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吾之有待

2006/09/26 15:39:18 網誌分類: 政治
26 Sep
早前,有政黨主席就銷售稅發表言論,認為政府未來十年財政穩健,而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只會於20年後才出現,重申不支持銷售稅的概念,與「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凶飢」的古理明訓背道而馳。回顧本年度的政府財政預算案能達致近年首次的收支平衡,亦是自199798年度以來,政府的經營及綜合帳目首次同時出現盈餘,實在來之不易。還記得於2004年,市民受「沙士」疫情折騰之害告一段落之際,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發表了首份的財政預算案,其中沒有提出任何新的加稅建議,坦言是「要有很大勇氣才能做到不加稅」。事實上,在今天全球一體化的經濟環境下,不論是政府或企業家,必須對未來市場的變化有正確的預測,以及當發生任何意料之外的事件時,能有適切的應變措施和手段。若然企業在生產原材料、能源、設備、技術、人員、資金等缺乏長遠的籌劃,未能適應市場變化,最終必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倒下來,同樣地政府亦未能幸免。雖然現時香港正處於經濟復甦的優勢中,但若有優勢而無準備,則較之只有劣勢而有準備者更為不勘一擊。《孫子兵法.九變篇》指出:「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說明了我們不能由於預期「金融風暴或其他經濟問題」不會發生,或是預期十數年後才發生,對香港影響不大而不作任何準備。所謂:「安不忘危,治不忘亂」,我們只有做到有備無患,常備不懈,才可以「應卒」。作為一黨之主,必須明白到領導的關鍵並不在於領袖魅力,而是使命。縱然在競爭時需要作出策略的取捨,但更重要的是選擇什麼是不應做的。在《商品及服務稅》討論中,斷然否定其對香港未來的重要性,無疑是自斷香港持續發展,創造未來能力的一隻臂胳。真正能把人從飢餓、貧困和痛苦中拯救出來的,是勞動和生存的技能。因此,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讓市民皆能勞而獲之,取而用之。在多勞多得,少用少付的原則下,使繳付《商品及服務稅》不作額外稅收來看之,而是視為回饋社會,加大津貼額以幫助社會弱勢社群的最直接方式,則爭論可止矣! 二零零六年九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