院「有錢救人,無錢趕走」的現象。直至廉政公署成立,再加上九十年代政府成立醫院管理局,由前執行總監楊永強大力推動優質公營醫療服務開始,醫生在社會中的地位日漸提高。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製作了一套前後共歷十多年時間,直至二○○九年四月才宣告結束的長篇寫實連續劇《仁心仁術》,內容講述美國芝加哥庫克縣縣綜合醫院急診室裡的一群醫生,不單醫術高明,更有令人敬仰的醫德。他們為了拯救生命,終日忘我地全程投入,以專業和耐性為病人診治,紓解病人的痛楚。由於劇集深受當地,以至包括香港的海外觀眾歡迎,並不知不覺中將醫生的社會地位提升至更高層次。

 

此外,二○○三年五月十三日凌晨四時,香港痛失一名願承擔、肯苦幹的優秀醫生 香港女兒謝婉雯醫生。當年香港爆發非典型肺炎疫症(沙士),屯門醫院接收了三名病情危殆的沙士病人,任職內科病房的謝婉雯醫生眼見院內胸肺專科醫生不足,便毅然申請轉到沙士病房工作,並不幸因此感染致命病毒而離世,全城同悲共哀。

 

謝婉雯醫學院的同學李舜華醫生在屯門醫院五月十六日追思會及中文大學五月十八日追思會悼詞悼《我的朋友謝婉雯》(網址:http://shiuto.tripod.com/remember.html)中提到,「作為醫生,謝婉雯令我們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得以重生。所以,作為醫生,我衷心地多謝她」。

 

八年前有謝婉雯醫生和其他醫護人員的無私和對病人的關愛,相對於同樣爆發沙士疫情的廣州出現醫生逃亡潮,當疫情平息後,全港市民均衷心感謝醫護人員的努力和付出,並為香港擁有該批醫護人員而自豪。事實上,醫生是當時市民心目中的英雄,社會地位處於最頂峰。

 

遺憾的是,謝婉雯醫生生前任職的屯門醫院內科幾乎爆發醫生靜坐抗議工潮,而因應醫生人手不足而計劃引入免試但符合資格的海外醫生做法也遭業界大力抨擊,未知泉下有知的謝婉雯醫生有何感想。環顧現時市民的反應,大多認為昔日抗疫救人的英雄早已變成貪錢的狗熊,仁心仁術劇情中的無私,相對今天現實環境中「保護地盤」的心態,莫非是「睇戲啫,那會有真的」而令市民失望。

 

或許,政府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增加大學醫學額一事,蔡堅亦曾提出批評,指摘醫管局「吊起來賣,不怕醫生要求加薪和遊行抗議」,令公立醫院醫生失去議價能力,又想藉培訓更多醫生,向私家醫生壓價」(網址:http://pub2.bravenet.com/forum/static/show.php?usernum=86057161&frmid=218&msgid=845780&cmd=show)的一番話,徹徹底底讓香港市民明白到「醫生啫,只是普通人一個,都是想多賺一些而已」。哀哉!

 

謝婉雯醫生至今仍是香港市民心目中的英雄,但後來者是何人?究竟有沒有人後來者?答案必然肯定是有的。可是,無論有多少後來者努力不懈,但若繼續出現「向私家醫生壓價」的說法,則醫生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將難以重生。

 

香港社會的拜金主義存在已久,面對唯財是道的貪婪思想,套用曾國藩提出的「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說法,轉為「行醫以救助二字為先,治病以解困二字為望」。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