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

2012/04/30 21:13:49 網誌分類: 運動
30 Apr

每天早晨,走過公園和球場,不難看到很多長者在集體耍太極,強身健體。

 

香港人較常學習的太極拳有楊家和吳家,動作要求慢和身體放鬆,用腰帶手,每招都內藏一定的弧或圓形,吳家動作較細膩,楊家動作幅度較大。

 

太極在云云眾武學中,最講求道家的哲學,自然和陰陽調和;透過簡化動作和推廣,成為今天世界各地,最多華人參與的運動。

 

不講不知,原來太極拳也可以有它剛猛的一面,可以用來搏擊,甚至可以打敗很多武林高手。

 

相傳太極拳是由清代的武學家楊露禪所創。楊露禪在家鄉永年,開館教授綿拳;及後到北京城受聘於王府教拳,當時京城的武林高手,先後向他挑戰,不料竟然盡皆敗北,技驚四座;他被尊為「楊無敵」,可以想像太極拳的威力。

 

 香港在六零年代,也上演過一場全城哄動的拳賽,由香港太極掌門吳公儀,決戰澳門白鶴派之陳克夫。

 

{#newspaper12.jpg}

 

事緣雙方年少氣盛,隔江罵戰,雙方磨拳擦掌,又經傳媒不斷煽風點火,誰認輸就下不了臺。適逢香港石峽尾木屋大火,一班有心人藉口為災民賑災籌款,由澳門康樂體育會主辦,安排了一場擂台比武。當天熱鬧非常,比武台前擺滿大花牌,還有歌唱紅伶在大會助興演出。

 

雙方都是一代宗師,名譽攸關,為了宣示決心,比武前大家簽下生死狀,赤手空拳,沒戴拳套和任何保護裝備上場。觀眾充滿憧憬,期望看到一場,如武術小說般,驚天地、泣鬼神的高手較量。

 

誰知比賽場面,令人大失所望。只見比武台上,兩名武夫,一個進攻,另一個不斷退守,毫不精彩漂亮。陳克夫恃著年青力壯,第一回合步步進逼,技術擊中吳公儀,使他口角流血。

 

第二回合吳公儀搶回主動,一拳擊中陳克夫的鼻樑,滲出滴滴鮮血;雙方打得火起,比武進入白熱化,在不可輸的心態下,不惜犧牲一代宗師的風範,打來有點像街頭流氓的打架,不斷違反賽例,亂出拳和起飛腳,台下雙方的徒弟及擁躉,也躁動起來,充滿火藥味,形勢開始失控;好事之徒,樂得推波助瀾,隔岸觀戰。

 

這時,第二回合還有一分鐘才結束,裁判當機立斷,馬上緊急敲鐘,宣佈第二回合停止,並立即召開裁判會議,讓雙方可以有下台階。及後會議一致裁定,兩位拳手不分勝負,打成平手。整個賽事,維時不到十分鐘。

 

但比武過後,報章的評論未有停止過,港澳市民間,不少人仍舊興致勃勃地繼續談論,究竟誰勝誰負。金庸和梁羽生,也得到靈感,寫了《書劍恩仇錄》和《龍虎鬥京華》的兩本武俠小說。

 

心想,學習太極,鑽研武學,若修為未夠,容易走火入魔,連一代宗師,也不能倖免,難逃要競逐天下無敵,獨霸武林的虛名。

 

不知是那位高人,開創了新的一條武學之路,讓太極走進平民百姓家,成為全民皆可練習的體操運動。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