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 傾出內心的家庭觀

2013/06/18 17:25:29 網誌分類: 文章分享
18 Jun

本月李SIR以《「畫」- 傾出內心的家庭觀》為題,與大家分享如何透過畫畫增加對自己的領悟;而在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上,又可以運用什麼畫畫評估技巧,以增進雙方的了解?請密切留意今期內容!

畫畫可以給予我們空間抒發我們的感受,讓畫者與作品之間溝通,利用畫筆創作,以另一種語言和自己對話,從中安撫我們的情緒,或得到對自己的領悟,解開個人的心結。

回想過去的兒童輔導中,家長均會問及我一個問題,他們很想知道子女如何看父母及他 /她的家。於是我會建議他們的子女參與「家庭寫照畫」,這是一個頗特別的畫畫評估,與兒童一邊傾偈、一邊畫畫,從創作的過程中,兒童可以一邊畫一邊聯想,治療師可以一邊觀察一邊和他/她傾談,從中兒童可以表達及抒發內心對家人的感受,治療師亦可更了解他們,有效幫助予父母的育兒訓練。

分享個案:(小誠、8歲)

每天小誠放學回家均悶悶不樂,但當問他時,他卻不願回答,令家人頗擔心。


邀請小誠參與「家庭寫照畫」,小誠一邊繪畫,亦一邊道出在心中,爸爸、媽媽整天忙著工作,很夜才回來,回來不久便睡覺了;而自己整天的忙著上學、補習,同樣回家後不久也是睡覺去。
{#CASE01.jpg}

在小誠心目中,父母之間的關係和諧,然而和他們相處的機會很少;若與父母相處,很多時候都是爸爸在說教,沒有花時間去明白自己;相對和同學之間的互動就多了,而且很多都是不開心的經歷,不是同學作弄他,就是同學不和他玩,感覺頗寂寞呢!

小誠正發展同伴關係的階段,但卻被同學作弄及排斥,與父母之間關係疏離,同時亦不被爸爸明白,唯有把心事都放在心裏。及後與爸爸媽媽商量下,他們願意多和小誠玩,而且媽媽會多與小誠傾偈,爸爸亦會減少說教、多聆聽小誠的說話。

後來,繼續跟進小誠一家人的情況,跟據父母的回應,小誠開始開心起來,而且得到父母與學校老師的合作下,小誠亦建立起朋友圈子呢。

畫畫亦反映我們內心的世界觀,以不同的創作主題,在創作過程中,我們有意或無意下投射個人內心的一面,從而可以更明白自己的內心,更認識自己,獲得一個提昇自己的方向;在輔導上,讓治療師了解自己內心的一面,探索個人內心的困擾,打開心結。



李偉堂, Ernest 

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想即時up date最新資訊、文章、課程請click入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