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戰爭:網路戰

2013/04/02 09:22:14 網誌分類: 科技
02 Apr

 

無聲的戰爭:網路戰

2013-04-02 06:00:00 來源於:百科知識

{#0000.jpg}

2012112日,以色列國防部決定在未來5年內重點發展網路戰實力,由於網路戰士需求越來越大,以色列軍方不僅從國內挑選,還要從國外搜尋網路人才。據稱,以色列已有幾百名駭客參與網路戰,但許多人只是短期工作,平時都在軟體公司上班。一旦軍隊需要,就作為後備役回到軍隊。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日前報導,當今世界,各國紛紛組建網路戰部隊,已成為軍事領域的一大亮點。如美軍已將網路戰士編入部隊,還從其國內吸收高水準駭客入伍,充實網路進攻專業力量。種種跡象表明,異軍突起的網路戰部隊,必將與電子戰部隊並肩作戰,在資訊化戰場上大顯身手;社會上的駭客,也定將有組織地走上戰場。

何謂網路戰?

人類戰爭的歷史表明,隨著人類利益空間的拓展,其爭奪的領域也隨之拓展到相應的空間。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獲得了長足發展。網路時代的到來,網路應用的推廣與普及也使得破壞網路與保護網路的作戰方式即網路戰隨之誕生。

所謂網路戰,是以電腦網路為主要目標,以先進的資訊技術為基本手段,在整個網路空間所進行的各類攻防作戰的總稱。目的是破壞敵方資訊系統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資訊系統正常發揮效能,以獲取和保持網路空間的資訊優勢,從而奪取並掌握制網權。主要包括保障己方網路資訊系統安全及瓦解、破壞敵方網路資訊系統的方法手段等。網路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戰略網路戰;另一類是戰場網路戰。

戰略網路戰又有平時和戰時兩種。平時戰略網路戰是:在雙方不發生有火力殺傷破壞的戰爭情況下,一方對另一方的金融網路資訊系統、交通網絡資訊系統、電力網絡資訊系統等民用網路資訊設施及戰略級軍事網路資訊系統,以電腦病毒、邏輯炸彈、駭客等手段實施的攻擊。而戰時戰略網路戰則是:在戰爭狀態下,一方對另一方戰略級軍用和民用網路資訊系統的攻擊。

戰場網路戰旨在攻擊、破壞、干擾敵軍戰場資訊網路系統和保護己方資訊網路系統,其主要方式有:利用敵方接受路徑和各種後門,將病毒送入目的電腦系統;讓駭客利用電腦開放結構的缺陷和電腦操作程式中的漏洞,使用專門的破譯軟體,在系統內破譯超級使用者的口令;將病毒植入電腦晶片,需要時利用無線遙控等手段將其啟動;採用各種管理和技術手段,對己方資訊網路系統嚴加防護。當然,戰場網路戰的作戰手段也可用于戰略網路戰。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曾預言:電腦網路的建立與普及將徹底地改變人類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而控制與掌握網路的人就是主宰。誰掌握了資訊,控制了網路,誰就將擁有整個世界。

因為,隨著社會形態由工業化向資訊化的轉變,軍事對抗的重心與焦點也由有形的地理空間向無形的資訊空間拓展,網路是繼陸、海、空、天、電之後的第六維戰場。在這神秘的第六維戰場裡,雖然看不到刀光劍影的拼殺,聽不見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只有微弱的鍵盤敲擊聲,但它卻將各種作戰資訊瞬間傳輸到戰場空間的任何作戰單元,發揮出足以使敵方蒙受滅頂之災的能量。

網路戰已經登上戰爭舞臺

早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就對伊拉克實施了網路戰。開戰前,美國中央情報局派出特工到伊拉克,將伊拉克從法國購買的防空系統使用的印表機晶片換上了染有電腦病毒的晶片。在戰略空襲前,又用遙控手段啟動了病毒,致使伊防空指揮中心主機電腦系統程式錯亂,防空系統的C3I系統失靈。

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期間,美軍與南聯盟之間多次有組織的電腦網路系統攻擊已初見網路戰端倪。在這場世紀之交的戰爭中,南聯盟使用多種電腦病毒,組織駭客實施網路攻擊,使北約軍隊的一些網站被垃圾資訊阻塞,北約的一些電腦網路系統曾一度癱瘓。與此同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帶有作戰資訊的郵件伺服器也被梅麗莎病毒阻塞,美軍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的指揮控制系統也因駭客襲擊而被迫中斷3個多小時。為了扭轉在網路戰對抗中的被動局面,北約一方面強化網路防護措施,另一方面實施網路反擊戰,將大量病毒和欺騙性資訊注入南軍電腦網路系統,致使南軍防空系統陷於癱瘓。

2002年,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國家安全第16號總統令,要求美國國防部牽頭,組織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國家安全局等政府部門制定網路戰戰略。20053月,美國防部公佈的《國防戰略報告》明確將網路空間和陸、海、空、天定義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國維持決定性優勢的5大空間。2006年初,美國媒體正式披露了美國網路戰的總體規劃。至此,一個備受關注的作戰新概念——“制網權,便伴隨著一個旨在謀求對整個資訊領域最高控制權的宏偉軍事藍圖登上人類戰爭的舞臺。

2008年的俄格衝突中,俄羅斯在軍事行動前通過攻擊格魯吉亞的互聯網,致使格政府、交通、通訊、媒體和金融服務業處於癱瘓狀態。此事件被定義為全球第一次針對制網權的、與傳統軍事行動同步的網路攻擊,也是第一次大規模網路戰爭。隨著俄軍進入南奧塞梯,格魯吉亞的網路再次受到大規模攻擊。交通、通訊、媒體和銀行的網站紛紛遇襲中招,政府網站系統更是全面癱瘓。甚至,在國家銀行的網頁上,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的照片被和希特勒等20世紀獨裁者的照片掛在一起。格魯吉亞幾乎無法向外界有效發聲,無奈之下,格魯吉亞的外交部新聞只好發佈在Google下的一個公共博客頁面上;此外,薩卡什維利還向波蘭總統卡欽斯基求助,將新聞也發佈在卡欽斯基的網頁上。儘管格魯吉亞遭遇的網路戰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恐嚇和威懾,但它是全球第一場與傳統軍事行動同步的網路攻擊,具有獨特的意義。另外,少數西方國家還將其作為向不同意識形態國家進行滲透、顛覆的工具,從中亞的顏色革命到伊朗的選舉風波,均可找到網路戰的影子。

網路戰擁有自身的戰法

網路戰是資訊時代的高科技戰爭,至少需具備三方面的條件:統一的網路戰部隊;相當數量的網路戰攻防武器;系統的網路戰作戰理念和計畫。以2009623日美軍網路戰司令部的成立為標誌,網路戰的核心技術已在走向成熟,網路戰將成為“21世紀的閃電戰

由於軍事鬥爭向網路領域的不斷滲透,如同各國曾經競相佔領的制海權、制空權等戰略制高點一樣,制網權也成了一個備受關注的作戰新概念,並且由此對傳統戰爭概念所具備的社會集團性、暴力性提出了挑戰。網路戰是以武器控制、C3I等系統中的核心設備——電腦為攻擊點,力圖癱瘓對方、保護己方的心臟。為達到這一目的,交戰雙方將採取各種手段和措施對敵方電腦網路系統進行攻擊。因此,網路戰的主要任務是:針對電腦網路的各個層次進行的情報偵察與反偵察、病毒破壞與反破壞、電磁干擾與反干擾,實體摧毀與反摧毀等。

如今,任何一支現代化軍隊都不可能置身於網路化大潮之外,不少軍事強國已基本擁有實施網路戰的條件。在美軍最高學府——國防大學裡,軍官入學後首先配發的東西是手提電腦,首先領取的檔是內部網路口令、身份確認編碼和電子郵寄地址,首先接受的教育也是網路知識。在西點軍校,學員宿舍裡沒有普通大學都配有的空調設備,卻在每人床頭配備了一台電腦。美國《國家網路戰軍事戰略》已正式將網路空間界定為軍事行動的一個領域,對網路戰的戰略實施予以高度重視。美國政府高度重視網路安全問題,奧巴馬在2009529日公佈網路安全評估報告中表示,來自網路空間的威脅已經成為美國面臨的最嚴重的經濟和軍事威脅之一。目前美國網路戰部隊人數近9萬人,在硬體研製上,美國正在發展或已開發出電磁脈衝彈、次聲波武器、鐳射反衛星武器、動能攔截彈和高功率微波武器,可對別國網路的物理載體進行攻擊。在軟體發展上,美軍已經研製出2000多種電腦病毒武器,如蠕蟲程式、特洛伊木馬程式、邏輯炸彈陷阱門等。網路攻防戰術日漸成熟,網戰訓練也逐步常態化,20052009年美軍曾在維吉尼亞州舉行了代號分別為沉默地平線網路拂曉的網路戰對抗演習。

在美軍成立網路戰司令部的帶動下,各國網路戰領域的軍備競賽此起彼伏。英國在2001年就秘密組建了一支由數百名電腦精英組成的駭客部隊,並徵召包括民間駭客在內的網路精英護衛網路安全。日本已經組建了一支由電腦專家組成的約5000人的網路戰部隊,專門從事網路系統的攻防。俄羅斯、德國、韓國等國也賦予網路戰極高的地位,都在加強網路戰的研究與建設,相繼成立了網路戰機構或部門。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