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抽六四的水,行動吧! 文:Napo (黃永志)

2012/06/04 02:39:32 網誌分類: 政治
04 Jun

http://www.tinykylie.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138&page=14#pid56189

不要再抽六四的水,行動吧!
文:Napo (黃永志)

最近幾年的六四晚會及一系列紀念活動的參與人數都增多了不少,尤其是年輕人與學生。主辦單位支聯會及一眾食住六四條水而壯大的民主黨派,似乎都表示欣慰,成功薪火相傳,並稱讚年輕人醒覺,認清了差點就被遺忘的歷史。

不過,我有點好奇究竟去六四晚會的人其實是想著什麼呢?為什麼參與?對於六四的意義是如何理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六四事件而反思的社會改革圖像又是如何? 這點又與當下息息相關。除了現在很多人會聯想到的坦克鎮壓、自由民主、學生等等的關鍵字眼之外,我還認為六四事件在現今的香港有兩點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第一是六四事件發生的背景其實是涉及一系列的經濟民生問題。

80年代中期開始,一系列早前朝資本主義方向的改革雖然好像開始令中國經濟產生活力,但卻同時產生大量的負面影響。舉例說,因外資的引入及擴張的財政政策令1988年竟出現高達30%的通脹,而價格改革更令經濟及財政出現混亂,官倒(即官方人員利用特權將物資在市場上高價賣出投機獲利)及因貨幣超商品迅速增加而出現的官僚貪腐問題非常嚴重。此外,農業經濟變得商業化,農民轉為種植經濟作物而非糧食而令糧食產量大幅下跌。瘋狂搶購、囤積居奇、投機倒把等情況不斷出現。隨後為了將過熱的經濟降溫,政府又不時採用了緊縮政策,收緊貸款,令大量工廠倒閉,失業人口劇增。在1989年初,估計有五千多萬人加入了由貧困農民組成的流動遊民無產階級大軍,由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就是為了尋求臨時工作。當然整個改革過程一定會有不少官員及投機者得益,不過工人、農民、學生、知識分子、政府基層員工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貧富懸殊,日子艱難,怨氣累積,社會開始焦慮不安。如果不是有這個經濟背景,我們很難可以想像為何在1989年的4月至6月可以突如其來的爆發一場運動。六四事件也是這些民怨累積的一個爆發。

以上這些背景不是與現時的香港情況有幾分相似嗎?

近年領匯上市加租,土地房屋炒賣,各公用事業如地鐵及電費不斷加價,強積金血汗錢不斷在金融市場被投機,通脹劇烈。市民看到的是貧富懸殊甚為嚴重,社會沒有希望,累積多時的矛盾在這幾年間逐一浮面,出現不少指向政治經濟特權的抗爭。

因此,我看到一個很矛盾的景象,一方面當年六四事件中,不少學生、工人、民眾因這些市場化的惡果而走出來抗議官倒貪腐,另一方面香港的六四相關活動卻又對這些不予討論,對於現時在中國以及香港發生的大小經濟民生議題不太關注。甚至與支聯會有深厚關係的民主黨更加多年來支持了不少有違基層民眾利益的政策,例如支持領匯上市,多年前反對最低工資等等。除了高喊民主自由外,似乎基層民生並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如果你真的關心民生,就應該去反對港鐵加價,反對私有化,反對投機炒賣,而不只是在議會年年重複空洞的口號。

第二方面值得我們再提及的是八九民運是一場人民的運動。

這個運動是由下而上,由不同社會力量慢慢醞釀、累積、匯流而成的,其間亦有社會形勢推高運動。例如初期有知識分子與學生的「民主沙龍」討論會,到了4月中胡耀邦的去世令學生及群眾有一個機會去表達意見,批判政權,他們自發舉行遊行集會、寫請願書,很快亦組織罷課以及積極向北京市民宣傳動員他們支持。其間有工人市民加入遊行,或組織起自己的工人組織及紏察隊,又或簡單至送水送飯等不同的形式去支援運動。不同群體內開始組織起來,而他們之間亦巨始進行連結,4月至6月間發生了多場數十萬人的遊行或集會。這股連結起來的巨大力量往往能夠產生到社會的改變,這才是真正令中共感到懼怕的原因,連中共的4.26社論也要寫明嚴禁到工廠及社區進行串連,可見群眾運動才算得是有力的改變力量,我們應好好參考。

反觀我們香港的民主運動,除了形式上每年七一上街外,泛民黨派對議會外的群眾運動及路線不太感興趣,甚至是害怕群眾運動的出現。由早前反高鐵,到五區公投,以至反替補機制的拉布,不少議員事前都不敢表態,待群眾出現才急於補回立場,有些如民主黨之流只會在旁指摘太激或自怨自艾議會內不夠票,更不要期望他們能發動或連結群眾運動。運動從來都是要衝破某些政權的限制,還政於民,正如八九當日的學生亦多次不理犯了甚麼惡法而走上街頭的。今日的泛民政黨以此理由自我 限制實在是倒退。

我也實在不明白,如果連當下香港正在發生的群眾運動都不予支持,那麼究竟平反八九民運又有什麼意思呢?他們是在平反什麼呢?

紀念六四時,如果將當年八九民運的政治經濟背景與群眾運動的形式都抽去,只剩下鎮壓/坦克/自由/民主等字眼以及消費一下當天的愁雲慘霧,絕對產生不到當下積極的意義。反而,活在當下的抗爭與運動才是真正承繼八九民運的精神。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