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呼吸:髒空氣每年致40萬人早死

2013/01/03 06:59:54 網誌分類: 時事
03 Jan

 

致命呼吸:髒空氣每年致40萬人早死

2013-01-03 01:51:54 來源於:財新《新世紀》

空氣污染致死被研究證實:以PM10計,中國每年早死的人數可能達35萬至40萬;以PM2.5,僅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每年早死人數就達8000餘人。

{#41.jpg}
  

呼吸本身不能殺死人,但污染嚴重的空氣有時可以。

20121218日,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共同發佈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如果2012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四城市空氣品質相對於2010年沒有改善,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數將達8572人,因早死而致的經濟損失達68億元人民幣。

報告題為《危險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經濟損失評估研究》,這是中國第一份公開發表的空氣污染致人死亡研究報告。報告發表後,在公眾中反響巨大。

1219日下午,財新記者採訪了上述報告的第一作者潘小川、第二作者李國星。潘小川是北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室內外空氣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的定量評價及方法、環境污染健康風險評價及方法學;李國星為該學院博士。

潘小川告訴財新記者,報告所稱的過早死實際是指超額死亡,不是統計學意義上的沒有達到平均壽命的過早死亡。所謂超額死亡是一種計算在某種因素作用下的死亡率的概念。正常情況下,人類的死亡數量會保持一定的節律,但由於某種因素影響,這種節律就會被打亂,使死亡人數增加。此次報告中提到的早死是指完全由於PM2.5增加所造成的超額死亡。潘小川稱:我們所用的研究方法是定量評價,從環境流行病學的角度,採用時間序列模型。這是國際上常用、非常標準的通用方法。

潘小川還透露了一個事實,上述研究僅是中國首份公開發表的空氣污染致人死亡報告,並不是首份報告。

早在2007年,世界銀行和當時的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共同進行了一項研究,形成的結論之一是:以PM10為指標衡量的空氣污染,每年在中國導致35萬至40萬人早死。作為參與該研究的中方專家,潘小川表示,因為種種原因,報告中的死亡人數最終沒有公開發表。

潘小川指出,空氣污染致人死亡僅是其嚴重後果之一,污染還會致人生病,導致大額的經濟損失。這些均有待進一步研究。

空氣殺手

潘小川說,正常情況下總會有人死亡,但肯定有一個正常死亡的基數。團隊在做這項研究時,控制其他因素,得出科學意義上的與PM2.5有關的超額死亡數。

潘小川強調,研究團隊的資料來源真實可靠。先利用四個城市2004年到2009年間的PM2.5研究性監測資料,以及同期疾病控制中心統計的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等病因死亡資料,建立相關暴露反應關係模型和健康經濟損失計算模型,並根據2010年公開的PM2.5資料,對與之關聯的超額死亡數量和經濟損失進行了估算。

最終公開發佈的報告顯示,經測算,2010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四地因PM2.5污染導致超額死亡人數分別為2349人、2980人、1715人、726人,共計7770人,經濟損失分別為18.6億元、23.7億元、13.6億元、5.8億元,共計61.7億元。

一向被認為空氣較好的上海和廣州,在空氣污染造成健康和經濟損失方面,並不比北京、西安等空氣品質總體較差的地區少。潘小川表示,空氣品質越好的地方,暴露反應關係會更加敏感。

報告研究結果則顯示,控制空氣污染,降低PM2.5濃度,將有效改善公眾健康和挽回經濟損失。

如果空氣品質有所改善,PM2.5能夠達到年均35微克/立方米或年均15微克/立方米(即中國將於2014年開始執行的《空氣品質標準》中規定的二級或一級空氣標準),四地的過早死亡人數就會出現顯著下降。

如果當年空氣污染降至PM2.5含量10微克/立方米,即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品質標準時,四地早死人數則可實現高達81%的降幅。

壞空氣的代價

因空氣污染早死,只是PM2.5帶來健康影響的冰山一角。

研究人員稱,由於研究資料和資源的限制,本次研究中只計算了空氣污染的急性效應,即空氣污染與死亡率短時間內的關聯,並未將PM2.5污染帶來的慢性健康損失包括進去。

研究報告指出,PM2.5的健康效應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是肺部損害,PM2.5進入機體後主要通過炎症反應和氧化應激對肺部造成損害,帶來多種疾病。其次,PM2.5通過多個途徑影響心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第三是PM2.5中的重金屬元素對健康有各種損害。第四是PM2.5吸附的一些物質可能致癌。

上述慢性健康損失雖多不直接致死,但卻導致人體健康損失以及公眾經濟損失。李國星說,如果能夠獲取更加細緻的空氣品質監測資料和疾病、死亡資料,更進一步的研究就可以展開。

客觀地講,無論是四個城市的8000餘人,還是世界銀行統計的35萬至4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考慮到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都並不算誇張。以2010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四地的因PM2.5污染所致早死人數為例,其僅占當年總死亡人數的百分比不到2%

兩位學者也指出,空氣污染雖然帶來諸多損失,但與營養、行為等其他因素的影響相比,空氣污染的殺手級別還遠遠排在後面。但並不意味著,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可以被忽略。

以北京為例,2012年初,按北京市政府最新公佈的方案,北京最早到2030年空氣品質才能達到PM2.5年均濃度每立方米35微克的達標標準。北京市環保局前副局長杜少中此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如果北京的PM2.518年後達標,已屬奇跡。

按照近期頒佈的國家規劃, 中國大部分超標城市需要至少20年來把空氣品質治理到國家二級標準。”“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周嶸說,但中國的公眾等不起20年。

雪藏的數字

潘小川透露,早在2007年,中國環保部的前身國家環保總局就和世界銀行進行了一項合作研究,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為污染指標,做過與潘小川此次研究類似的工作。

當時的世界銀行中國辦公室負責人杜大偉曾在一份正式聲明中介紹這次研究。他說,中國政府曾在2003年向世界銀行提出對中國的環境、空氣和水污染造成的損失,包括對健康的影響做一個估算。基於這個要求,世界銀行開展了這項題為《污染的負擔在中國》(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的研究。

這項研究耗時數年,於2007年結題。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所做的關於環境污染的經濟損失和健康影響的最全面的一份報告。杜大偉在聲明中表示,這個研究項目建立在近年來進行的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特別是建立在中國國家環保總局、衛生部和水利部的研究基礎上的。

然而,這個報告的中文版本從未面世。參與研究的潘小川告訴財新記者,當時的研究結論,是中國每年因為空氣污染導致過早死亡40萬例。

另一位參加了這項世行研究的環境專家亦向財新記者證實,當時的研究結論確實顯示,每年中國有35萬至40萬人因空氣污染而過早死亡。這位來自環保部門官方研究機構的專家表示,因為過於敏感,數字被環保部門雪藏。

財新記者從世界銀行的網站下載了是次研究的英文報告,其長達151頁。在報告的第四章中,稱空氣污染帶來的疾病給中國造成經濟損失高達2318億元,但未提及過早死亡人數。

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等多家外國媒體後來報導,世界銀行迫於壓力,刪去了關於空氣污染所致過早死亡人數的內容。

結束採訪時,潘小川表示,統計污染損失尤其是健康損失,本是衛生、環保部門的分內事。但中國空氣品質、健康統計等資料的長期不透明,官方更是諱談污染損失。因此,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污染損失方面的研究,數量和品質上都差距很大。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