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8《讀曾國藩家書》之修身篇(33)

2012/02/18 00:43:23 網誌分類: 寫作
18 Feb


 

書中說:「致九弟·凡鬱怒最易傷人 內疾外證,果愈幾分,凡鬱怒最易傷人,余有錯處,弟盡可一一直說。人之忌我者,惟願弟做錯事。惟願弟之不恭。人之忌弟者,惟願兄做錯事,惟願兄之不友。弟看破此等物情,則知世路之艱險,而心愈抑畏,氣反和平矣。」

 

在警察的日常訓練中,跟縱目標人物並非一般巡邏警員的重要訓練項目,但在耳濡目染,以及師兄同胞的互相討論印證下,每名人員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跟縱技巧,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融入四周的環境中,如外貌衣著的平凡,行為舉止的自然,才有望成為出色的「狗仔」成員。

 

一個經常討論的處境,就是目標人物發現被跟蹤,「狗仔」如何抉擇?一般而言,若「狗仔」身份曝光便等如行動失敗,只有收隊離場一途。但更多的情況,就是目標人物知道自己有可能被跟蹤,因此採用反跟蹤技巧,試圖或企圖迫令「狗仔」現身。對於這種難纏的目標,「狗仔」除要人數多外,更重要臨場經驗的發揮,不要墮進「反跟蹤」的圈套。

 

若將這理念套用於近日在行政長官選舉戰中經常出現的「抹黑」現象,不難發現政治學與犯罪學實在有很多共同之處。警察與罪犯永遠站在敵對的立場,總是透過種種手段來蒐集對方的材料,不論「白的」和「黑的」都需要,才能及早作出部署,而「狗仔」正是「爾虞我詐」鬥爭中的棋子。同樣地,在競選過程中,候選人豈不是也出現「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關係。若要「置敵於困境」,就要「知己知彼」,而知彼便需要有等同「狗仔」的角色,只是肩負者並非警務人員而已。

 

事實上,在打擊罪行的戰線上,警方絕不能有所鬆懈,也絲毫不能妥協,必須教育市民做好預防和打擊罪行的工作,大家才能安居樂業。同時,警方亦要透過宣傳以建立警察的正面形象,加強市民對警察的信心,並演化為警民合作的基礎。因此,教育和宣傳工作做得好,便有如在正與邪兩者之間爭取到更多的選票,令警方在執法上有更大的民意支持。

 

至於在政治層面上,政客透過公關工作教育市民,「誰」是英明的領導者。縱使個人形象或有不足之處,但亦可藉有效宣傳策略,有系統地貶低對方,揭示對方的錯處,從而讓「選民」在兩害取其輕的情況下作出選擇。當然,針對對方的弱點的「執法」行動,最佳的方式就是「借力打力」,只要獲取足夠的黑村料,便能大聲疾呼,借用如政府或媒體的其他力量,按步就班予以打擊。

 

警方的「狗仔」深得市民認同,因為他們的工作是保障市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然而,政客的「狗仔」卻令人厭惡,除他們只為「某人」服務外,更重要的是提出陳年、鎖碎、不值一提的舊事來「雞蛋裡挑骨頭」,結果令市民的關注點移離應有的「政綱」上,最終將令香港整體利益受損。

 

所謂「君子之爭」,自古以來除堯舜外,相信屈指可數。現時的行政長官選舉,縱使競選雙方的團隊幻想著來一場「君子之爭」,但事實證明只是一場空談。若現問題繼續惡化下去,必定會出現「親者痛、仇者快」的局面。

 

曾國藩在家中提醒弟弟,凡「忌嫉我的人,只願我弟弟做錯事,只願我弟弟不恭敬。忌嫉弟弟的人,只想為兄的做錯事,只想我們兄弟不和」。因此,不論唐英年先生,還是梁振英先生,都希望能看破這種世態,知道世道的艱險,只有抑制憂鬱,心境才能平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