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白話文- 2象王聽阿羅漢誦經/3象王轉生人道 /4學道證果的那先

2012/10/30 13:42:18 網誌分類: 閱讀
30 Oct

 

         {#zJd_kXe1nqVGWdKnpRk3_Q.jpg} 

 

 

 

                       2象王聽阿羅漢誦經

 

譯文
  過了很久之後,佛陀涅槃了。象王卻不知佛陀到何處去了,仍然每天來到頭羅樹林,爲之周旋而走。到處尋找佛陀不得,便啼哭淚流,憂愁不樂,以至不能飲食。當時,國中正好有座佛寺廟舍建在山上,其寺名叫迦羅洹寺。寺中有五百名沙門常常居住在其中,這些沙門都證得了阿羅漢道。他們經常在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齋日時,誦讀經書,直到天亮。
  當時,象王也在山上,正好住在某寺之中。象王知道有六天時間誦讀經書。等到誦經之日,必定走到寺中,傾聽衆僧誦經。衆位沙門知道象王心想聽經,每次誦讀經書之時,一定等候象王來到,然後才開始誦讀經文。象王傾聽經文直至天亮,既不瞌睡也不卧下,不動下搖。
原典
  佛久後般泥洹去。象王不知佛所在,爲周旋行。求索佛不得,便啼垂淚,愁憂不樂,不能食飲。時國中有佛寺舍在山上,名加羅洹寺。中有五百沙門常止其中,皆以①得阿羅漢道②,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常以是日誦經,至明。
  時象王亦在山上,止於寺中。象王知有六日誦經。至其日,當行人寺中,聽經。諾沙門知象王意聽經,欲誦經時,須象王來,乃誦經。象王聽經至明,不睡不卧,不動不搖。
注釋:
  ①以:通「已」字。
  ②阿羅漢道:即指小乘佛教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它消滅了一切煩惱而進入了涅槃境界,是小乘佛教聲聞四果中之第四果。

 


 

                                   3象王轉生人道

 

譯文
  由於象王多次傾聽佛經、侍奉佛陀的緣故,後來象王因爲年壽已高,命盡而死,死後便轉生人道,作爲某人之子而生於一個婆羅門的家中。
  後來,年齡漸漸長大,沒有傾聽過佛經,也沒有看過一個沙門,便抛開家人而走,來到深山之中,學習異道,在山上住了下來。靠近他住的地方也有一個婆羅門的道人,與他一同住在山上,互相往來,結爲知心的朋友。他們倆之中有一人心想:我若不能斷絕世間憂苦、衰老、疾病,死後必然堕入地獄、畜生、餓鬼、貧窮之中。因爲這個緣故,我要剃掉頭發,身披袈裟,追求進入羅漢涅槃的境界。另一個人心想:我甯願求作一國之王,獲得自由自在,并且使天下人民都要聽随我的教化命令。
  像這樣的發誓之後,兩人分别因年壽已盡而死,後又都轉生世間再次爲人。其中一個先前想要做國王的人,出生在海邊,成爲國王的太子,名字叫做彌蘭:其中一個生前想剃發做沙門、尋求羅漢涅槃之道的人,出生在天竺(印度)國,名字叫陁獵,出生時皮膚有紋,狀似福田,仿佛肉披袈裟,有一頭大象與之同日而生。天竺稱象爲「那」,父母便稱其子爲那先。
原典
  象王數聞①經、承事佛故,後象王以壽命盡死,死後便化爲人,作子生婆羅門家。
  以後,年長大,不聞佛經,亦不見沙門,便棄家去,入深山,學異道②,在山上止。近比③亦有一婆羅門道人,俱在山上,相與往來,共爲知識④。其一人自念言:我不能於世閑懸⑤憂苦、老、病,死後當入地獄、畜生、餓鬼、貧窮中。用⑥是故,我欲剃頭須,披袈裟,欲求羅漢泥洹⑦道。其有一人自念言:我願欲求作國王得自在⑧,令天下人民随我教令。
  如是,久後,二人各命盡,俱生世間作人。其一人前求作國王者,生於海邊,爲國王太子,字彌蘭;其一人前世欲剃頭作沙門、求羅漢泥洹者,生於天竺,字陁獵,與肉袈裟俱生其家,有一大象同日生。天竺名象爲「那」,父母便字⑨爲那先。
注釋
  ①數聞:多次地聽到。
  ②異道:指佛教以外的其他教派。
  ③近比:緊鄰、緊挨著。比,靠近之意。
  ④知識:知心朋友。
  ⑤懸:吊起來,此處引申爲了結。
  ⑥用:通「因」 。
  ⑦泥洹:即「涅槃」 。指燃燒煩惱之火滅盡,已完成悟智(指菩提)之境地。
  ⑧自在:自由自在,無人管束。
  ⑨字:命名、取名。


 

 

                              4學道證果的那先

 

譯文
  等到長成十五、六歲時,那先有一個舅父,名字叫做樓漢,出家學道成爲沙門,其人是曠世高才,世間無人能與之相比。并且已經證得阿羅漢道,能夠從密封無問之中出來,也能鑽進沒有孔穴的器物之中,自由自在地變化,沒有什麽不能做到。天上天下的人民以及蠕動之類的東西,隻要他心中有所思念,都能預先知曉他們從何處而來,死後又趨向何處。那先走到舅父的住處,自己申說道:「我喜歡佛所闡述的大道,要求成爲沙門,做舅父的弟子,能否同意讓我做沙門?」樓漢十分同情他的要求,立刻就讓他出家做小沙彌,先受十戒。然後每天誦讀經文,思惟佛經戒律,不久便證得四禅,全部知曉各部經典的精義。
  當時,國中有座佛教寺院,名字叫做和戰寺。寺中有五百名沙門,都已證得阿羅漢道。其中有第一阿羅漢,名字叫頻波曰,能夠知道天上天下、過去未來現在的事情。
  當那先年滿二十之時,便已接受了大沙門的經戒,來到和戰寺之中,到頰波曰住的地方來了。一日,正值十五,是僧團的布薩日,五百阿羅漢齊聚於講堂聽戒。大沙門都進去了,那先也夾雜在其中。諸沙門都坐下之後,頻波曰環視坐中諸沙門,知道他們皆是阿羅漢,唯獨那先還沒有證得阿羅漢道。
  頻波曰爲刺激那先便說道:「譬如人們擇米,所有的米都是正等白米,其中有一粒黑米,人們就會立刻剔去這粒黑米,因爲它是粒壞米。現在我的所坐之中,都是清淨白米,唯獨那先是粒黑米,尚未證得阿羅漢道啊!」那先聽到頻波曰這般地說法,心中大爲憂愁!趕緊站起來,向五百沙門施禮。出去後心中想道:我不應該坐在衆人之中,所有在座比丘,都已證得解脫,成就阿羅漢道,唯獨我例外。這仿佛是座中衆位皆是獅子,忽而其中夾雜著一條狐狸野狗一般。我從此以後,若不能證得解脫道,決不進入衆人之中而坐。頰波曰早已知曉那先心意,用手慈悲地摩弄那先頭頂說道:「不久的将來,隻要你努力,就可以證得阿羅漢道,不要憂愁。」於是便挽留那先住下。
  那先還有一位師父,年屆八、九十歲了,名字叫加維曰。衆人之中有一位優婆塞,十分賢德和善,每天爲加維曰大師提供齋飯。那先要爲師父持鉢取飯的時候,師父命令那先口中含水,走到優婆塞家,去取回飯食。優婆塞看見那先年少端正,與一般大爲不同!以往之時便很有名,很早就聽說他很有智慧,胸襟廣闊遼遠,頗有大志,能夠闡發經中的大道。優婆塞看到那先前來,趕緊向他施禮,并合掌說道:「供養諸位沙門齋飯已有很長時間了,下曾有一個沙門向我闡說經中大道。現在我向那先請求,但願能向我闡述佛經,解開我心中的迷惑愚合。」
  那先心中想道:我已接受了師父的教誡,他命令我口中含水,不許說話。我現在若是吐出口中之水,便是違背了師命,這又該怎麽說呢?那先知道優婆塞也是高才有志之士,我若向他闡說經意,想必他立刻便可得道。
  於是那先便吐出口中之水并坐下,替優婆塞闡述經意道:「人應當布施做一些福善之事,奉行佛的經律教戒,死後再轉生人間,便能得到富貴之福。人若不違犯經律戒律,死後就不再堕入地獄、餓鬼、畜生道中,或貧苦窮困之中,就可以生於天上享樂。」優婆塞聽到那先所說之經,心中大爲歡喜。那先也知道優婆塞心中歡喜,便又爲他闡述較深的經義:世間萬事萬物都必然會流逝滅亡的,沒有一事是常住不變的。各種所作所爲都很辛勤勞苦,萬物都不能自由自在。唯有證入涅槃之道,就意謂著不再轉世而生,也不衰老,沒有疾病,也不會死亡,沒有憂愁,也沒有煩惱,唯有滅除各種惡念和招緻苦的原因,才能脫離無盡的輪回,獲得真如的快樂。
  那先說完經義之後,優婆塞即證得了第一須陁洹道,那先也因此而證得了須陁洹道。優婆塞十分歡喜,便極力給那先做出美好的飯菜。那先對優婆塞說先取飯菜放在師父的鉢中。那先吃完飯,洗臉漱口完畢,便手持飯菜而回交給師父。師父看到那先說道:「你今天雖拿回美好飯菜,可是你已違犯僧團的規定,以之冒犯衆人,應該把你驅逐出去。」那先大爲憂愁,心中不樂。師父命令道:「集合大衆比丘。」大衆都集合起來了,全部坐定了。師父說道:「那先不禀師教冒犯了我輩衆人之約法,理應将他驅逐出去,不要再讓他在衆人中住下。」頻波曰藉經文替那先求情說道:「譬如人用一支箭,射中兩個目标物:那先自己得道,又使優婆塞也得道,這是十分難得之事,不應該逐出那先。」師父迦維曰說道:「即使一箭射中一百個目标物,總而言之都是違犯了衆人之約,就得接受處罰,不能再住在此處。其他各人務必持戒,不能像那先一樣;如果有人敢效法那先,爲維持法紀的尊嚴應該如那先一樣立即将之逐出僧團,不予共住。」坐中衆人,都沈默不語。師父命令立即逐出那先。
  那先便虔誠地彎下腰,以頭頂禮師父之腳以示忏悔。起身之後,又逼向諸位比丘僧作禮。之後便走出和戰寺。進入深山之中,坐在樹下,晝夜努力精進向道,不敢懈怠,最後終於證得阿羅漢道,能夠飛行,自由無礙,得到了天眼通、天耳通及能徧知六道衆生心中所思的他心通,也證得了宿命通和斷盡三界的見思惑,不受生死的漏盡通。證得阿羅漢道之後,便又回到和戰寺中,到諸位比丘居住之處,虔誠地踐晦往昔之過,以期求得他們的理解。諸位比丘當即表示歡迎,并聽随他本人之便。
原典
  年十五、六,那先有舅父,字樓漢,學道作沙門,大高才,世閑無比。已得阿羅漢道,能出無閑,入無孔,自在變化,無所不作。天上天下人民及蠕動之類,心所念,皆豫知①之,生所從來,死趣何道。那先至舅父所,自說言:「我喜佛道,欲作沙門,爲舅父作弟子,甯可持我作沙門?」樓漢哀②之,即聽③作沙彌,受十戒。日誦
經,思惟經戒,便得四禅④,悉知諸經要⑤。
  時國中有佛寺舍,名和戰寺。中有五百沙門,皆得羅漢道。其中有第一羅漢,名額波日,能知天上天下、去來現在之事。
  那先年至二十,便受大沙門經戒,便到和戰寺中,至額波日所。時五百羅漢這⑥以十五日說大沙門戒經,在講堂上坐。大沙門皆入,那先亦在其中。諸沙門悉坐,額波日悉視坐中諸沙門,心⑦皆是羅漢,獨那先未得羅漢。
  額波日言:「譬若錫米⑧,米正白,中有黑米,即剔,爲不好。今我坐中,皆白清淨,獨那先黑,未得羅漢耳!」那先聞額波日說如是,大憂愁!起,爲五百沙門作禮。出去自念:我不宜在是座中坐,譬若衆師子⑨中有狐狗。我從今以後,不得道,不人中坐。額波曰知那先意,以手摩那先頭言:「汝得羅漢道不久,莫愁憂。」便止留那先。
  那先複有一師,年八、九十,字加維日。其中有一優婆塞,大賢善,日飾加維。那先主⑩爲師持鉢,行取飯食具,師今⑾那先口含水行,到優婆塞家,取飾食具。優婆塞見那先年少端正,與人絕異!有名字、智慧⑿,廣遠有志,能說經道。優婆塞見那先前⒀,爲作禮,叉手言:「飾⒁諸沙門日久,未曾爲我說經者。今我從那先求哀⒂,願與我說經,解我心意。」
  那先自念:我受師教戒,令我口含水,不得語。我今吐水者,爲犯師要,如是當雲何⒃?那先知優婆塞亦高才有志,我爲其說經,想即當得道。
  那先便吐水卻坐⒄,爲說經言:「人當布施作福蓋口,奉行佛經戒,死後生世間,得富貴。人不犯經戒者,後不複入地獄、餓鬼、畜生中,貧窮中,得生天上。」優婆塞聞那先說經,心大歡喜。那先知優婆塞心歡喜,便複爲說經:世閑萬物皆當過去,無有常。諸所作皆憨苦,萬物皆不得自在。泥洹道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愁不惱,諸惡憨苦皆消滅。
  那先說經競,優婆塞得第一須陁洹道⒅,邪先亦得須陁洹道。優婆塞大歡喜,便極與那先作美飾具⒆。那先語優婆塞先取飾具置師鉢中。那先铈競,澡漱訖畢,持飾具還與師。師見言:「汝今日持好飾具來,以犯⒇衆人,要當逐出汝21。」那先大愁憂,不樂。師教言:「曾22比丘僧。」悉23會,皆坐。師言:「那先犯我曹24衆人要,來當25逐出,無令在衆中止。」頻波曰說經言:「譬若人持一箭,射中兩準26;那先自得道,亦複令優婆塞得道,不應逐出。」師迦維日:「政使27一箭射中百準,會爲28犯衆人要,不得止。餘人持戒,不能如那先得道,如效那先,當用絕後29。」衆坐中皆默然。師教即逐出那先。
  那先便以頭面30禮師足。起,遍爲比丘僧作禮。訖競,便出去。入深山,坐樹下,晝夜精進,思惟道不解,自成31。得羅漢道,能飛行,徹視徹聽,知他人心所念善惡,自知前世所更從、來生32。得羅漢道已,便來還入和戰寺中,詣33諸比丘所前,頭面悔過,求和解。諸比丘僧即聽之。
注釋
  ①豫知:即預知。
  ②哀:憐憫。
  ③聽:任憑、随某人之意。
  ④四禅:即第四禅天的境界,已脫離八災患(即尋、伺、苦、樂、憂、喜、出息、入息等八種能動亂禅定之災患) ,故也稱爲不動地。
  ⑤要:精義、核心之義。
  ⑥這:「别本」譯作「适」 。适,恰好、正逢。 「别本」更準确。
  ⑦心:心中以爲,用「心」觀照。名詞動用。
  ⑧錫米,麗刻本作「揚米」,「别本」譯作「折米」。當以麗刻本爲準。或「别本」折米應寫作「擇米」,則亦可。
  ⑨師子:即獅子。
  ⑩主,麗刻本作「旦」,依麗本。
  ⑾今,麗刻本作「令」。依麗本。
  ⑿有名字、智慧:此句頗爲不通,無法斷句。「别本」譯作「宿知有慧,預聞有明志之名」。依上下文,「别本」更爲準确。此句下「廣遠有志」大約爲「預聞有明志之名」意的誤譯。
  ⒀前:前來、走近。
  ⒁詐:即飯字。爲某人供飯。名詞動用。
  ⒂求哀:即哀求、苦苦請求之意。
  ⒃當雲何:怎麽說、怎麽交待。
  ⒄卻坐,「别本」作「而坐」。依「别本」。
  ⒅須陁洹道:指斷盡三界之見惑,意爲開始進入聖道,可以譯「入流」,是小乘修行所達到的四種道果之一,即聲聞四果的「初果」。
  ⒆詐具:即飯菜。
  ⒇以犯:「以之犯」之省略語。「之」代指美飯菜。
  21汝:你。
  22會:集合、召集。
  23悉:全部、都。
  24曹:輩。
  25來當:來當:理應。
  26準:目标、靶子。
  27政使:即使、縱使。
  28會爲:總之都是。
  29當用絕後:應該因此行爲而斷絕日後修行。由此見迦維日尤重教之戒律。
  30頭面:即完全彎下腰,跪下以頭臉觸捱,意爲極虔誠。
  31自成:自我修煉,證成正果。
  32能飛行......更從、來生等句:此句爲證得阿羅漢的六種神通:
  ㈠神足通:指能飛行自在,随心所欲現身之能力。
  ㈡天眼通:能見六道衆生生死苦樂之相,及見世間一切種種形色,無有障礙。
  ㈢天耳通:能聞六道衆生苦樂憂喜之語言,及世間種種之音聲。
  ㈣他心通:能知六道衆生心中所思之事。
  ㈤宿命通:能知自身及六道衆生之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㈥漏盡通:斷盡一切三界見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盡神通之力。
  33詣:來到。

 

 

 

空中結緣廣東話劇化故事網(三寶網推薦)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5/chances&p=731&m=archive&page=1&item=500

 

 

普賢佛教影音網站(粵語)眾多法師講座

http://poyinweb.com/audio08.shtml

{#2030233577q7g7roiz94zi.gif}{#2030233577q7g7roiz94zi.gif}{#2030233577q7g7roiz94zi.gif}{#2030233577q7g7roiz94zi.gif}{#2030233577q7g7roiz94zi.gif} {#2030233577q7g7roiz94zi.gif}{#2030233577q7g7roiz94zi.gif}{#2030233577q7g7roiz94zi.gif}

 

佛教視頻網,129部電影,60部電視劇,205部動畫,547部紀錄片,1435首佛樂,655部佛典有聲書,4396個佛教講座,449部公益影視大全.共沾法喜,阿彌陀佛!!!!

 

http://vod.fjdh.com/fjdh-va/

 


 

阿彌陀佛共俢網http://www.amtfgx.com/

 


 

一個勁正的健康資訊網

 

http://www.cyt.tw/CureNews/CureNews.htm

 

萬勿錯過

 

(以上網址,歡迎轉載,功德無量)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