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31《讀曾國藩家書》之修身篇(36)

2012/03/31 00:06:55 網誌分類: 寫作
31 Mar

 

書中說:「致九弟·時刻悔悟大有進益 弟求兄隨時訓示申儆,名子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已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九載,與四十歲以前泅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特首選戰終於塵埃落定,由梁振英先生以689票勝出。觀乎整個選舉過程,梁先生雖勝卻不可喜,唐先生雖敗仍可悲,皆因政治根本就沒有朋友和敵人,也沒有對或錯,只有利用和被利用而已。其中完全沒有勝選機會的候選人何俊仁的表現,充份利用「選舉」的遊戲規則,為自己和所屬政黨爭取眼前和未來的「利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於來敗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安慰。然而,對於唐英年來說,最適合的詞句必定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不論唐英年以流失近百票的285票慘敗,還是以一票之差失去行政長官寶座,只是選舉中的勝敗常事。惟他的「肺腑之言」,仿如項羽在烏江自刎般,將個人的政治生涯劃上句號。

 

若然唐英年面對鏡頭,微笑說「你騙人」的一刻能配上哀怨樂曲,再加上旁白:「天要亡我,我還選特首幹什麼!況且我生本無憂,唯家族所命棄商從政,如今竟敗選而還,縱使地產巨賈憐我而稱我為王,我還有什麼面目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難道就問心無愧麼?」這橋段、這安排、這劇情發展,再加上「演員」發乎內心的情感,悲情指數勢將「爆燈」,必令電視機前的觀眾深受感動而同聲一哭。

 

有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唐英年先生在敗選記者會發言中兩度感觸落淚,呼籲支持者放下選舉過程的不快。這一刻沒有人會懷疑唐先生的真情真義,但難免想到「既知有今日,又何必當初」這句說話。

 

唐英年先生的「年少無知」或「少年輕狂」,在「感情缺失」、「疑似私生女」和「鄉事女兒」事件曝光後已成為市民茶餘飯後談論的事件,甚至乎將唐英年與台灣總統馬英九相比,個人的情操修養差天共地,形象分迅即一跌千丈。

 

再者,唐英年先生雖然在兩次辯論中,說話技巧和身體語言都有脫胎換骨的表現,但在某些細節中,市民不難發現他仍有一種常見於「富家子」或「香港新生代的公主王子病」那種剛復自用的表現,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對別人的稱呼。

 

每次當唐英年直呼梁振英時,不少電視機前的觀眾相信亦如筆者一樣,感到像是呼喝旁人一樣,既不禮貌,又失尊重。此外,唐先生在受到批評時,特別是來自梁振英提出的批評,反駁時給人的印象是欠缺包容,高高在上,因此言語間總是帶點「我是對的,你是錯的」般非黑即白模式。

 

梁振英競選團隊之一,前教育局局長李國章曾在電台節目中形容唐英年的參說表現如小孩子,就令筆者想起一個故事。話說很多年前有兩兄弟為一粒糖果相爭,結果母親以弟弟年紀較小而將糖果給了他,並在糖罐中再取另一粒給予哥哥。殊不知哥哥一氣之下,不單將弟弟的糖果抛到遠處,更將糖罐中所有糖果掉到地上。

 

故事的結果是母親取出另一罐糖果,讓兩兄弟自行把衣服的口袋擠得滿滿,開開心心的離開。至於掉到地上的糖果亦沒有浪費,一直在旁默不作聲的傭人待小主人離開後,小心地將糖果逐一拾起清潔,然後收藏起來,待下班回家後給予自己的孩子。傭人的孩子沒有為地上拾起的糖果發生爭執,因為他們已很久沒有糖果吃,明白到這得來不已,因此非常珍惜。

 

梁振英先生在行政長官選舉中勝出,將要面對緊接而至,沒有終點的「政治」攻擊,可說是「塞翁得馬,焉知非禍」。然而,梁先生出生於低下階層,成長過程中的大大小小事務,縱使是一粒糖果,均不能理所當然輕易獲得,因此面對逆境的能力會較強。在他的領導下,未來五年的香港或會有大風大浪,但只要能安然渡過,香港或可找到本身的管治之道,而非沿用前人的既有方式,繼續為不必要的政治口號而內耗。

 

曾國藩在家中訓示弟弟,表示待自己過百之年才明白「悔」字的道理。不論是梁振英還是唐英年,也不計過去是自負還是自以為本領大,是否可屈可伸或可行可藏。現時若仍是只看見別人的不是,而沒有反思自己的才能本領,那麼不但做不到以不怨不尤為用,凡事亦不能站得住,亦難以辦得到。只有心存「悔」字,才可以「立」、「達」並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