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謂宋代推行強幹弱枝政策,乃鑑於五代之弊(1)

2007/05/27 10:41:24 網誌分類: 政治
27 May

作者:Anniewh

 

 

        唐五代時期,割據各地的節度使權力極大,各方鎮邊將都直接聽命於本區藩鎮節度使而使得朝廷的指令受阻滯而造成指揮不靈,因此而形成了臣強而君弱的局面。此弊害自唐沿延續到五代,宋太祖一建國就針對「擁兵自重,財賦自專」(j.)的弊端進行整治,為了扭轉局勢,「太祖採取的對策是強干弱枝,重內輕外。」(j.P15)也就是說要把政治﹑軍事大權收歸到朝廷,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且能長久統治下去的趙宋王朝,最終能實現國家統一。

 

        宋太祖確立「強幹弱枝」統治政策的第一步是先在制度上確立一套新的兵制和官制,著力在行政權﹑財政權和兵權這三大權力上建新制。

1.兵制上實施「兵將分離的政策」(j.)

首先,宋太祖為根除五代時兵將因長期相處而另中央難以指揮調配這種軍政上的弊端而「明令樞密院有發兵權而無領兵權,『三衙』軍將有事則戰,無事則解兵」(a.)。如此一來,令到士兵們不能熟悉其將領,而將領也難於扎根於當地,這樣可防止割據分裂,客觀上能避免叛亂事件的發生。

接著,宋太祖是重新整編原有的禁軍和廂軍,「使他手上的禁軍主要以鎮壓國內反對力量為要務。」(j.)具體而言,宋太祖所採取的是更戍法,就是「將屯駐汴京的禁軍輪番戍守全國,或移屯就糧﹑定期更換」(j.),以達到削弱藩鎮兵權的目的。在編制上用三種方針:一是「集精兵於中央」(j.),二是「駐重兵於開封」(同上)

三是「頻繁調換節度使。」(同上)實行所謂內外相制的制衡作用。目的是使中央與地方各地的駐兵均由中央調配,各地將領均需根據中央的戰略意圖更換,這樣既可使中央和地方的兵力保持一個兵力的平衡,也使兵力得以增加。此措施的實施使中央對邊防的軍事控制權明顯地加強了,而藩鎮將領的兵權確明顯地削弱了。

 

參考書籍

a.《中國古代史》香港公開大學1999單元七 

   j.《中國古代史》香港公開大學1999單元八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