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集錦

2013/03/17 10:34:19 網誌分類: 其他
17 Mar

 

【孝養父母】

時畢陵伽婆蹉父母貧窮,欲以衣供養而不敢,以是白佛。
佛以是集比丘僧,告諸比丘:
「 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擔父,左肩擔母,於上大小便利,
極世珍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
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 若不供養得重罪!」
—《五分律》節錄

 

 

【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

一、何謂如花?
好時插頭,萎時捐之,見富貴附,貧賤則棄,是花友也。
二、何謂如秤?
物重頭低,物輕則仰,有與則敬,無與則慢,是秤友也。
⋯⋯
三、何謂如山?
譬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
貴能榮人,富樂同歡,是山友也。
四、何謂如地?
百穀財寶,一切仰之,施給養護,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節錄自《佛說孛經抄》

【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 一、何謂如花? 好時插頭,萎時捐之,見富貴附,貧賤則棄,是花友也。 二、何謂如秤? 物重頭低,物輕則仰,有與則敬,無與則慢,是秤友也。 三、何謂如山? 譬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 貴能榮人,富樂同歡,是山友也。 四、何謂如地? 百穀財寶,一切仰之,施給養護,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節錄自《佛說孛經抄》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
正確的修行是持續不變地修行。修行必須持續;
這意思是說,修行,或者禪坐,是在心裏完成的,不是在身。當禪坐結束時,不要想你已經結束了禪坐,
要思考到你只是改變姿勢罷了;如果你這樣反省,
你便會擁有寧靜。這就稱為有規律的修行。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 正確的修行是持續不變地修行。修行必須持續; 這意思是說,修行,或者禪坐,是在心裏完成的,不是在身。當禪坐結束時,不要想你已經結束了禪坐, 要思考到你只是改變姿勢罷了;如果你這樣反省, 你便會擁有寧靜。這就稱為有規律的修行。

【佛要救你~道證法師】
我若真至心相信、願意去(很愛去)的話,正念分明念佛,
固然可以往生;假設我睡著,阿彌陀佛也有辦法叫醒我,
帶我往生。就算我昏迷不醒,阿彌陀佛也有辦法抱著我往生;即使我不能動,阿彌陀佛也有辦法扛著我往生,
反正阿彌陀佛都有辦法!只看我信不信他有辦法。

聖嚴法師-

佛法雖然不一定能增加我們的記憶力、思辨能力或開發種種潛能,但能夠使我們的煩惱愈來愈少,情緒愈來愈穩定,人格愈來愈健全,慈悲心愈來愈廣大。人類學家以及催眠術所能夠完成的工作,或許能為人類開發更深更廣的知識層面,但是對於人格的培養,即使有幫助,也不是絕對的。而佛法所說的觀念與方法,對智慧的開發,卻是絕對正面的。只要從觀念和體驗兩個方向去努力,就可以達成目標。

例如,當我們煩惱痛苦的時候,要告訴自己:「煩惱對自己有用嗎?痛苦對事情有幫助嗎?明明知道沒有用,為什麼還煩惱呢?而且事情現象都會改變的,過了一段時間自然就會過去,現在又何必這麼放不下、看不開呢?」這就是從觀念上幫助自己糾正。

聖嚴法師-花開花謝,不執著

世間的萬事萬物,不論是山川大地、環境中的任何事物與現象、我們的身體、思想、心理反應、……等,都是在不斷的變動之中,沒有一樣是永恆不變的,甚至包括所謂的原則、真理,也會隨著時空的不同,而階段性的有差異。到了該改變的那一刻,應該要放下的就要放下,不需執著。

但是要做到不執著談何容易,該如何祛除執著呢?不妨試著從理性的分析,和對自己身心的體驗,來練習袪除執著。

所謂理性的分析,就是用「因緣」的觀念,來理解事物的真相。因緣是指一切的現象,不論生理的、心理的或自然社會的現象,都是時間和空間之下所產生的種種關係,是由許許多多因緣條件和合而生的,無法單獨發生,也不會突然出現,更不會永遠不變地存在;只要其中一項因緣條件改變,牽一髮而動全身,原本你以為絕對不會變的事物,就會有了變化

✿※【慈悲心是我們修行的根本】※ ✿ ~慈成加參仁波切 “菩薩不是來自于虛空,菩薩不是來自寺廟和彩虹,菩薩來自于我們對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言行的淨化。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為眾生考慮,都要讓眾生歡喜,讓眾生快樂,每一個動機都是善的動機,這個動機的基因在你生命裏,讓你未來的生生世世都是大富大貴,都能得到大智慧大福報,生生世世都能為眾生做大的利益。” “慈悲是快樂的源泉,智慧是生命中的航標。內心溫暖的人,走路也跟一般人不一樣,他的腳踩到地上,腳下的眾生都會得到慈悲和溫暖。內心充滿嗔恨的人,走路時腳踩到地上會傷害很多眾生,給眾生種下嗔恨的因。 所以我們接觸任何人、動物、花草樹木,要用一顆溫暖的利益心的去對待。我們要這樣發願:我的心要像水一樣,每一個眾生都能喝到;我的心要像太陽一樣,能照到每一個人;每一個接觸到我的眾生都要能得到智慧。如果我們在佛菩薩和上師面前發這麼大的願的話,以後你生生世世都會得到這種強大的力量。 其實佛法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生命裏,反復思維,反復觀察這些相當重要!修行如果不注意日常生活中這些言行的話,大圓滿法對我們就不會有多大的利益。如果我們思考每一件事、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用慈悲心、菩提心來攝持的話,我們的所作所為就變成了大乘佛法。” ◎ ◎ ◎ ◎ ◎ ◎ (◕‿◕)願一切眾生都快樂! 微笑 May all living beings be happy! SMILE 南無觀世音菩薩 Namo Guan Shi Yin Pusa 108x 唵嘛呢叭咪吽 Om Mani Padme Hum 108x (圖文轉載) 管理員 admin 合十_/\_
✿※【慈悲心是我們修行的根本】※ ✿ ~慈成加參仁波切
“菩薩不是來自于虛空,菩薩不是來自寺廟和彩虹,菩薩來自于我們對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言行的淨化。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為眾生考慮,都要讓眾生歡喜,讓眾生快樂,每一個動機都是善的動機,這個動機的基因在你生命裏,讓你未來的生生世世都是大富大貴,都能得到大智慧大福報,生生世世都能為眾生做大的利益。”

“慈悲是快樂的源泉,智慧是生命中的航標。內心溫暖的人,走路也跟一般人不一樣,他的腳踩到地上,腳下的眾生都會得到慈悲和溫暖。內心充滿嗔恨的人,走路時腳踩到地上會傷害很多眾生,給眾生種下嗔恨的因。

⋯⋯
所以我們接觸任何人、動物、花草樹木,要用一顆溫暖的利益心的去對待。我們要這樣發願:我的心要像水一樣,每一個眾生都能喝到;我的心要像太陽一樣,能照到每一個人;每一個接觸到我的眾生都要能得到智慧。如果我們在佛菩薩和上師面前發這麼大的願的話,以後你生生世世都會得到這種強大的力量。

其實佛法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生命裏,反復思維,反復觀察這些相當重要!修行如果不注意日常生活中這些言行的話,大圓滿法對我們就不會有多大的利益。如果我們思考每一件事、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用慈悲心、菩提心來攝持的話,我們的所作所為就變成了大乘佛法。”
◎ ◎ ◎ ◎ ◎ ◎
(◕‿◕)願一切眾生都快樂!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