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慧文
千慧文
千慧文

隨筆四則

2011/12/17 23:55:29 網誌分類: 情感而發
17 Dec

見那些用盡各種藉口和手段,去掩飾自己所犯的過錯人士,心裡不禁有點唏噓,見著他們耗盡心神去製造一個又一個的下台階,那種苦惱,似曾相識。為逃避責任,很多時都不知不覺製造出一些虛假幻象,以求一時三刻的滿足感,到了事情總算胡混過去,驟感心力交瘁,卻又要面對日後如何妥善掩飾這個計時炸彈,不讓它引爆,原來那時刻的滿足感,換來無止境的煩惱和猜度。為了隱藏可以化解的怨懣,不惜過著充滿猜忌的人生,值得嗎?

 

為財死,鳥為食亡,兇禽猛獸縱使如何兇殘,也不過是為一餐溫飽,自稱萬物之靈的人類,為了眼前利益,不惜出賣身邊的人,甚至嫁禍和誣衊他人,以保自身的地位,這種殘忍,猶比任何禽獸更厲害。留戀眼前所有,甘心沉醉在有限而終會消失的夢境內,為了延續虛假美夢,不惜用盡各種手段,侵擾他人的寧靜,破壞和諧和平衡。不要再迷戀物質和慾望了,這些東西到了死後,都不會帶走,只有靈性和正面精神,才會長存不滅。

 

本裡的知識,是先賢啟達所寫的,他們之所以能寫出曠世鉅著,全靠他們的豐富人生經歷;互聯網上的資訊,五花八門,良莠不齊,要正確地去蕪存菁,單憑一個人的腦袋,殊不容易。親身體驗人與人之間複雜而奇妙的人際關係,學習待人接物之道,輔以聖賢名言指引,隔絕不良和負面的物事,這樣才能豐富自己的人生,真正領略到書中文字的奧妙。每段人生猶如一張白紙,要畫成色彩繽紛的油畫,抑或是雜亂無章的塗鴉,全憑一己的選擇。

 

家修行與逃避只是一線之差,卻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經歷過各種人生百態,飽歷悲歡離合,生離死別,徹悟因果相報之理,處理好一切凡塵俗事,了無牽掛,心中坦然寧靜,走進靜謐境地,去尋求更高的靈性,這種就是修行。不願承擔過失,為了躲避所負的責任和不敢面對傷害過的人,而沒有目的地匿藏於黑暗之中,這種行為就是逃避。凡事都作逃避,不肯承擔責任,不但解決不了問題,便徒添怨恨,怨怨相報,心靈又何能寧靜呢?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