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本息末」與「跡冥說」兩者的差異如何在「自然名教之辨」當中反應映出來?(3)

2007/06/01 21:31:10 網誌分類: 哲學
01 Jun

 作者:Anniewh

 

 

從形式上看王﹑郭兩者很不相同: 前者提出崇本息末, 後者提出「跡冥說」。王﹑郭二者所用的字眼兒也相差甚遠,可講的卻是同一回事──既本與末的問題,不過結論不同:王弼講究重本而輕末,郭象則視本末為一家

 

 

「所謂『名教』,簡單說來,就是三綱五常所規定的倫理道德觀念,和與之相適應的一套行為規範﹔所謂『自然』,意即非人為,本來就是如此,就是萬物(包括人)的自然本性……。」(f.)兩者間的關係可以有個通俗的解釋既外在的與內在的﹑人為的與非人為的﹑自然的與非自然的關係

 

 

再看王弼雖重道輕儒,但他的這種輕視,並不代表要取締名教, 反觀他的立場有時卻似是維持君臣等級特權,雖然他自己不曾為官,但仍認為:「始制官長,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老子三十二章注》) (g)在這兒,王弼認同人的社會是存在上下尊卑高低貴踐之分的,似乎在說封建等級的區分是天經地義的事,再解釋道:「『朴,真也。真散則百行出﹑殊類生,若器也。』」(同上)他把區分人上下尊卑高低貴踐只當作『器』去利用而已「……道自然與器社會等級設施(禮制),不是同一層次的東西。」(同上)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