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日

2012/11/27 00:48:23 網誌分類: 文化
27 Nov

(版權作者「精算龍曆」擁有,歡迎轉載,唯需要尊重學術,註明出處及作者)

中國干支紀日法源遠流長,甲骨文時代為占卜記事之用;暫時確認毫不間斷連續使用,追溯至公元前720年,為世界之最。

古人在平地上立竿,對太陽進行長期觀察後,發現每段白晝時期,總有一刻的竿影最短,此為中午。

「日」的長度相比年和月,是最容易被準確測量,只要在晴天之下,把竹竿垂直立於某一點的平地上,連續兩次通過最短日影(中午)的時段,就是1個「日」(真太陽日)的長度,可謂立竿見影。

純以天文曆法,不涉推命派別之爭,當以子正換日。

從天文測量的角度研究,中午被定義為一日之正中,與之相對的子正,為一日之始。

這是有歷史佐證,​《新唐書•歷一》李淳風:「古歷分日,起於子半。」

李淳風除了是天文曆法專家,更是術數高人,相傳推背圖由他和另一高人所創。

總言之從天文的角度看,一日的起始,以太陽過天底來定義;一日的長度,以連續兩次太陽過中天來定義。

從現今曆法時間的制度看,一日的長度被定義為86400個時鐘秒,一個時鐘秒以銫原子的固定運動來定義;一日之始,就是時鐘的00:00:00秒。

當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的一剎那,就是日月同度,處於相同的黃經,稱為朔點或新月點。

當朔點落於曆法時間定義的當日,就稱為朔日或新陰曆月的初一日;上一日為晦日,即上一月的最後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