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成語典故走透透(十一)

2011/12/15 09:51:23 網誌分類: 生活
15 Dec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

 

1 成語「一塵不染」見於《喻世明言》:「他從小出家,真個是五戒具足,一塵不染」。

現代用「一塵不染」來形容非常純淨,泛指人品純潔,絲毫沒沾染一點壞習氣。

現代人的用法與「一塵不染」的原意,風馬牛不相及。

你知道有那些「不相及」的地方嗎?

2 成語「流連忘返」見於《孟子.梁惠王下》。

現代用「流連忘返」形容十分留戀一處地方,捨不得離開,連家也不回了。

成語中「流」與「連」分別是甚麼意思?

3 成語「墨守成規」見於清代乾隆《欽定南巡》:「至於下游之清口,則又墨守成規,憚於拆卸草壩,以致出水不暢」。

現代人使用「墨守成規」是指堅持、固守過時的舊規章制度、舊辦法,不肯改進變更。

成語裏「墨守」是甚麼意思呢?

4 成語「名落孫山」見於宋代范公偁(粵音:稱)《過庭錄》的記載。

現代人以「名落孫山」作為考試不中選,榜上無名的委婉說法。

成語裏的「孫山」與考試有連帶關係嗎?

5 成語「作法自斃」 據《史記.商君列傳》記載:戰國時代,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當時他權傾朝野,掌握實權。

成語典故「作法自斃」說的是商鞅逃難的故事。

商鞅其後為甚麼會被通緝而要「着草」呢?

商鞅在被捕獲時歎息道:「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你是否想知道商鞅「喟嘆」的原因?

語典故問透透答案

1 yì chén bù rǎn一塵不染

成語「一塵不染」見於《喻世明言》:「他從小出家,真個是五戒具足,一塵不染」。

成語原文: 「五戒」解:佛教在家男女教徒應該終身遵守的五項教條:1.不殺生2.不偷盜3.不邪淫4.不妄語5.不飲酒。

其中前三項防身,第四項防口,第五項防身口。

 

「具足」解:佛教僧徒要修煉「具足戒」。

出家人依戒法規定,受持此戒,才能取得正式僧尼資格。

 

成語「一塵不染」見於《隋唐演義》:「不覺的步進清舍,卻不是僧人的卧房,乃一靜室的去處,窗明几淨,果然是一塵不染」。

近代使用成語「一塵不染」見於趙大年《公主的女兒》:「院子掃得乾乾淨淨,玻璃擦得一塵不染」。

現代使用「一塵不染」是用來形容非常純淨,泛指人品純潔,絲毫沒沾染一點壞習氣。

詞語釋義:

玷污解:弄髒、污損。

多用作比喻敗壞名譽、節操等情況。

玷粵音:店。

佛家稱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修道的人不被六塵所玷污,叫做「一塵不染」。

2 liú lián wàng fǎn 流連忘返

 

成語「流連忘返」見於《孟子.梁惠王下》:「從流往下而忘返謂之流,逆流往上而忘返謂之連」。

 

成語「流連忘返」原文的意思是:順流而下,不回家稱「流」;逆流而上,不回家稱「連」。

成語「流連忘返」見於朱自清《燕知草序》:「綿延起伏的群山,錯落隱現的勝跡,足夠教你流連忘返」。

 

現代用「流連忘返」形容十分留戀,捨不得離開,連家也不回了。

3 mò shǒu chéng guī 墨守成規

成語「墨守成規」見於清代乾隆《欽定南巡》:「至於下游之清口,則又墨守成規,憚於拆卸草壩,以致出水不暢」。

 

成語原文「墨守」的意思是: 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後來稱「善守」、「固守」為「墨守」。

 

成語「墨守成規」見於曹禺《讀劇一得》:『學習別人的東西,要善於「化」,不能墨守成規』。

 

近代使用成語「墨守成規」見於鄧拓《錢松嵒的山水畫》:「如《竹海人家》、《姑蘇花農》等幾幅畫也完全不是墨守成規者所可比擬」。

現代使用「墨守成規」是指堅持固守過時的舊規章制度、舊辦法,不肯改進變更。

詞語釋義:

清口解:低窪積水野草叢生的地方。

 

憚解:畏懼。

 

憚粵音:但。

 

翟粵音:澤。

拓粵音:托。

嵒粵音:岩。

 

比擬解:與類似的事物相比較。

4 míng luò sūn shān 名落孫山

成語典故「名落孫山」見於宋代范公偁(粵音:稱)《過庭錄》記載: 「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

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成語典故「名落孫山」見於《官場現形記》:「等到出榜,名落孫山,心上好不懊惱」。

近代使用成語「名落孫山」見於高俊羽《耳聞目睹》:「坐進考場難免心慌意亂,考個名落孫山也是常有的事」。

現代以「名落孫山」作為考試不中選,榜上無名的委婉說法。

 

詞語釋義:

綴解:編排。

 

綴粵音:罪。

解名:放榜公文。

5 zuò fǎ zì bì作法自斃

成語典故「作法自斃」見於《史記.商君列傳》記載:戰國時代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後來政局變化,他被迫逃亡在外。

卻因自己立下的苛法,不准無當地身分証明文件的人,在當地投宿,因而令自己也不能入住旅舍避難。

 

於是商鞅在被捕時歎息道:「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成語原文「為法之敝,一至此哉」的意思是:由自己所立之法,反而使自己受困、受害。

近代使用成語「作法自斃」見於李志高《逃兵日記》:「他悔恨交加,跺着腳說:我這純粹是作法自斃」。

 

現代用「作法自斃」比喻自作自受。

詞語釋義:

斃解:死。

為法之敝:自己所訂立的法律,竟然令自己走上絕境。

跺腳解:腳用力踏地。

 

跺粵音:躲。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