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保健

2011/11/23 22:06:22 網誌分類: 未分類
23 Nov

不少市民平時會飲用涼茶或加入中藥材料的湯水去調理身體或保健,但如果飲用的藥物與自己的體質不符,可能會適得其反。由醫院管理局、非政府機構及本地大學三方合作的中醫教研中心在今年立冬(即11月8日)開始,根據中醫學的防治原則推出《中醫養生保健計劃》,助市民保持健康的身體,提高自身抗病的能力。 《中醫養生保健計劃》是根據中醫養生的四個思想重點,包括「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及「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及四時節氣作出建議。以下簡介如下︰ 冬季養生 冬是寒冷,萬物蟄伏收藏,所以當減少活動,去寒就溫,注意保暖。 運動量以出微汗為宜,大汗淋漓,反對身體不好。 早臥晚起,睡眠時間較夏季應增長。 可以進食一些較辛辣及高熱量的食品,如火鍋、辣椒,以及避免吃生冷的食物。 可以因應不同體質進補,如進食一些膏方或較滋膩的保健食物。 天氣陰寒容易令人憂恐,故應注意保持情緒平和樂觀。 春季養生 當較秋冬時早起,總活動的時間,亦當較秋冬之時漸漸延長。 開始增加外出活動,以及多作能汗出的運動。 衣著不宜太緊繃,以減少對身體的壓迫,但亦要注意保暖,因春天是外感高峰期,更需加強抵抗力。 飲食方面,可以吃一些微辛的、清淡的食物。 保持開闊樂觀的心情,以防動怒。 夏季養生 相對秋冬時分,可較為夜臥早起。 多外出活動,夏季著實炎熱潮濕,暑傷氣,濕傷脾,故活動量亦不可過度,並當慎防中暑。 注意水分的補充。 飲食當以清涼祛濕之品為主,如冬瓜、薏仁湯、綠豆湯、蓮藕等。 夏天昆蟲病菌容易滋生,注意飲食衛生。 「暑傷氣」,除祛濕之外,當考慮服用甘平補氣之品。  可考慮作「冬病夏治」,改善體質。 秋季養生 秋天寒熱的變化大,亦容易使人外感,或引發舊疾,所謂「多事之秋」。 秋氣主收歛,故應避免體能或情感過於激烈,相較夏季時應稍為內歛。 睡眠可稍為增加,但仍當早睡早起。 秋天比較乾燥,可服用滋潤之品,如杏仁、百合、芝麻、蜂蜜等。又或可進食一些帶酸味的東西如梅、檸檬等。 亦要注意皮膚保濕。 中醫教研中心的中醫師按以上的基本原則,再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年齡、生活環境 等,按照辨証論治的結果,協助市民認識個人獨特的體質,教育市民生活起居及保 健資訊,包括湯水、藥茶、藥膳等,以選擇合適的養生方法。如有需要,中醫師會 處方所需的中藥。 《中醫養生保健計劃》現時已在十三間中醫教研中心推行,有興趣的市民可致電預約。詳細資料可瀏覽醫管局網頁http :// www.ha.org.hk/chinesemedicine、醫管局《中醫動》網頁http :// www.hacmk.org.hk 或致電中醫服務熱線2300 6699查詢。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