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倦知還

2012/05/22 13:12:44 網誌分類: 創作
22 May

鳥類根據不同的遷徙行為,可分為留鳥和候鳥。

 

留鳥常年居住在出生地,終身不離開自己的巢區,只會間中進行不定向和短距離的飛行。

 

例如烏鴉在冬季,會向溫暖的城市中心聚集,夏季則會分散到清涼的郊區,這種行為叫做「漂泊」;雪雞會在高海拔和低海拔之間進行「垂直遷徙」,尋找食物;麻雀則會隨著食物的多少和分佈而「游蕩」,但他們都不會做長距離的遷徙。

 

候鳥則在每年春秋兩季遷徙,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出現在避寒地的是冬候鳥,出現在避暑地的是夏候鳥,往返途中的是旅鳥,而夏居山林,冬居平原處的則是漂鳥。

 

有一種迷鳥很有趣,由於天氣惡劣、食物狀況、或遷徙地被破壞等原因,偏離自身遷徙的路線,出現在本不應該出現的區域,例如中國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就發現了大群的大紅鸛。中國海南島、雲南、長江流域和華北,又出現了一種黑卷尾的雀。

 

另一種特別的情況是候鳥變成了留鳥。日本北海道的丹頂鶴,原是候鳥,但由於當地居民,持續在冬季投餵食物給它們,部分丹頂鶴已經放棄其遷徙的本能,成為當地的留鳥。香港的小白鷺,因為太多食物供應,也成了留鳥。

 

鳥類的行為,正好用來反映一些人的無奈。

 

絕大多數人都是留鳥,除了出國讀書或旅行外,一生都不會遠離自己的出生地。

 

但有一些人,迫於種種原因,無奈地成為了迷鳥,或由候鳥變成留鳥。

 

最近出走美國的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其境況晃如一隻迷鳥,迫於無奈,要遠走他方,離開自己的出生地。雖然獲中方保證安全,但何時能歸故土,仍屬未知之數。看多少當年六四民運人士,老死他鄉,仍未能重回故鄉,不少已成為留鳥,落地生根於異鄉。

 

電視台「尋找他鄉的故事」中,訪問了很多在世界各地打工的華人,他們不少是因為當年家鄉貧困,迫於無奈而要到外地搵食。很多在當地搵到錢,成家立室,生兒育女,成為留鳥。離鄉別井多年,他們心繫祖國故鄉,很想有朝一日,能重回故土。

 

人飛得久了,也想找一個地方歇息一會。

 

鳥倦知還,但多少人能成功返回故鄉?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