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為什麼有個大肚子?/山不過來,我過去

2012/05/13 11:17:56 網誌分類: 閱讀
13 May

 

       {#8380_2011051211061517tip1.jpg}

  


彌勒佛為什麼有個大肚子?

在中國民間,最讓人熟悉的佛菩薩像是彌勒佛像,因為,他的特征非常鮮明,大肚上有一坦蕩胸懷,胸懷上有一極其喜慶的笑臉,笑臉上有一流溢著無窮快樂的純真無欲的笑口,一見即令人不能忘,而生親近,而至喜歡,而至不能自已,而終至要迎請於家中——不為求名求利,只為怡情養性,開竅開懷。

但是,這樣的彌勒佛像是中國文化所獨有的,在傳統、原味的寺院裡,彌勒佛像完全不是這樣,這是為什麼呢?

佛門弟子都知道,彌勒佛是未來佛,是繼釋迦牟尼佛之後,將降生在我們這個世界的下一個佛,不過時間在幾十億年後,目前還是菩薩。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流傳一萬年,慢慢便消亡了,等待彌勒佛來人間傳法。

彌勒,為梵文 Maitreya 的音譯,意譯慈氏,為姓,一說名阿夷多,南天竺人。2500多年前,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頗受佛器重,但他在釋迦牟尼入滅之前便去世了。在彌勒去世之前,釋迦牟尼佛為他授記,預言他命終之後,當上生到兜率天的內院(淨土),在那裡講經說法。據佛經記載,彌勒菩薩在兜率天會呆四千年,換算成人間的時間則是五十六億年,之後,便下生人間成佛。據《阿含經》記載,彌勒佛降生人間時,土地平整,七寶充滿,花香濃郁,果味甘美,國土豐樂,人民善良,人的壽命達到八萬四千歲,女子五百歲才出嫁。彌勒佛降生時,父名修梵摩,為大臣,母名梵摩越,為公主。彌勒下生之後,在龍華樹下坐禅成佛,又設三會度脫眾生,初會度九十六億(眾生),第二會度九十四億,第三會度九十二億。

最初的彌勒像是原味的,多為頭戴寶冠、身披璎珞的菩薩裝,姿勢基本上是跏趺坐式,自然沒有大肚和笑臉。其後出現了彌勒佛的形象。中國的大佛有很多與彌勒有關,如浙江新昌大佛、南京棲霞山大佛、河南浚縣大佛、四川樂山大佛、榮縣大佛、寧須彌山圓光寺大佛等。形象多嚴格按照佛經要求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等制作,依然不是大肚笑口型。

晉以後,相繼有一些人自稱彌勒降世(凡自稱佛菩薩轉世者幾無例外都是假的,如果是真正的菩薩轉世者,會在身份暴露後很快離開人間),既有農民起義,又有別有用心者迷惑群眾、乘機叛亂,或者借此斂財騙色。之後,出現了白衣彌勒形像,但並未被人普遍接受。

現今大眾廣泛喜愛的彌勒形象,來自被稱為布袋和尚的五代後梁僧人契此。

契此,俗姓張,號長汀子,奉化大橋鎮長汀村人(今寧波奉化),生活在唐末五代,本是游方僧人,四出化緣,隨處坐臥。由於經常荷著一個布袋,又被稱為布袋和尚。其形貌很有特征,“形裁腲脮,蹙頞皤腹”,皺鼻梁,體肥肚大。其行為也很奇特,天將旱時便穿高齒木屐,天將澇時穿濕草鞋,人們以此得知天氣。他隨處寢臥,冬臥雪中,身上卻不沾雪。他經常到市場上乞食,不管葷素好壞,入口便食,還分出少許放入布袋,更奇特的是他在哪裡行乞,哪裡的生意便分外好。後梁貞明三年(917),他端坐在明州岳林寺東廊下的一塊磐石上,將入滅前,說了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安然坐化。至此,眾人才知道行履瘋顛的布袋和尚,原來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不久,有人在別州看見和尚仍背著布袋到處走,於是世人競相描繪他的圖像供奉在家中。據說,他的全身捨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東堂上。

作為一個游方僧人,契此很受普通百姓的喜愛。他的形象和藹可親,雖然顯現神通,卻又只是暗示於人,不以此為己謀利,直到臨終,才暗示自己就是彌勒的化身,這與那些以此迷惑群眾、煽動叛亂的白衣長發的假彌勒完全不同。

契此為人所重不僅因為其形象的奇特,更因為其思想的超脫。他留下的詩偈不多,卻都富有特色。他有一偈: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裡游。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青目一句用了稽康用青白眼對待知己與俗人的典故)

他還作有一歌,強調只有心才是最真實的,是“十方世界最靈物”,出家人只須騰騰自在、閒閒無為,不用分別凡聖,不用執著經論,與禅宗的風格一致。契此的大肚和布袋成為一種寬厚、包容的象征。他有一偈:

是非憎愛世偏多,子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

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

他強調要大度能容,不要計較人世間的是非憎愛,要“寬卻肚皮”、“豁開心地”,只要肚量大、心胸寬,遇到冤家也能與之和平相處,甚至還能由此悟道成佛,證得六度。

布袋和尚插秧偈:

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成稻(道),後退原來是向前。

以契此為原型,後人又加上了笑口常開的特征,從而形成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彌勒佛的形象。大肚彌勒寓神奇於平淡,示美好於丑拙,顯莊嚴於诙諧,現慈悲於揶喻,代表了中華民族寬容、和善、智慧、幽默、快樂的精神,成為了中國佛教的形象大使。

與彌勒菩薩相關的聯: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見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50145196.jpg}

 

山不過來,我過去

 

 

 

讀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大師,幾十年練就“移山大法”,許多年輕人慕名前來學藝。三年過去了,徒弟們卻從未能學得一句移山口訣。也未能一睹大師的移山絕技,可謂失望至極。

一天,眾徒弟遠望高山集體發難;“從師多年,勤勤懇懇。師傅為何不教我們移山大法啊?”大師說;“好吧,今天為師就教你們移山大法。”話音剛落,眾徒雀躍。大師說;“仰望高山,閉目凝神,疾步奔走。謹聽吾令。”眾徒依法行事。少許,大師道;“好了,請徒兒們睜眼細看。是否已臨近高山?我的移山大法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啊。”至此,眾徒方如夢初醒。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簡單幾個字,撼天動地。足以使整日抱怨命運不公,何處安身立命的人汗顏。世間有太多 不如意。對於不能改變的人與事,即知無可改變,只有轉變思路。即知怨天尤人於事無補。倒不如坦然面對。文中此山非“愚公之山”憑借毅力螞蟻搬家。移山大法的啟示。其精髓在於;山,千呼萬喚終不來,那就讓我們過去吧。

放下的快樂,不是逃避。而是給自己的災難與不幸一線緩沖的機會。有一位女士,精明強干。經商多年家底頗豐。人到中年時,丈夫竟與自己店中職員私奔。席卷了全部積蓄。不幸的是她又被查出子宮癌。萬念俱灰間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她拒絕治療,拒絕出門。親人們見她日益憔悴,無不急在心頭。好友前來探望時只是問她;“是不是還在愛著他,放不下?”她答;“我恨他。”幾個字說得咬牙切齒,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好友問;“為了一個不值得珍惜的人,卻要放棄生命嗎?”女士無語。好友說;“白手起家,那是你的魄力。多麼艱難的日子都走過來了,如今他雖走了。可是愛你的人仍在你身邊。父母,孩子和朋友們一直都珍惜著你,盼望你好好活下去啊。”面對真情,女士似有所悟。

那段時間,除了積極配合治療。打理生意。她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從佛學,現代醫藥到自然療法。結識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一些是心向佛門,樂善好施的佛家弟子。因為雙重的創痛,她對生命有了更好的理解與诠釋。而這些,是正常人所無法體會到的。藥物終究不是萬能的,有時,求生的意念和樂觀精神。才是最好的良藥。

山不過來,我過去。人生沒有過不去的事,只有過不去的人。莊子告訴我們,智慧的人。不去做無法做到的事。不去了解自身智力不能達到的領域。哪怕生命還只有一天,也要活得從容,高貴。

 

 

 

 

 

 

 

回應 (1)
我要發表
qqcheng (小吉)
qqcheng (小吉) 2012/05/13 11:57:11 回覆

感謝分享~ {#200909012339395002.gif}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